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1997-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31省的面板数据,划分消费层次和收入账户类别,采用调整离差率对收入不确定性和消费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建立引入不确定性的农村居民消费空间计量模型,比较两类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辨识两类不确定性中的主要波动因素,分析农村居民消费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负向影响,而消费不确定性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系数绝对值大于收入不确定性;常用账户中经营收入波动对生存、享受消费影响较大,临时账户中转移收入波动对发展消费影响较大;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娱乐、发展消费的溢出效应强于生存消费;消费不确定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而收入不确定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三种非理性行为认知偏差作为研究变量,以证券监管者和一般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情景元素的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监管者与一般管理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监管者存在的三种行为偏差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过度自信与锚定效应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为此,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对提高监管者自身认识,加强证券监管有序有效,促进证券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心理账户理论对离合框架效应的解释情况,发现已有文献对心理账户理论的支持情况并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该理论的成立存在三个重要前提:不对广告价格信息重新加工;计算离框架各单品价格时,采用加法运算;加总离框架各单品价格时权重相等。消费者特点、商品价格特点以及价格表现形式能影响各个前提的成立。后续的研究,一方面要谨慎应用心理账户理论解释离合框架效应,另一方面要深入探讨已有文献中的争议和尚未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经济学分析:微观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弹效应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经济增长和能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对于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 在能源回弹效应领域内, 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分类方法, 其定义和术语也不完全一致。针对该问题, 对国内外关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各种定义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对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的机制进行经济学分析, 从微观角度更透彻地理解直接回弹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并根据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内涵, 分析当空调的能源效率提高, 会对能源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存在, 能源效率的提高, 不一定会使能源消费量减少, 从而更好地理解回弹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筹资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基础,关乎财务可持续性。然而,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粘蝇纸效应”“沉没成本逆效应”“参照点效应”等种种有悖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异常现象,这些异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筹资主体潜在的心理机制,并对筹资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引入心理账户理论,从有限理性的视角可以对筹资异象的成因进行底层解释,揭示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存在兜底责任、成本控制和受益期待的心理特征。相应地,要从三个方面应对筹资异象:第一,强化政府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和心理预算约束,可以优化明晰政府筹资责任;第二,矫正企业心理账户的缴费认知偏差和公平偏见,有利于规范企业筹资成本控制;第三,激活个人心理账户“参照点”的公平性和“目标代表性”的互助共济性,能进一步提升个人缴费遵从度。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心理账户-心理契约-员工敬业度"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地将心理账户分为经济账户与情感账户两个维度,研究心理契约对心理账户与员工敬业度的中介效应.以浙江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显示,心理账户两个维度对员工敬业度具有显著性;心理契约对心理账户与员工敬业度存在中介作用,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居民消费行为的宏观效应为研究对象,从居民的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时间的选择三个角度对这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居民消费总量的周期性变化导致了GDP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居民对未来消费的选择降低了实际利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老年消费者保健品消费态度问卷”、“老年消费者保健品购买意向问卷”和回归分析方法,对14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态度在心理需求和购买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保健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态度在心理需求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实证方法对消费者知识、从众心理和来源国效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知识与从众心理的关系层面,消费者知识对信息性从众和规范性从众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消费者知识和来源国效应的关系层面,消费者知识对来源国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从众心理和来源国效应的关系层面,信息性从众对来源国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规范性从众对来源国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身份突显性是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启动的方法证明了人的多重身份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人们的认知表现。关于自我的研究从自我参照效应扩展到了群体参照效应,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别对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含义、实验范式、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特别是对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具有的特殊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范式、因变量指标、被试选取及解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内容上改进,以期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1.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综合考察房产财富、房价、预期和未预期房价对不同年龄段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差异,对我国房价与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进行系统的实证识别。研究发现:房价或房产财富与年轻家庭消费的正相关性,均显著大于中年和老年家庭;房价对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几乎无差异,与三个年龄段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也均无显著差异;未预期房价仅与年轻家庭消费显著正相关、且大于中年和老年家庭。上述发现拒绝财富效应和信贷约束效应的理论预测,支持共同因素效应的预期收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仅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效应是有限的,未来预期收入增长才是房价和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是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内循环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没有实现和谐。和谐消费是扩大消费的基础,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农村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和谐消费效应的研究还比较粗略。通过对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加以研究,认为要实现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共生性适应维度的培育以及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或消费行为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维度实现良性互动,同时应树立新型的和谐消费理念,并对农村居民实现和谐消费的途径加以认真研究,最终使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双重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为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突出难题。微观分析表明,房价变化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于不同群体是不一样的,并受到金融环境的约束。决定房价变化对全社会居民消费影响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均住房资产量及其分布结构、住房价格变化的性质、金融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因素。以1999-2009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的研究发现:(1)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收入效应产生负向影响,总效应方向具有不确定性;(2)1998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的长期上涨所带来的房产升值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出效应大小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的区域差异特征;(3)近5年我国房价的持续加速上涨强化了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削弱了住房财富效应,在住房和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富效应的减弱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我国房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2005年7月至2016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的月度数据,从投资效应、财富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3个维度构建ARDL模型,以研究我国房价波动对经济增长、国民消费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来看,房价会通过财富效应侵蚀当期消费;经市场充分消化后,长期来看,房价会带来消费回升;房价波动与社会总投资规模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鉴于此,从强实抑虚、规范房地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可以为项目建设区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为了科学定量地分析这一经济拉动效应,提出了选用投入产出模型作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资在生产环节经济拉动效应的测算方法,采用了边际消费倾向作为在消费环节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资使居民收入增加导致消费需求增加而产生乘数效应的计算方法,并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间为项目建设区域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测算.该研究是关于抽水蓄能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拉动效应展开定量研究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等收入以下城镇家庭,仅仅医保支出和收入对消费存在显著影响;对于较高收入以上城镇家庭,收入和房地产财富效应和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宅价格波动、住宅支出、医疗价格和医保支出对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房改政策实施后住宅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远远高于房改前,最高收入户的挤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门槛效应、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初始经济条件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具有重要的影响。采取"门槛回归"的方法对初始经济条件对资本账户自由化收益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过程中,初始的国民收入水平、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间都存在着"门槛效应"。这些"门槛"前后,资本账户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较大不同。分析当前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条件,可以发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跨境资本流动性加大,法律和制度建设水平薄弱,国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尚未充分展开的情况下,对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应当审慎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可变参数模型分析了1998-2011年间新疆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结果发现,从总体上分析,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出对新疆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而税收政策挤入效应较弱.从结构上分析,在大部分年份中,农业类支出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挤入效应,科教类支出和医疗卫生类支出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挤入效应,社会保障类支出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都产生挤入效应;直接税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间接税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都产生微弱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刑罚心理效应是刑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着刑罚目的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而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需要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又要具备相应的外部有利条件。这些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刑罚的创制、刑罚的适用和刑罚的执行等几个方面,事实证明,这些外部条件对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刑罚心理效应的这些外部因素进行了系统地考察与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