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共有20条相似文献,以下是第1-20项 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弟弟,我给你的金利来领带是假的  
   缠枝莲《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6年第6期
   我对弟弟的隔阂和怨恨全因父母而起. 只因父母重男轻女,在生了我之后,奶奶说,父母愁苦得两天没有抬起头来,特别是父亲,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吸着,然后不死心地问着:"真的是个丫头吗?真的是个丫头吗?"    

2.  有勇有谋嫁大款  
   陆琪《可乐》,2010年第8期
   我有个青梅竹马的朋友,中学时就目标明确,非大款不嫁。只是这丫头长得不好看,皮肤又黑又粗糙,脾性也一般,看着就不像招人疼的样子,哪有什么大款会看上她!年近二十八,丫头还是没嫁出去。家人朋友都劝她放弃幻想,直接找个“经济适用男”嫁了算了。她认死理,偏偏不肯。    

3.  “一辈子不嫁男人……乐得干净呢”——论鸳鸯  
   李希凡  李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5卷第2期
   鸳鸯是贾母最中意、最得用、最明事理的大丫头,也是大丫头中的大丫头。她品貌双全。鸳鸯的抗婚,更张扬着这个有生命尊严的女奴的可贵的反抗精神,使她在《红楼梦》的丫头群体中格外耀眼夺目!鸳鸯,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极有主见并坚守自己生活信念的勇敢的女奴形象。    

4.  最是寂寞女儿心  
   魏得胜!云南《社会》,1999年第5期
   女人的怕寂寞是由来已久的事了。在封建年代,富豪人家的太太、小姐们都有随身丫头陪伴左右,单是一部《红楼梦》里就有“个丫头陪着20位贵妇人,甚至在一个人拥有的众多丫头中,还分着贴身丫头、细作丫头、粗作丫头,可谓是里外三居,层层少不得丫头相倍相伴。通常,文史资料只把这看作是历史的必然,而忽视了造成女人惧怕寂寞的脆弱心理。在大多普通女性中,她们的怕寂寞则表现得平和而又富有人情味。比如说上街购物,她们总喜欢几个女伴一道去。女人结伴逛起街来,能达到忘我的境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她们能尽情地逛它一夭。女人一边逛…    

5.  感谢他的梦中情人  
   上善若水《人生与伴侣》,2009年第6期
   新部门经理上任前,谁都没过多注意到梅寒。这丫头入公司两年,能力适合当前的岗位工作。话不算多,见谁都微笑,从来不参与八卦。    

6.  奥运·房价·觉悟  
   《决策探索》,2008年第1期
   现在大概只有两类人才会赶上年底加班,一类是骨干,另一类用北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碎催”,即那种在单位没什么实权,但又被领导耳提面命呼来唤去的那种。“碎催”又分两种,一种是领导的“小棉祆”,领导一分钟都离不了的,另一种是“粗使丫头”,干多少都没人心疼的那类。    

7.  “业余”的美人儿  
   赵晓珊《现代妇女》,1996年第1期
   “业余”的美人儿文/赵晓珊我是个美人儿,业余的。晚上回家洗完脸方才能恢复一贯专业的嘴脸。我对所有倾慕我追求我的男士都深感抱歉和愧疚,他们往往把我自称是丑丫头的说法当作一种自谦和调皮,完全没意识到那是我给自己留的后路。所以我想,不论我选中他们中的任何一...    

8.  岁月,别欺负我老爸  
   周萍《老友》,2012年第10期
   单位事多,好久没回老家。妈妈打电话说:"有时间回家住两天,你爸爸老念叨,说丫头忘记他了。"前面穿着白汗衫提着菜篮的老头不是老爸吗?爸的腰老了,任他再努力挺直还是微微佝偻;爸的胳膊也老了,当年那么粗壮,现在皮肉松弛了;爸的头发白了,爸的牙光荣下岗了……都说岁月无情,你怎么    

9.  外企白领女儿竟然要当公务员  
   司晶《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2年第6期
   <正>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上班,一年后年薪就达到了15万。可这丫头突然觉得,还是像我们一样当公务员好。原以为她是闹着玩儿的,没想到她很快辞了职,全身心投入到考公务员的准备中。做了大半辈子公务员,我真觉得做外企白领更好。24岁的女儿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10.  把意见裹进“三明治”里  
   李黄英《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1年第1期
   网购的新裙子到了,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女儿琪琪走进来,瞟了一眼,撇着嘴说:"太难看了,瞧你的水桶腰。"我郁闷又伤心,却也拿她没办法。琪琪11岁,正是叛逆期。我指出她的缺点,她要么当耳边风,要么发脾气反驳,总之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对于我和她爸,这丫头也是从不客气,想怼就怼。    

11.  李敖致女友情书  
   李敖《现代交际》,2006年第8期
   亲爱的咪咪:一连五天没有写信给你了,我知道你一定感到很奇怪,奇怪我为什么“懒”起来了。其实真是见你的鬼,我才不懒呢,五天来我每天都勤于反省——反省我在女孩子面前是否吃了败仗?是否被诡计多端的小丫头洗了脑?反省的结果,我,李敖,悲哀    

