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开放经济下,实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同步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区际贸易作为对内开放的产物,更能彰显"大国优势"。在深入剖析区际贸易对区域竞争力推动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区际贸易的发展绩效,探讨三市进一步谋求区际贸易增长的方略。  相似文献   

2.
受传统经济体制下区际调配和计划分配等观念的影响 ,我国国内区际之间 (包括行政区际之间和经济区域之间 )粮食贸易的效率明显偏低。与此相对应 ,政府用来调控粮食市场运作的各类宏观经济政策也由于粮食区际贸易效率偏低 ,而导致宏观政策成本很高和政策效应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状况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区际贸易发展和效率的政策体制障碍、地方保护障碍、市场组织障碍、物质技术障碍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京都市圈与长三角一体化互动发展的障碍及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犹如催化剂 ,使城市与区域之间呈现出竞争和联合的态势 ,南京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即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南京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互动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其实质就是南京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接轨 ,融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中 ,达到各方产业、市场、资源的互补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区域内要有充足的要素投入;二是区域内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在区际贸易中能获得较多的净收益.在不同的制度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多少、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和区际贸易净收益的大小都将产生明显的差异,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或扩大.内蒙古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度原因可归结为: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形成的外部约束;区域内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形成的内部约束.  相似文献   

5.
区际贸易差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直存在区际贸易差额,并且有些地区贸易差额较大.区际贸易差额过大会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相同水平技术矩阵基础上拓展区域分工,构筑市场互补关系,促使区际贸易差额缩小.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增长差异是由制度转型方式及其进程的地区差异引致的,通过对所有权结构转变的地区分析表明,中国转型时期的所有权结构演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动态演进过程依东、中、西三大地区而逐渐减慢,而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同样表现为这种梯级差异。计量分析表明,所有权结构转变中的非国有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数量依存关系,所有权结构可解释区际经济增长差异的64%。因此,中国转型时期所有权结构转变的地区差异是引致区际非均衡增长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是由三层性质不同的作用力逐级推动共同促动的结果。这三层作用力分别是社会经济作用力、相关产业作用力和产业自身作用力。积极推进区域合理分工和贸易,努力协调区域关系一致,这样区际将产生大量的物流量,从而对区域物流体系的建立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不发达地区同其他地区的区际经济联系,其内容主要是商品和要素的区际流动,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二者区际经济联系中的利益协调机制失衡。为形成和建立新的区际经济联系,首先要使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以市场经济关系为基础,构造二者之间优势互补的市场与资源依托结构;同时,国家在投入上应实行区域适度倾斜并合理确定地区分配比例,还应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引导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不发达地区自身则应把握时机,确立开放意识,发展产业经济集团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联合开发,以各种形式向发达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9.
汪潇 《金陵瞭望》2011,(13):31-33
国务院在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南京的区域经济地位.也就是把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门户.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南京都市圈。如何抓住城市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建立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主导的高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挥南京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际司法协助,是中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现今在我国区际司法协助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安排模式",这种模式初步解决了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但还不能说是我国开展区际司法协助的唯一模式。而海峡两岸区际冲突法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使示范立法模式有其运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台海两岸物流合作需求的总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两岸物流合作方式进行了研究。从总量上看,不断增长的贸易额为两岸物流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从结构上看,两岸贸易结构以产业内产品为主,并且大多数产品适宜于采用集装箱运输;从空间分布看,两岸贸易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物流腹地拓展空间很大。针对两岸物流需求特征,提出了两岸物流合作方式,主要是发展多式联运,拓展物流腹地;构建轴辐网络,整合港口资源;组建战略联盟,加强企业合作。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指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人才、产品等能够自由流动,以及工业、金融、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包括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要求政府调整职能,尊重企业的选择,放开企业在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流动,因此,共同市场建设首先是政府行为。各地方政府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充分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达到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人们认识和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抽象归纳到一定理论高度即为模式。我国长三角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其影响巨大、典型独特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领先全国经济发展。两种模式起步阶段差别很大,实践中却各有发展和创新,目前两种模式已分别演变发展为"新苏南模式"和"新温州模式",呈现出趋同现象,即均开始由曾经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为当今资源节约、技术替代、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两种模式发展演变的轨迹充分表明江苏、浙江两省正在实践中开始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转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流在反映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往来程度时显现出了优势。文章借助中国银联2018年城际消费流数据,基于调整后的Head-Mayer边界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城市边界和省际边界均对异地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省际边界效应表现出异质性,其中上海与其他三省之间的边界对消费流的影响相对较弱,而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彼此之间的市场分割更为明显;长三角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不尽相同,上海的城市边界效应强度为1.05,江苏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处于3.06~5.51之间,浙江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介于3.13~6.24之间,而安徽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最为强烈,在3.85~6.58之间分布。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肯定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继续深化取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为阻碍的改革,进一步降低经济合作的障碍和成本。最后,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区域合作经验来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既受益于区位优势的天然基础,也是特定制度环境下的时代产物。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活力,市场与政府是一体化的推动者,而优化资源配置则是其主要内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尽管初步形成了区际分工与合作共赢的格局,但其发展仍受瓶颈因素制约。同时,政府与市场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各异。未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应立足于区域整体联动与利益分配、政策一体化等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一体化引致的人才集聚与地区经济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区域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人才集聚效应在2005-2009年逐渐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23个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因产业基础、人才环境等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级别、区位因素、产业因素、制度因素、历史因素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城市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显著,进而推动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yna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y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ver 2000-2014. Moreov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ubsamples, Yangtze River Delta,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We find that, bo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pen economic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the larges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llowed by the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e direct effect of trade and FDI on economic growth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an the others; moreover. We also find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pur economic growth indirectly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onl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18.
区域行政与长三角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市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其区域经济一体化正稳步推进、有序发展,这为长三角区域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区域行政不断向高级深化,最后走向区域行政一体化。长三角区域要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从区域行政走向区域行政一体化是其内在要求,也是其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区域行政协作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从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关系基本态势出发,着重分析了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关系形成、区域行政协作多赢格局的内在动力、地方政府区域间协作的起点与关键,并运用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础等改革方式,以期重构区域行政协作体制。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学认为,相关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经济联系。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与其他经济区域产生经济联系并相互影响。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北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他国内各区域的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内部经济联系较弱,区域内乘数效应高;东北地区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对东北地区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相对而言,邻近的北部沿海地区和京津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