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社会化是个体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经过程。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青年政治社会化是在自身的内化机制和外在教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内在的心理机制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关键。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由认知的三个层次和四个过程体现。激发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要重视"注意"心理因素、政治认知能力、政治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坚持外部教育因素传播的政治信息内容的前后一致性和刺激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滨海新区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化和区域内企业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滨海新区文化创新对发挥其在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克服天津文化中的保守主义,提倡竞争和创新意识;区域内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集群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日益凸显。实现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是大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要立足于现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考察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发生的文化矛盾着手,就1.经济产品中文化要素的急剧增加:经济活动深刻地影响精神文明;2.公众作为经济和文化互渗的中介:在经济一文化消费规律中引导精神文明;3.文化对经济的制约:寻找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处等几个层次,分析了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性文化特征的文化与经济互渗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深入到经济工作之中,这是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历史阶段文化工作的重要特点。因此,本课题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将愈益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维空间。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不管是对人的思想生成的心理机制 ,还是对人的具体实践活动 ,甚至是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 ,因而将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借助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运用文化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华夏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个方面.文化传承的任务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古代文化遗址、古代建筑、传统人文景观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思想文化、汉字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的传承.文化创新的任务包括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等.其中,传承保护是建设的基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满足时代需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对教育的本质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人的解放和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使个体社会化”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文化的传递、内化和创新是教育“使个体社会化”的基础 ,所以说教育的本质是一种通过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人为本是教育价值的核心 ,同时 ,因为人与社会密切相关 ,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服务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沿线区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它增强了沿线区域人民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思想以及洁净能源、环境保护等和谐发展的观念,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文化,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沿线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该工程对沿线区域文化建设的启示是:西部经济开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要重视和促进西部文化发展,促使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健康发展;营造西部文化创新的土壤,加强西部文化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针对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包括观念、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形式创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成员的各性别主体往往按照所属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行事,这些观念和规范造就了他们的社会性别特征和社会交往关系。三个因素即社会化、大众传媒和从众效应对性别定型起着重要作用。性别定型观念使得人们忽略了性别个体之间的差异,产生消极作用。只有客观理解性别定型,才能在交际活动中超越,陆别定型,促进全世聚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注重建立各项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大力发展思想文化,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中国历史文化”、“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研究生创新教育”等概念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等特征,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试图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求能够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疗法不仅有利于拓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时空场域,还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理论、模式及方法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在实务运用中,网络疗法不仅发展出互联网+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和虚拟社会工作等创新服务模式,并且系统总结出了量子捕捉、数据分析、仿真设计、虚拟互动、返真实践和虚实融合等规范程序。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掌握数据挖掘、虚拟互动、区块链、符号加工等技术,还应特别注意对适用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充分认识到网络疗法的负向功能、不断促进规范性和实证性、始终坚持遵循保密伦理、不断促进本土化和中国化,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时代个体的增能与赋权。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个体过度自信一度被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但团队成员过度自信与提升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却不能简单移植。从认知社会网络的视角,借助情景实验,对过度自信、个体的社会网络中心性认知及其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过度自信作为个体认知偏差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团队创新活动中有可能成为制约个体创新绩效提升的瓶颈;过度自信导致个体高估其社会网络的结构嵌入特征,在降低认知社会网络准确度的同时,也使得高水平的个体创新绩效难以实现;社会网络中心性的自我认知在个体过度自信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体过度自信与创新绩效之间深层互动规律的揭示,为管理者有效开展网络认知监控进而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志峰  李志伟 《旅游论坛》2020,13(1):96-110
在旅游研究中,国际学术界对认同话题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族群认同发展到今天诸如目的地认同、角色认同、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等多个层面的认同,研究领域(范畴)不断拓展,研究主题趋于多样,研究视角愈加宽泛新颖,研究内容越发深入。文章以SSCI所收录国外旅游研究中的认同话题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Ⅲ,对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测研究热点与演化过程。文章不仅客观反映出国外研究前沿,捕捉国外研究热点,也可以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探讨话题、关键表述、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某种程度上讲 ,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否 ,与这个民族特定的社会精神文化结构是相一致的。基于这一立论 ,我们在比较分析近代中西方人在精神心理结构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传统概念思维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认为西方人的精神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 ,较中国人而言 ,更有利于科学创造。因此 ,当下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是要首先改革妨碍创新意识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 ;以此为前提 ,我们就创新能力培养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提出了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条件、改变大学教育行政化、创新人才只能“个体实现”等 5个与教育理念有关的思考 ;最后指出 ,鉴于转变传统文化观念的难度 ,创新能力培养带给我们的变化 ,可能只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 ,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17.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引导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态度过程的视角, 构建个体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低碳消费态度和实际消费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 探寻基于个体消费行为引导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问题认知正向影响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和负向影响个体知觉消费行为, 是促进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选择手段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利途径;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具有负向作用, 应加以引导。现实的社会消费文化压力对态度过程之间、行为倾向与实际消费行为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必须培育低碳消费的主流消费文化, 并制定出基于低碳经济实现路径中政府和社会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社会责任感淡漠、超越性精神缺乏、抗压能力不足等人格缺失问题,学校应该从健全学校制度、引导全面教育、营造校园环境、完善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震荡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它对个体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引发出各种心理问题,因此,研究社会文化震荡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源和影响机制,才能为社会发展和个体心理救助提供有效建议。笔者通过访谈结果发现:社会文化震荡有系统的影响源;在影响源里,社会变革与发展影响显著而持久,思想观念嬗变等则表现出时代性;个人背景分化了社会文化震荡的影响;社会文化震荡对心理中介如认知、体验和态度因素影响明显;社会文化震荡显著影响个体事后情绪与观念变化;心理中介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等许多方面出现了较严重的趋同化现象。给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发展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克服高校趋同化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政府方面,要发挥宏观调控与引导功能,引导高校多样化发展;从社会方面,要通过转变观念,建立现代的人才观,为高校避免趋同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从高校自身方面,要去除功利浮躁,合理定位,走个性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