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切斯特顿随笔对共同体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传统与文化断裂、思考惰性与文化危机、教育与文化愿景这三个层面。传统的存留不仅是一个凝聚着社会关注的思想焦点,也是一个事关共同体文化发展的社会问题。切斯特顿对传统的态度更多意味着一种充满辩证法的审慎与稳妥,体现了一种对既有秩序感的依恋,以及对共同体未来的文化忧思。在切斯特顿看来,思考的惰性与对进步概念的误读其核心是一种智识缺席,这种缺席不仅阻碍了社会进步,也危及了共同体文化的良性发展。切斯特顿对教育的关注不仅具有文化史研究的现实关怀,也以一种对话精神渗透着一种事关共同体文化发展的愿景思考。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文化寻“根”的实践活动。文化认同承载的“集体认知”“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源码,文化创造唤醒的“身份识别”“他者承认”“互动共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诠释编码,文化自信强化的“主体叙事”“情感共通”“价值确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意义拾取、价值诠释、生成建构等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从文化哲学视界研究和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研究该论题的一个重要思想立足点,也是需要继续深化拓展的一个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非文化的持续交流需要推陈出新,在智库、媒体、影视等新兴领域开展中非文明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互鉴。中非未来主义影视作品的文化共同体研究契合这一时代主题。研究以更能体现21世纪时代特征的《流浪地球》和《黑豹》为例,在主体文化身份、超越观、科技观等方面探讨了中非未来主义现实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未来共同体的构建。这一过程包括:侧重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中非各自“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侧重求同存异、互鉴交流的“大”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对之前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间的共同体解构后新的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重构。希望通过拓展现有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中非未来主义共同体更深入的研究能够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并为创造一个更为包容和多元的世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共同体意识的巩固,不同于原生性的自然的民族意识的建构,需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逻辑,中华民族相通的文化模式为其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基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逻辑关系,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发掘宣传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弘扬培育中华民族共有民族精神、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心理,构筑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东盟提出了构建东盟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东盟共同体包括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近十多年,东盟制定和实施了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规划、路线图和行动纲领,并已取得较快的进展。东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区域政治发展和安全合作取得进展,区域社会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尽管2015年底东盟宣布共同体的建成,但要真正达到东盟共同体的发展目标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雷蒙德·威廉斯是文化研究在媒介文化美学问题研究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围绕大众媒介、现代主义和“感觉结构”共同体展开的谨慎思考形成了媒介文化美学研究的现代批判形态。威廉斯认为,真正的传播是建立在共同体基础上的传播,作为对大众公式的功能阐释,现代大众传播不是建立共同体的方式而是对共同体的一种瓦解。因此,大众传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要解决大众传播的问题不能从技术层面上而应该从观念机制层面上进行,通过打造并建立文化共同体的观念及其机制来扭转大众传播。对雷蒙德·威廉斯而言,文化共同体的关键是“感觉结构”的共同体,因此对文化共同体的打造必须诉诸“感觉结构”,而艺术则是“感觉结构”存在的最好证据。尽管现代主义两面性的产生表明艺术面对着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现实,但“感觉结构”的存在也同时表明艺术仍有力量弥合社会区分,能够成为营造共同体的助力。通过参与文化共同体的营造,艺术可以成为大众传播的批判力量。这是继阿多诺提出系统的现代媒介美学批判理论之后,西方媒介美学在英国文化研究中产生的一种与法兰克福学派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类型学的视角,将民族分类为原生型民族、融合型民族、衍生型民族、复合型民族、集合型民族。就其特征而言,中华民族属于典型的复合型民族,具有双层结构,同时又是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古史传说与华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开展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围绕黄帝、炎帝、大禹、尧、舜等古史人物的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政府的承认,这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古史叙事的文化意义。通过梳理古史传说中用叙事所创立的部分专名,把它们看做传承群体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标志和共同体的认同对象,以此理解华夏共同体在起始时期的文化建构。共同体是一个空间概念,但是它必须有自己的时间内涵和时间纵深。共同体的时间深度造就民众的历史感,这同样是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传说时代对于一个共同体的文化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同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或价值的归属,文化是最重要的凝聚力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发展,是塑造和丰富湾区共同精神价值内涵,助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大战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粤港澳大湾区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身份认同建构受制于外在决定因素及表征机制。共建人文湾区关键在于交往实践中稳固共同体文化认同的再生产,路径包括:重塑文化共同体及其身份表征、丰富基于集体记忆的认同实践、探索并改进湾区故事叙事策略、文化赋能基层协同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经营中,绝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建立共同体的重要。有了共同体,企业就有很强的凝聚力,员工能一致为企业的发展努力,企业在经营中能克服各种困难,创造良好的业绩。但建设什么共同体却莫衷一是。有的提出建立利益共同体,有的提出建立命运共同体。其实,企业究竟建立什么共同体,与制约它的文化有密切关系。