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新发展,后天条件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新经济地理学在控制第一自然优势的前提下,认为经济活动的集中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与外生的自然优势无关。新经济地理学在概念和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尤其是在两区域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冰山成本形式的设定上。新经济地理学大多数的基础理论都得到了更新,尽管许多新的模型我们通常会得到看似相同的结果。对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现实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理论研究的艰巨性,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需要转移到新的问题上,而不是止步不前。只有这样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2.
城乡边缘带以及经济区域空间的三元分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平衡过程,这种非平衡必然在区域空间上形成核心与外围(农村或城郊)的二元结构。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区域空间二元结构也发生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郊随城市的膨胀而扩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在这些公路沿线地带也出现郊区化现象,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特点、居住特征、人口规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同于城市,也异于农村,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区域空间组织形式的二元结构的变化过程以及城乡边缘地带的形成及其特征,提出关于三元论的新的区域空间组织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世界典型城市群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区域城市化的重要表现,是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产物.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城市高级化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支点.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解析世界典型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基本状况入手,着重分析世界典型城市群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经验.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备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瞩目.新经济地理模型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仅重新诠释了传统的生产的空间区位理论,而且也为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方法.本文在对新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进行述评后,着重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国区域发展的解释,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不仅考虑地方环境污染,同时也考虑环境污染的跨界影响,不再把区域视为没有空间维度的“点”,认为每个区域包括城市与农村地区,产业集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仅存在本地影响,同时也存在跨界影响,每个地区有三个生产部门,不仅生产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同时也生产资源产品,资源产品的使用具有功能上的二重性,资源产品既能用于生产,也能用于消费。由此,本文将这些新的内容融入到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增强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两种推论相反的理论观点:区域趋同理论与区域趋异理论。区域趋同理论主要有输出基础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区域趋异理论主要有累积因果关系理论、增长极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两种理论差异的根源在于假定条件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掀起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浪潮,而中国经济实践中关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一幅幅新经济地理图景,成为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天然的试验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产业布局为纽带,将新经济地理与以国际贸易和FDI为形式的国际分工相关联,并对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论,为新经济地理框架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空间选择效应是“新”新经济地理学解析区域生产率差异微观机理的基本理论之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平对新创小微型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创小微型企业的区位选择呈现出“核心区-平均劳动生产率高、边缘区-平均劳动生产率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小微型企业的区域扶持政策应兼顾增长与效率两种目标,应推行对小微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政策,重视区域小微型企业公共服务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对相关区域发展的空间经济分析理论作了简要的回顾。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能级均衡性、竞争与合作、“重复性囚徒困境”博弈等方面论述了区域空间发展的经济驱动力。认为对于区域空间发展的新趋势,特别要注意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区域空间的兴起,还要对区域中的首位城市进行研究。认为区域规划的精髓在于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空间组织。只有真正分析了区域空间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因,才能构筑一个理想的区域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决策与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然而,传统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仅强调了时间的作用,并未从空间维度构建出地方公共部门行为研究的框架体系.事实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壁垒的日益消除,地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供给以及地方公共资源的分配活动,已经由行政辖区属地内部的独立经济行为上升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外部性事件.因此,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亟待从空间供求、空间消费、外部空间关系和空间治理四个层面,重构基于时间与空间融合统一的现代地方公共产品的核心理论体系,以指导地方公共空间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空间和时间因素构成的时空关系或时空结构是进行区域研究的重要视角,众多研究者对区域分析中的空间、时间因素及时空分析框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时距、等时圈、时空圈、经济圈等重要概念。基于这些分析,中心城市对外多时空交通圈就是以多种交通方式衡量的、不同时空距离的时空圈总和,其时空圈具有中心—辐射、时空收敛、非连续性、非对称性的基本特征;而按照公共交通方式时距3小时为界可将中心城市时空圈划分为近距离时空圈和远距离时空圈两大类,不同时空圈具有不同的经济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家庭的设想中,人们往往考虑的是"时间"这个维度。随着家庭研究的发展,空间理论得到了运用。该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已由过去的封闭性转变为现代的开放性,家庭空间实际是处于扩展之中的。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通过家庭空间扩展中的结构、资源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夫妻权威结构变化,从而分析家庭资源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结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其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和特征也逐步显现出来。文章利用较为详实的统计资料,从服务业产值、单位和从业人员行业分布的角度,运用区位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基于功能性划分的服务业部门对长三角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做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服务业部门在结构演进中并非平行发展,在空间中并非均质存在,空间组织架构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长三角服务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结构演进和空间布局的紧密联系。目前以上海为增长极、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紧随其后的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已经形成。自觉地重视和推进服务业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对于服务业自身,而且对于整个经济全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空间批评理论在文学作品分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意象在作品主题的体现上具有不同的价值。运用空间批评理论,从地理空间、结构空间、主题空间三个层面分析《黄色墙纸》的主题,阐述女主人公意识突然觉醒的社会背景,揭示19世纪末美国社会对女性思想的压迫和自由的束缚,剖析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自由不但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而且需要勇于反抗社会道德传统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新区空间结构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城市新区空间拓展的动力,就城市新区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强调区域整体发展;整合城市各类用地,建设紧凑新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经营城市之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6.
网师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水体为主景营造私家住宅园林的范例。网师园按照空间性质可以分为以水景为主的主景区和以建筑为主体的住宅建筑区,住宅建筑区根据其使用功能不同又可分为会客办公区、生活居住区和宴会庭院区。通过对网师园各个分区空间组织特点以及空间之间组合的手法进行分析,学习网师园在园林空间组织处理时用到的明暗对比、以小见大、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利用有限空间既满足了生活、起居、休闲的功能,又创造出了丰富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新时空维度下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轨道交通模式下的新时空维度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口分布、出行距离、消费行为等变化特征,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商业空间结构在"商业中心分布、商业等级结构和新商业空间产生"三方面的发展变化。认为我国商业空间未摆脱"中心—边缘"的二元化结构,而"沿轴线多中心—有序紧凑的网络型结构"将是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并从"规划管理、出行引导和空间设计"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库弗的代表作《公众的怒火》通过对美国真实的历史事件“罗森堡间谍案”的改写与虚构反映了当时冷战时期美国人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小说的叙事打破传统的线性结构,在情节和结构上呈现出空间效果。然而对这部小说的多数研究集中在叙述人、叙事模式及叙事时间上,忽略了对其空间形式的研究。美国评论家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认为现代小说打破时间流,呈现出空间性。文章基于这一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并置、碎片化叙事、蒙太奇等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探究小说中的时间向空间的转向,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作品中所表现的空间立体效果,为后现代历史小说的评价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角度分析《哈利·波特》系列文本中权力的空间机制,揭示其隐匿的后现代空同叙事解构.文本中权力空间机制有两种方式——对群体的隔离和对个体的监视.权力通过空间隔离排斥魔法社会的弱势群体,保护优势群体,并强化自我群体意识;权力也通过空间监视个体,控制并规训未成年巫师的身体.该机制分析揭示了魔幻文本空间实际上充满了权力控制,权力与空间是《哈利·波特》中隐藏的后现代特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是寻求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文章采用趋势面分析、克里格估计两种地统计分析工具,对2002~2006年辽宁省人均GDP空间分布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具有典型的双核结构特征,随着"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及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从点轴模式逐渐向网状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