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尊严”概念于生命伦理学无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于生命伦理学有用还是无用,是当前国际生命伦理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本文在回应“无用论”的同时,论证指出:第一,“尊严”不能被等同于“尊重”,它有超出“尊重”的内涵“盈余”;第二,在生命伦理学中,人的“尊严”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它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其所内涵的“人的生命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价值。护卫生命的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宗旨和使命。第三,“尊严”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需要过渡和转化,即从价值观过渡和转化为根本伦理原则和若干基本原则;从价值转化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2.
患者自主概念源于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它在概念上强调对医患关系的依附和医生对患者自主权利的尊重。传统儒家的仁学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没有否定个人的自主,通过对“人”的肯定和对人的“情感自由”的认可来体现自主的力量。传统中国医患关系中,要求医生尊重生命、尊重患者,治病时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等,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容纳患者自主。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中,有许多体现现代生态伦理学思想的因素和内涵.其中各少数民族对自然价值主体地位、自然权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理性生态人"等的观点,正好与生态伦理学从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出发,把道德权利的概念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其他实体,并对于动物植物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确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这一理论体系暗合.  相似文献   

4.
对动物能否拥有“权利”这一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权利”概念本身的理解:把权利理解为主体自由选择的能力还是理解为生命生存的能力。而对权利概念的不同理解基于人类生活世界的历史性变迁,在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动物以正式的法律权利不是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而是挽救地球文明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赋予当代生命伦理学全新的时代任务。现代医学所展现的伦理空间,是一个具有普遍伦理本质的生命权利体系,生命伦理学原则之间存在冲突的实质是生命权利体系中道德权利的冲突,沟通这些冲突的前提是对生命权与人格权的尊重与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权与人格权是现代医学的生命伦理学前提。  相似文献   

6.
权利、义务是法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对于权利、义务起源的逻辑机制,在国内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舍勒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一书中对“价值”和“观念的应然”、“规范的应然”、“义务的应然”以及“正当”的探讨,对我们理解价值及其秩序和法学中的权利义务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以舍勒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及其秩序对法律、权利、义务有着逻辑的先在性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于戴震的自然观、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相比之下,有关戴震美学思想的考察则显得相当薄弱。这种状况与戴震美学的重要历史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本文试图围绕戴震的“性善才美”说,对他有关人格美的理论见解展开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戴震美学思想的重视。一“性善才美”说是戴震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他的美学思想的主干。我们可以用戴震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这一学说的基本内容:“人之性善,故才亦美。”“性”与“才”本来就是戴震人生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他专门用了  相似文献   

8.
以舍勒的代表作《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为分析文本,阐释了他的“质料先天”的价值内涵及其现象学的理论基础.揭示了他与康德和胡塞尔的复杂关系。“本质直观”是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理论基石,这不仅反映在他对“质料先天”价值及其秩序的理解上,也体现在他的“人格”概念中。  相似文献   

