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对外资在中国的流向作了研究。本文认为,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资本会流向市场容量大、运输成本低的地方。在我国,市场规模、运输等基础设施以及人才培养等条件都是东部优于西部,因此,外资大量流向东部地区也就不奇怪了。当然,中央政府的地区倾斜政策对推动外资流向东部是起作用的,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即使我们一开始就全面开放,没有地区倾斜,外资也不会大量流向中西部地区。因此,中央政府现在对中西部的政策应当是加强对中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大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产业倾斜政策,鼓励中西部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性产业。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演变带来两种可能性 :数字鸿沟或数字机会。尽管东部地区在因特网和电子商务推广方面领先一步 ,但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对中西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充分鼓励外资和内资进入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 ,中西部企业有机会赶上东部企业或缩小彼此的差距 ,因为电子商务技术有其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合及其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性梯度,是我国区际经济联合的有效载体。东西部经济联合的实现形式有五种基本模式:(1)东部资金+东部技术+中西部基础设施;(2)东部大公司+中西部大农业+中西部大市场;(3)东部的优势企业+中西部相关产业+中西部的优势资源;(4)东部的资金+中西部的“三线”企业;(5)东部的观念+中西部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旅行社是我国目前三大旅游企业类型之一,而外资旅行社的进入促进了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以及国内高端旅游市场的繁荣。笔者通过对68家外资旅行社发展现状和竞争力的分析,认为外资旅行社有异于国内旅行社传统的价格竞争,而是从企业运营模式、产品的品质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发展趋势方面,外资旅行社仍然以东部沿海城市为主,逐步向中西部重点旅游城市扩张,并注重品牌忠诚度的培养和实现产品差异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外向化程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年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各区域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东部地区经济外向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已经确立了“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中西部地区外向化程度低,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对外借款对西部地区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考察影响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的若干个因素,并用以比较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在利用直接投资上应与东部地区有不同的目标,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如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在区域创新能力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出口贸易对于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R&D活动、人力资本相对优势和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3)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水平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外贸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东部地区出口贸易对创新能力的相对贡献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东、中、西部区域非均衡分布的特征,已成为影响中国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引入Moran I指数,文章分析了中国FDI的区域聚集效应。在此基础上,借助邓宁的区位特定优势理论,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FDI区域差异性的动态原因,并将其归结为数量因子和质量因子的影响。外资流入东部地区的原因是其质量因子的区位优势,并且质量因子在后期超越了数量因子成为东部地区吸引FDI的主要因素,而中西部地区吸引FDI的主要区位优势还是其数量因子。因此,中国在外资政策导向上更应注重对"质"的把握,实现从数量型FDI到质量型FDI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中西部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在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则具有十分关键的“连锁效应”。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来说,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支撑中西部的大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二者在高起点上实现“捆绑式”的联动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东部与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现实相佐,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西部的现实状况。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滞缓影响了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而制度因素是中西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约因素。中西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需要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外资发展西部经济 ,不仅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吻合 ,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开发重点西移的内在需要。本文肯定了外资对西部开发的重大意义 ,详尽阐述了在引进利用外资方面普遍存在的、政府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分析了原因 ,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和外贸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重要变化.这给对外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通过理论解说和实证分析认为,在西方占主流地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我国外贸的方向应是获取动态递升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西部地区现有的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对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行选择,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招商引资的经验与西部地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改善投资环境,充分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因此,西部地区政府必须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思路;通过对上海等地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西部地区开拓招商引资新局面的十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为明代"九边"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余子俊督修延绥镇"二边"时,主要分为"利用延绥镇戍卒"小规模修筑和"动用运粮民夫"大规模修筑两种情形。余子俊动议大规模修筑"二边"始于成化七年七月,被拒绝后,仍由戍卒小规模修筑。成化八年九月议定大规模修边。成化九年三、四月修筑东、西二路,次年三、四月修筑中路。成化十年闰六月上奏修边成果。  相似文献   

16.
夷夏之辨是传统的政治理念。19世纪末顽固派以此作为拒绝向西方学习的挡箭牌 ,对历史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0世纪初革命派以此为推翻清廷统治的思想武器 ,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夷夏之辨 ,是决定近代中国政治思潮演变的主旋律 ,是全方位理解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学术思想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融资结构的角度研究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将国外成熟的融资结构理论应用到我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实践的一种尝试。分析得出,西北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对此,应打破金融抑制,提高投融资创新机制;创新中央金融政策;创新银行信贷服务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8.
东北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对外投融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东北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对外投融资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森工企业发展的实际,提出森工企业在对外投融资活动中可以选择的BOT、境外上市、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外商投资方向的宏观引导、投资资金的验证落实、入股资产的价值评估以及外商在第三产业投资方面应尽快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透视、分析.提出应进一步严肃合资企业执法,逐步取消大部分外商企业所特有的政策优惠,让中外企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使外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调整产业结构与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外语专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首6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新中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6个阶段:1949年—1956年,1956年—1966年,1966年—1976年,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回顾历史成就的基础上,总结目前中国外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