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农村在建立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 ,创造了“海选”、“两票制”、“预选”、“三上三下三公布”等四种选举模式。 1998年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颁布新法时 ,确认了“海选”模式 ,并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设立秘密写票处、违制处罚、设定罢免程序等 ,作为制度选择以律条形式写进新法 ,从而规范了村民自治选举。不过 ,村民自治的实践丰富多彩 ,在村委会选举中的选民资格 (流动人口 )、选举权与罢免权不对等、委托投票、流动票箱以及如何保证妇女当选比例等环节 ,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村委会的选举是现代化在农村推进的政治产物,其完善和发展必须纳入到现代化的视域来进行考察。社会转型引发的格局调整使得制度体系处在一种变动、整合的状态,再加上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村委会选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以现代化的视域审视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是实现农村治理民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要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动力、以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基础、以深化选举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以健全选举法治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领导力量,实现村委会选举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在中国农村社会的推行,引起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化,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发展,许多限制和制约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依法全面实现“乡政村治”的有机衔接,理顺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完善现有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是解决目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民政部全国村民自治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对我国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投票参与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家庭在村中的相对经济地位越高、内部政治效能越强,村民越会参与投票;除了初中文化水平的村民投票概率高些之外,小学以下、小学、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村民在投票参与概率上无差别。第二,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对投票概率的影响随着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第三,家庭经济地位、教育对投票参与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第四,基层政府选举干预不仅降低村的整体投票率,而且还使得家庭经济地位、内部政治效能对个人投票概率的积极影响不复存在,但却提高了高文化水平村民的投票概率。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而投票行为则是选举中最易测量的重要环节。选取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筛选出的10 904个样本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个人背景变量的样本在基层选举中的投票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期为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结论认为:不同宗教信仰被试者投票行为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有党性身份被试者投票行为得分相对较高,如工会会员、中共党员等; 年龄与投票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健康状况和学历与投票行为得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管理民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村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选举参与是村民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制度化渠道,是实现管理民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但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村民选举参与仍然面临着选举制度安排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随意性、村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参与诉求高、村民利益期待高与参与效能低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选举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并将限制和弱化村民利益表达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势必会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村委会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虽然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民主程序和规则,但仍然无法很好解决民众参与积极性问题。渡头村出现的"招投标"的治理方式,以个体平等的参与公共事务,并对公共事务施加影响为主要内容,在解决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回答了基层民主在乡村"何以可能"的难题,同时也为乡村民主化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上,党支部或上级领导较少对选举提名指定;村委会选举逐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一系列规范的选举方法得到采用;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基本为差额选举,选举大多实行了公开计票,并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村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程度较高,其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体现;拉票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采用给予物质利益的方式;村委会选举得到了选民的高度评价,村委会选举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1988年试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以"四个民主"为内容的基层直接民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实践出发对"贿选"做出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贿选现象的出现有经济利益的诱使、民主意识的淡薄、规范程序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四个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认为须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教育,并增强农民民主意识;规范选举程序;加强"四个民主"整体建设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民主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是我国民主化进程发展最缓慢的一个基层治理单位。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乡村的治理是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当前乡村民主化进程主要面临着乡政府与村委会、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不顺;选举中的民主程度不高;乡村公共事务决策不公、民主监督不力和宗族势力死灰复燃等方面的困境,针对此,从理顺三种关系;完善选举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和合理引导乡村中的宗族势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推进乡村治理中民主化进程的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政治选举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水平。如何认识和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大课题。以中国西部山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M村选举中的高票通过现象为切入点,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对选举中的主要参与者——候选人、选民进行分析,试图发现除了候选人个人才能使得村民投出选票以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对该村的高票通过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村委会选举中,农村妇女由于自组织程度不高,在竞争派系的夹缝之中处于依附地位,往往成为派系竞争的牺牲品。农村妇女自组织资源匮乏的特殊原因:妇女长期处于原子状态,自组织的历史资源贫乏;非我族类,宗族文化维系力相对弱化;内倾式的交往形式,缺乏自组织的关系纽带;社会关系资源贫乏,自组织基础薄弱。培育妇女自组织资源,增加她们自组织的实力和能力,对于提高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人大代表选举比例的差异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基础,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体现了我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渐进性。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将成为一种必然,这对于完善人大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推进基层民主、统筹城乡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推进村民选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村民选举的“管中窥”,发现目前村民选举存在阻碍因素。如,一是现行农村管理体制与村民自治的矛盾,目前农村的情况主要还是集权治理、还存在缺陷;二是在宗族、地域、文化、经济、乡村精英等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以及在乡、村等组织网络之中,村民自治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三是依法行为的观念淡漠,有关法律制度较粗略,权力的失范;四是转型时期不公正的分配结构,不诚信的所作所为,不少干部的以权谋私,等等。由此提出:目前推进村民选举村民自治的关键是全力塑造领导干部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台湾竞选广告在选举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855则报纸竞选广告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竞选广告受到西方竞选广告制作规律和中华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台湾的社会现实,呈现如下特点:议题广告多于形象广告;候选人品行以及两岸、经济和社会等议题是竞选广告的主要话题;负面广告是台湾报纸竞选广告的主流形式,主要攻击内容为候选人品行;情感诉求重于理性诉求;候选人署名的竞选广告少于非候选人署名的广告.  相似文献   

16.
村民委员选举中影响村民对候选人选择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委会的选举,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选举.随着村委会组织法得到有效实施,村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对候选人进行选择.由于村民之间的利益划分往往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因此,是地域关系而不是家族关系,成为影响村民对候选人进行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村民在选择过程中,也着重考虑候选人的品德和他是否具备担任相应职务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我国的民主化之路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民主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民主.在推动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实行竞争性选举是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竞争性选举的条件,可以着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8.
乡镇选举改革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突破和政权民主的发端,在我国政治发展进程当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由于面临来自政治、法律和制度等层面的冲突,乡镇长直选的改革试点最终停滞不前。随之出现的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经过广泛试点后仍然面临着与现行人大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的紧张关系。因此,乡镇党委公推直选持续停留在非制度化、非持续化和难以升级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论人大代表选举的合意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意"理论可用于解释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质。人大代表选举实质上必须是选民与候选人双方围绕人大代表的选举条件达成合意的过程,合意结果为宪事合同。代议机关选举体现了合意趋势,而缺乏合意性是人大代表选举程序的一个缺陷。建议增强人大代表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