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阴平国述论     
阴平国是氐族杨氏建立的最后一个地方政权,因居地阴平而为号。始于刘宋昇明元年十二月(478年),亡于陈太建十二年十一月(580年),凡两系七主,一百零二年历史。氐杨自前仇池国建立(296年)到阴平国灭亡(580年),近三百年的时间,在位于我国东经104°30′—107°,北纬32°20′—35°之间的甘肃陇南、陕西陕南和四川的川北地区,连续建立了前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及阴平国五个地方政权。其中前三个治地在今甘肃陇南,武兴国在今陕南,阴平国初在陇南后迁至川北,并亡于此。阴平国虽然是氐杨所建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2.
由甘肃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的甘肃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于2014年4月12日-13日在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举行.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甘肃广播电视大学、陇东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陇南师范专科学校、定西师范专科学校、甘肃行政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等省内各高校六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四十四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通过对甘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思政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美术学院绘画、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赴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山西碛口镇、安徽宏村西递、云南丽江、甘肃陇南等地区进行为期三周的实践教学,教学目的是风景写生实训、古建筑测绘、民间工艺考察采风等。教师在实习地进行理论讲授、示范辅导,同时产生了大量写生作品。  相似文献   

5.
陇南地处陕甘川毗连区,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以陇南民歌方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大且差异性特征明显.陇南民歌与方言有着天然而深刻的熔融关系、依存关系、互证关系.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表现在:具有特殊地域的乡土情感和生活气息,声调关联基础曲调具有独特表现力,大胆表意显示了泼辣直白、妙趣横生的审美旨趣.陇南民歌方言显现出重在创设情境、丰富感情色彩、塑造民歌形象、协和韵律速度的艺术功效.方言是陇南民歌的"底座",在根本上体现着歌诗的魅力;民歌是陇南方言流传、辐射的翅膀.正是二者的互动互证,从根本上丰富了人文陇南的重要内涵.在历史演进中,陇南民歌方言也深刻地影响着周边民歌方言的传承与延续.在非遗开发保护视野下,对其表达特色与艺术功效的研究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陇南自古为入川要道,文化遗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陇南也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从其内容看,所写对象相对集中于陇南各县景观名胜。主要有杜甫遗迹,礼县祁山,西和仇池山,成县鸡山和杜甫草堂,两当登真洞,陇南嘉陵古道,武都万象洞等。文章认为以上内容占了陇南存世古代诗词的相当篇幅,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氐人原散居于今甘肃陇南、天水,陕西西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在羌汉之间杂处。氐人的迁徙最早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此后持续不断,其迁徙地多为内地汉人居住地,故其汉化程度较其他民族高。至西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西北地区动荡纷乱的形势,氐人因各种原因而迁徙更加频繁,致使其最终融入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  相似文献   

8.
甘肃成县西狭东口鱼窟岩新发现两处摩崖题刻,分别由北宋陕西蓝田吕蕡、吕大忠父子题写。《吕蕡题名》刻于宋皇祐三年(1051)吕蕡任同谷令时,《吕大忠题记》则是二十年后吕大忠路过同谷偶见父亲题名时有感而书。摩崖至今保存完好,字画如新,这是考察蓝田吕氏父子宦游陇南的重要文物史料。  相似文献   

9.
十二相面具舞,广泛流行于甘肃、四川、云南、山东、台湾等地。其中甘肃文县白马人的同类型舞,表演形态古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内涵及承载的文化密码,学界却语焉不详。文县十二相舞是唐代民间傩"十二生肖"驱疫传统的遗迹,与佛教十二时兽的关系不大,面具舞中的狮子形象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不同,体现出传承中的"变异性"特征。该傩舞形式于20世纪初由四川南坪传入陇南文县,而南坪目前流行的"十二相"舞与文县差别大,较文县的晚出,具有明清时期民间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朱文鸿 《中华魂》2011,(7):53-54
最近,人民网推出"百姓与基层干部"网上问卷调查,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百姓如何看待基层干部。调查显示,对于基层干部作风"缺乏责任心、作风浮夸、不深入基层、脱离群众"和"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追求短期政绩"的干部"政绩冲动症"成为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发生了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山西襄汾溃坝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三鹿奶粉、齐二药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甘肃陇南等重大群体性事件,折  相似文献   