12.  乘着秋风的翅膀  
   《新少年》,2011年第9期
   秋风是个淘气的疯丫头。她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她身体强壮,强壮得长出了一双有力的翅膀。    

13.  读《红楼梦》新思路三则  
   毛志成  饶红岩《中国社会导刊》,1999年第5期
   ○在贾府中真正引起“文学轰动”的是刘姥姥○邢夫人最大的“出色处”在于敢于把事做到“不是人”的地步○大观园里的漂亮丫头之美是“异性美”兼“奴性美”,这群丫头的后裔至今不乏    

14.  真爱不言累  
   刘希《伴侣(A版)》,2017年第5期
   每次我回家,母亲都忙得脚不沾地,不是大老远跑去镇上买我喜欢吃的菜,做一满桌子好菜犒赏我的胃,就是左邻右舍找新鲜的土鸡蛋,让我捎回家慢慢吃.有一次,我跟她在厨房转悠,累得腰酸腿疼,便好奇地问道:“妈,您忙了一天没歇过,都没听您喊过累,不累吗?”母亲呵呵笑起来:“傻丫头,我为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幸福的,只要看着你开心,我就一点儿也不累.”    

15.  “傻瓜”的爱情之旅  
   戴育才《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年第10期
   我承认我是一个傻瓜,几乎傻到班上所有的男生都公开地管我叫二百五,而所有的女生,一见面就亲昵地喊我猪头。猪头,帮我提提水;猪头,帮我去买份晨报;猪头,借一百块钱给我……成天被这帮丫头们呼来唤去,你说烦不烦啊。我简直气得要命,真想抱着她们逐个逐个地亲亲嘴。然而我总是有贼心没贼胆,最后只好偷偷地望着她们靓丽的背影发呆。虽然内心明白自己早就已经处在体内荷尔蒙分泌的最旺盛时期。当同寝室的阿飞都开始与英语系的一位小丫头    

16.  只有你跟我玩  
   蒋雯丽《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3年第12期
   我们住的大院里,有几个小朋友常跟我一起玩,其中就有丫头。丫头的父亲,曾经在铁路工作,后来在一次事故中被火车轧死了。丫头的母亲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疯了。这个家,就这样败落了。丫头有三个哥哥,她是这个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儿。按说,丫头应该是最得家人宠爱的,可是我们眼里的她,永远蓬头垢面,鼻涕邋遢;永远穿着破衣服,衣服上面黑乎乎的,不知是鼻涕,还是吃东西留下来的印子。院子里的小朋友都欺负她,不愿意跟她玩,嫌她脏。的确,她那头永远也不梳理的头发,长满了虱子和虮子。虱子是黑色的小虫,虮子是白色的虫卵,都附着在头发上,奇痒无比。    

17.  爱无法偿还  
   刘雨梅《东西南北》,2008年第12期
   人与人之间的爱,浓厚了,也浸润灵魂。姨妈家的孩子要结婚了,我匆匆赶到的时候,外婆已经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姨妈径直把我领到老人的房间,指着我说:"妈,你看这是谁?是丫头吗?"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外婆正站在房子中间发呆,身子消瘦,满头银发,背微驼着,穿着月白对襟衫子,脸上没有什么皱纹,还是那么好看。她抬头看着我,眼神迷茫而天真,轻轻摇头:"丫头?不是啊,丫头是个小孩子,只有    

18.  多姿多彩的“安全帽”  
   林冠南《人生与伴侣》,2007年第7期
   杜小月开始进那家合资公司时,扮得期期艾艾跟童养媳似的。一场轰轰烈烈却没得善终的恋爱,荒废了她四年大学时光,也荒废了杜小月可怜的游戏设计专业,像她这种一无经验二无扎实功底的青涩丫头,坊间传言是:杜小月之所以进了这家声名显赫的大公司,是因为她有幸,恰好来自香港的设计总监复试她,又恰逢这总监贪恋漂亮女子。    

19.  戴春兰与“哩啦番”  
   《温州瞭望》,2016年第13期
   正1956年,一个不平常的夏天。中共中央颁布"双百方针",温州民间故事《高机与吴三春》被发掘,从此名扬天下。一个唱莲花的丫头片子崭露头角。没想到,濒临灭绝的温州莲花却因她的出现而扭转乾坤,这个夏天及其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在我的凝望之中……1956年春,我调任温州市文教局文化科,这个科总共只有3个人,我的办公地点在市区公园路文化馆二楼,办公室后面隔出3平方米就是我的卧室。4月中旬,    

20.  国策定千秋 幸运80后  
   周媛《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第12期
   说起我与计生国策共成长,还真是一点不假。小的时候,我就很好奇,为什么父母那代人都有那么多兄弟姐妹,而我们这一代却是一家就一个小孩。记得有一回,当我又向大人郑重其事地发问时,奶奶笑着,用手戳着我的小鼻子说,“傻丫头,你一个人,多享福啊!不然,好吃的可就没你独享的份了!”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