日本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建立一种理想共同体,它们分别是各自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高科技园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为主题,从社会学角度定义“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的层面上界定“企业创新文化”,探讨了中国高科技园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通过个案研究和访谈分析了中国高科技园区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总结了中国高科技园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原则,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建设创新文化的途径,包括继承东方优秀文化、吸收西方现代文化,重新定位企业愿景和企业的战略使命,设置和构建完善的创新制度文化,形成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培养员工的主体意识和创新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技术创新放在创新的核心地位,培养团队创新和文化联盟、构建学习型企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技园最主要特点是在大学周边直接依托于大学,是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基地。大学城是孕育大学科技园的母体;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摇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外溢、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创新活动的平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要求一流的管理,要按市场机制企业化运行。大学科技园区能最为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形成,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沈北大学城汇集着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将为沈北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有力地促进沈北新区成为教育之城与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但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面临科技突飞猛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的新形势 ,应围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动力、产品创新为切入点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重点 ,以加快科技项目引进与转化、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为着力点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 ,加快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装备与工艺的应用 ,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发展环境为着力点 ,加大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与京沪粤苏浙等发达地区相比,山东科技既有优势,也有"短板"。山东的大中型企业具有较丰富的科技资源,大学与科研院所数量多;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活动不够活跃,高技术产业发展整体滞后,企业创新产出能力薄弱。山东建设创新型省份,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大学与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主体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着力促进创新行为主体间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5.
区位论主要是探讨有关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寻求经济事物在空间分布上最优化的理论。从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到城市区位论,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又为区位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工具。由此本文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园区的区位选择问题,指出科技进步与区位论的发展研究之间存在密切的互相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国内学者的科技文化研究主要聚集的几个领域,即创新文化研究,科学技术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科技,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发展问题的关联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相关影响因素,可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高新园区、原始创新即发明专利、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等因素关联度较大,而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因素的关联度较小。为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议:(1)推进高新产业向园区集聚,壮大高新产业规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鼓励创新发展,促进高新产业发展;(4)促进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5)继续抓好高技术产品创新,着力推进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在科技战略、科技投入、创新方式、科技人才开发与引进等政策的制订方面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可以为中韩两国科技合作提供决策依据。未来中韩科技合作主要定位于寻找产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的合作,在科技企业、人才交流、高新产业区的建立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才。科学家是推动美国经济崛起的关键力量,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黄金期,科学家成为电力、化学、电子和航天航空等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浪潮的智力动力源,使美国抓住创新发展机遇窗口,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并走向霸权之路。通用电气是美国国民经济崛起时期的代表性高技术创新型企业,更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典范,通过历史纵向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发展历程,选用科学家创新创业案例,考察科学家在美国高技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为中国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依赖于合理的科学技术文化元素的构建。科技文化的基本元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科学理性对科学技术发展有固本强根之力;人文特质调适事实和虚幻的合理间距,既能把科学技术人员从教条枷锁中解放出来,又利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情怀;创新因子引领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和宗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以科学理性为轴心,人文特质为滋养,原始创新因子为动力,来构建科技文化,以消解科技役人的异化现象,并循着科技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路径,引导科学技术及科技工作者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