11.
白马人论稿     
甘肃陇南文县,四川平武、南坪居住着古老民族的后裔,她们完整保留着古朴纯正的风度,粗犷强悍的气质,豪迈多情的性格,勤劳狩猎的兴志……这就是我国史学家、民族学家正在探索的古老民族——氐族,今称“白马藏族”。这个民族在古代民族史上有其重要地位。今天我们研究她的渊源流变,也有其重要意义。一、白马藏族由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五周年的时候,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有一位代表身穿  相似文献   

12.
陇南乞巧中的"跳麻姐姐"民俗事项源于陇南早期原始宗教,与今陇南民间信仰"伐神"(即降神)活动同源。通神的本质是麻姐姐本人的潜意识再现,"把巧娘娘乞活了"则是伐神失控通神者本人癫痫发作的恐怖真实。  相似文献   

13.
陇南乞巧中的"跳麻姐姐"民俗事项是人神沟通即陇南人民与其乞巧信仰对象巧娘娘(织女神)沟通的宗教活动。"麻姐姐"是人神沟通的媒介,是未婚巫女,是"跳麻姐姐"的神职人员;"跳麻姐姐"对于乞巧民俗意义重大,它是陇南独有的一种宗教性的特色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税改后农村治理危机酝酿深层次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11月,我们在中部某省H市农村观察村委会选举时,亲眼目睹了由于乡村治理的恶化、农村社会建设滞后而爆发的包括数百人集访、致人死亡等在内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严重干扰、阻碍了选举工作.如果再联系前不久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江西铜鼓林改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的乡村社会显得异常躁动,不仅各类事情频发,且问题异常尖锐、复杂.农村正在酝酿一场由治理性危机带来的新一轮政治合法性困境.  相似文献   

15.
陇南白马人的“池哥昼”是一种带有巫术和宗教性质的“面具舞”,但具有社火的本体特征,并符合社火的原始文化含义。陇南的民间“黑社火”以丰富多姿的花灯为主,突出“灯火”的视觉效果,保留着古老的“土地”祭祀仪式。将二者进行比较后可发现,陇南民间“黑社火”与白马人“池哥昼”都体现了对“土地”的祭祀与对“火”的崇拜,总体上都符合社火的本体含义,二者在演出时间、宗教信仰和仪式、组织形式、表演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体现出许多相似性。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陇南的民间“黑社火”深受氐族文化艺术尤其是白马人“池哥昼”的深刻影响,具有较鲜明的古老氐族文化特征,其中部分表演节目应源于“池哥昼”。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一项既具体而又严肃的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利益和团结的大政方针。关于生活在四川省平武、南坪以及甘肃陇南文县的所谓“白马藏族”族源的讨论在近两年内似乎在历史事实面前有了认可而平息下去了。但是,今年初谭昌吉同志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九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题为《白马人论稿》的文章。认为“这支民族应该从藏族中划分出来,确立为氏族”。由此引起了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作为面点师的我,在北京大兴区南小街北京斯博瑞大饭店任职.当时,我对这份比较清闲的工作非常满意珍惜,特别是有充足的工休和业余时间,让我可以专心写作和摄影. 在饭店上班期间,认识了一位甘肃陇南的服务员名叫赵X珍,厨师做饭,服务员点餐上菜,一来二去就比较熟了.干了没多长时间,她离职了.她离开北京后,说是到石家庄卖衣服,随后的日子里我们隔三岔五在QQ上面问个好,偶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文化主要包括"池哥昼"、"麻昼"、"甘昼"等,在其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层累现象.这种现象以白马藏族诸部的傩文化为背景和关联因素,表现出自有的文化特色,反映了陇南文县白马人族群最早自跳而蜀南迁和以后由蜀而陇北迁两个阶段的民族群体记忆.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融入了较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从傩舞向傩戏转变的倾向和进程,尽管没有唱腔和剧目,仍可视为一种对于其祖先记忆的神话故事的文化展演,显示出文化质素的多样性、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等特色,从中可以看到其"底层"的文化积淀,文化承载重大.  相似文献   

19.
人口分布不均衡是造成甘肃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和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2000-2010人口分布现状的分析,以甘肃人口分布与地州市经济发展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为切入点,在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对甘肃人口分布、生态足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提出优化甘肃人口空间分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代甘肃诸多的传播媒介在甘肃民众中产生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代甘肃的诸多信息传播媒介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出近代甘肃电影传播活动的发展轨迹,并从传播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完整把握甘肃近代传播活动的进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