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楼梦》和《庄子》用较大篇幅书写"死亡",贾宝玉惊心动魄的死亡言说是对《庄子》中死亡意识的接受。贾宝玉和庄子的生命哲学逻辑都是死亡焦虑下的应对机制,他们的死亡观都体现出对"崇高死"和"伦理死"的消解。贾宝玉在生存应对和意义追溯上与庄子存在差异,这凸显了该人物形象的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死亡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子的死亡智慧表现在自然本体论和精神存在论两个层面上。在第一层面上,庄子把人的死亡看作是自然大化流行的一个环节,因此人之死生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是万有的真相。在第二层面上,庄子通过对本己存在的时间有限性与终极意义的探索和领悟,达到了对死亡的大彻大悟人的向死而归之途,乃是回归自然、“通道为一”的本真状态。庄子的死亡智慧具有原创性、超越性、当下性。在现代背景下对它的阐释与汇通正是建构中国现代死亡哲学和意义治疗学的重心与关键,对当代人类超克死亡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死亡,庄子以其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方向来解读死亡。庄子在对死亡本质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体认、关于死后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待死亡的人生态度等方面,都给予我们一个不同于其他诸子的全新视域,让我们看到了死对于生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庄子在死亡问题上是具有对生的超越性的,表现在用死后归于永恒的道来解构有限的生命,将短暂的生命融合进无限的道中,从而获得生命的超越。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生活,坦然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代 ,诸子百家的美学思想十分丰富复杂 ,其中又以庄子的理论最为玄奥费解。从对庄子自然无为美学观之意韵神髓的审视阐释出发 ,重点剖析“法天贵真”与“自然的人化”、“绝圣弃智”与“美的创造”相互间的对照关系 ,可见其美学过失。同时 ,庄子“言不尽意”论对后世艺术审美的重要启迪意义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褒贬取舍 ,是以判矣。  相似文献   

5.
"天"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庄子哲学中的核心论题之一,也是庄子"自然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从自然万物的本原出发,认为人与万物的本体都是自成一体、浑然不分的。现实世界的"天人相分"是矛盾而又混乱的,使人类陷入无休止的纷争之中而丧失了本性。因此,人类应认知"天人"本体,领悟自然之道,最终超越人的现实处境,复归本体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庄子》中的"小大之辩"为主线,探讨了存在于《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重要作品间的矛盾,以及庄子对"大"和"小"的态度,由此揭示了庄子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间的差异,并对其"逍遥游"的三个层面和逻辑顺序作出新的阐释.认为"逍遥游"的真正价值并不在其理论形态和最终目标,而在庄子对此一境界的追求过程和借此表现的对束缚自我之现实的否定;庄子在现实中对小大的分辩比起他理论中的大小齐一来,对人们认识、理解事物具有更深刻、更普遍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哲学史家多将庄子归为相对主义者,但这种解释既与庄子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不相称,也与《庄子》的文本不合。本文通过对庄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天"、"天籁"的考察,认为判庄子哲学为相对主义乃出于误读,这与庄子吊诡的言说方式易遭人误解有关,而更重要的是郭象的"独化说"所造成的影响,而郭注对于《齐物论》中"天籁"概念以及"自己"一词的解释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8.
“旁礴万物以为一”是《庄子》道论的重要理念。旁礴指的是广泛覆盖、兼容并包,它的这种含义从文字构形上可以找到根据,在《庄子》书中一以贯之,并在先秦两汉及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旁礴万物以为一”,指的是包容万物,万物一体。《庄子》一书在表现这种理念时,塑造了藐姑射神人、北海若和大公调三个崇高形象,创造出广远、至德、死亡三种雄奇、瑰怪的艺术境界和场面,凸显了这一理念的理性因素和审美意蕴,从而也使哲学理念文学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9.
“气”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认为在物的起源、发展演化以及人的一生过程中,“气”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庄子》的“气”论进行详细地梳理,有助于系统地剖析《庄子》哲学中诸范畴的本来涵义和演变过程,从而确切把握《庄子》哲学的真实内容,从中获取具有永恒价值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庄子在对"人性"和"世界"独特理解的基础上,在继承老子、反对儒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庄子人性观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追求的是一种物我相融、放德而行的自然人性观,研究这种人性观对现代社会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思想产生于诸侯混战的战国,他关注人的个体生存价值及其意义,不以社会取向衡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仅以隐士思想解读庄子,便放大了其逃避现实的一面,忽视了绝大悲悯与批判的另一面。庄子认为社会的破坏力量源于精神上的遮蔽,他称之为“天刑”,这是人类最大的桎梏。然而,人虽然非本质化了,人的本性却是美的,人可以“复其初”,审美生存是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从荀子生态理念的基点着手,提出其生态理念的哲学命题,进而阐明了其生态理念的社会构图,最后落脚于荀子生态理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没有论述时间的专著,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他的时间观,可称之为老子的时间哲学。老子时间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循环时间观。讨论了老子时间观的思想根源和基本内涵,老子哲学中的“有”、“无”思想和“道”的论述如何体现老子时间观的本质,以及老子关于道德的演变过程的论述如何体现他对事物发展时间先后顺序的观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对于我们认识老子时间观及其科学性以及对现代时间观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在我们今人读来,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人生充满了有益的教诲与启发。结合个人的人生体会,我们从齐物我、无用之用、相忘于江湖、逍遥四个方面,对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味进行了阐发,以期对现代人的人生有所裨益。而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审美趣味,对艺术创造也不啻一种很好的精神启迪。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老庄道家的“天人观”,是其宇宙观(“天人相分”)、认知观(“天地之道”),在价值现上的综合体现,“天人合一”可以说是一个终极性命题。文章在揭示“天人合一”而致“均衡和谐”的多重多向结构的同时,着重阐述了老庄道家由认知“真”(“天”)、践行“善”(“人”)、乃至实现“美”(“和谐”)的内在逻辑与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16.
诸子中,荀子思想具有很鲜明的分的特点。荀子的思维分类方式有着很深的儒家传统影响和现实参照。一是儒家对礼的遵循、维护对荀子有重大影响,二是荀子对现实学术争论的回应,三是荀子对人与人性的理论分析。荀子分的思想力图重整已经混乱的现实世界,为大一统理论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荀子分的思想也是诠释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17.
庄子在主客统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中展现出一种对待人生的本真"游戏"态度。这种"游戏"态度具有非功利性、无目的性和无约束性的特征。在西方思想中,伽达默尔对游戏现象也作过深入的分析,从他"游戏活动的真正主体就是游戏本身"的思想出发,我们更能理解庄子这种本真的"游戏"态度以及他"无待"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8.
竞争与和谐是辨证的统一。我们不能抛开斗争讲和谐,不能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人人都诚实善良而实现社会公平。《孙子兵法》作为战争理论的经典之作,却又蕴含了丰富的和谐理念,这就使孙子的思想上升为一种斗争哲学。立足于当今的竞争现实,孙子的"全胜"观念及"避实击虚"、"出奇制胜"、"本之以仁义,辅之以谋略"等思想对引导理性竞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死亡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们所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作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之久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他对此问题也非常重视。在他的死亡思想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应该顺其自然,无所作为,而应该重视此生的道德修养和追求,以超越死亡来达到不朽;并且由于重视此生,他的鬼神等死后世界的观念比较淡薄。他的死亡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客观全面的评价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析、挖掘儒、道、释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建立现代生命观、生死观和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