9.
反思应用伦理学——兼论应用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伦理学在西方的兴起对以前的理论伦理学构成了一系列挑战,并为伦理学研究构建起了全新的平台。应用伦理学对问题和实践的强调使传统伦理学建立大一统的理论体系的旨趣大大削弱,并动摇了传统伦理学的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应用伦理学在回答“应用什么”、“应用于什么”和“如何应用”等问题时扩展了传统伦理学的外延,并突破了对理论与应用之关系的传统理解;应用伦理学对权利的关注改变了传统伦理学对道德义务的过分强调,并改变了传统伦理学所理解的道德概念。应用伦理学的这些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伦理学的扬弃与超越,使伦理学研究的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文化战争的基督教传统和世俗传统有着长期的纠缠和论争,极大地影响了生命伦理学关注的诸多方面。世俗生命伦理学抽去了人们有关生命伦理决策的终极道德意义,导致一系列伦理失范,而基督教传统在维系生命伦理和保证道德命令的终极性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伴随西方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引入,近代思想家逐步走出传统的人伦道德的世界重新对“人”加以界定和把握,实现了近代“人”的观念的变革。康有为通过“以气显元”、“以物显元”和“以仁显元”三个维度的理论展开,最终在“以元解人”的思想高度上为近代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原则奠定了形而上之据,在传统儒学与近代西方价值观的相互融合中实现了近代人道观对传统人道观的超越,彰显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变革自身演进的内在动因和内在生成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关于“经济人”概念的再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伦理逻辑起点的“经济人”概念是对于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概念的移用。但是 ,这一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在经济伦理的理论推演以及社会实践中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陷入了困境。“囚徒困境”表达了“经济人”概念基础上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内在困境。必须重新审视“经济人”的概念 ,将个人对好生活的全面理解与个人作为社会责任、义务的承担者的观念引进经济伦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儒、道"天人合一"观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态度之异同:基于天地生人、万物一体这一共同的根本观念,在人合自然的实践路径上,道家以自然为基点,讲求遵道而行、顺应自然;儒家则主张发挥人的作用力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儒、道还从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要求,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形态的伦理学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方面,走出现代伦理学之困境的出路在应用伦理中;另一方面,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伦理学面临着实证化和丧失价值理性的危险。经济良善生活的道德论证也面临着困难。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回答和解决现代性伦理所面对的生活世界,只有深刻地认识和融入现代性的世界图景,才能为现代人的存在寻获栖居之所——现代人的良善生活;然后再探寻哈贝马斯现代性交往话语的逻辑,以期奠立区别于先验"语用学"的"经济—伦理"生活世界的"良善生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合法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把合法性概念引入文化理论话语及其论争的分析,有助于揭示这些话语及其论争复杂的文化意义。晚近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和汉语新诗的理论话语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说法,尤其是以下两种代表性的理论:中国现代当文论“失语症”说,汉语新诗“西化”说。这两种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是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同时,表露出一种对现代文化认同的深切焦虑。这种焦虑近代以来一再出现,它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文化认同问题。通过对“重新传统化”与“本体安全”关系的分析,可以展现回归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当代建构的复杂关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坚持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倡导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文化认同观。  相似文献   

16.
李永东 《南都学坛》2004,24(3):58-6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在对主体性的自由和人的生存本真性的追求上,达成了一致。沈从文是第一个对现代文明进程持深刻反思态度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其"小说精神"旨在"对抗存在的被遗忘",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庄严"的维护、持"常"拒"变"的历史态度、乡村与都市对立的叙事模式、偏爱感性嫌恶理性的人生观念等四个方面。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不仅是他的"救世"之道,也是他的"自救"之舟。  相似文献   

17.
刘禾“国民性神话”论的指谓错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刘禾的"国民性神话"论主旨在"跨语际"批评下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进行颠覆性的后殖民批评,忽视了中国近代据英文引入的国民性观念及其定义、中国儒文化传统观念向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的汇聚,而将西方殖民主义所"构建"的本质主义的"国民性神话"指认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观念,属于指谓错置.论述近代中国流行的国民性观念主要是梁启勋由英文引入并定义的国民性观念,它引入和定义之初便排除了本质主义.之前,中国儒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含义与之接近的诸如"民性"、"移风易俗"、"变化气质"等观念.到晚清它们一起汇聚到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之中,实现了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严格意义上的"安乐死"即法律上应予以合法化的"安乐死",是指在医疗领域发生的,由医护人员来实施的,由疾病患者所要求并且由疾病患者来承担的,旨在无痛苦地解除患者痛苦并且该目的之实现在技术和操作上是可行的一种人为致人死亡的死亡实施或死亡过程."安乐死"之所以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和争议,除了"安乐死"在具体实施方面的有关困难和风险之外,就是因为它必然地涉及各种尖锐复杂的伦理关系,并深刻地蕴含着来自人类若干普遍性道德原则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9.
<周易>这部思想巨著不仅总结了远古人们认识世界的一切哲思理念,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人文色彩.其中"与时偕行"的隐遁思想,对后代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选择,特别是盛唐以退为进的隐逸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它维护患者的生命权和自主选择权,保证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对于家庭和社会有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同时它对伦理道德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纵容人们消极面对生命的态度,造成医生职业道德观念上的混乱和职责的困境,并且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会造成社会混乱;然而安乐死是时代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国家和社会应从各方面对安乐死进行规范,促使人们从思想观念上接受安乐死,推进安乐死的合法化,以实现它应该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