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文化企业管理初探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村经济.企业无论是否跨国经营,都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企业必须掌握跨文化条件下经营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界定跨文化企业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分析跨文化条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探索建立有效跨文化管理模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是一个涉及非对称信息的委托代理关系,职业经理人采取的跨文化管理行为影响企业在全球竞争环境下的业绩.在企业所有者不能观测职业经理人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和跨文化管理努力水平双因素的条件下,建立了双方合作博弈模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和最大化原理分析双方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合作博弈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3.
跨国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跨文化管理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如何在跨国企业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管理,成为跨国企业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及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概述,体现出跨文化管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发展的必要性,根据跨国跨文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差异及影响,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挖掘跨国企业内部潜力,实际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与跨文化管理的实施相结合,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在解释了跨文化、管理沟通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对于跨文化管理和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霍夫斯泰德等学者的理论模型等,并且分析了跨文化管理沟通的障碍的类型。在跨文化管理沟通中应当在意识上建立平等尊重的一种沟通态度,了解对方的文化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发现对方的优点,最终找到双方都认同的价值观体系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实现本土化经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企业的国际化更多地面临着多样性的挑战,特别是文化的多样性能否给企业带来优势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重要命题,其中跨文化团队的合作成功与否对于国际化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文化理论出发,以中欧学生团队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探讨了中外跨文化团队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显性文化的冲突、制度文化的冲突、价值文化的冲突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冲突.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种揉合了中外双方原有的企业文化、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新文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主要步骤可分为识别文化差异、文化敏感性训练和建立共同经营观和企业文化等三个阶段.伴随着东西文化的高度融合,合资企业跨文化的管理模式必将拥有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卓越和追求和谐的统一、独立人格和社会人格的统一、制度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统一、管理中内协外争效应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开始逐步浮现。本文从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入手,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中国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不仅从宏观层面把握我国人力资源战略,而且分别从企业和政府部门两个视角出发,从微观层面探讨跨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资企业面对的标准化与本土化两大经营管理策略的选择之争,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和学术界长期关注和争论不休的课题.文章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将标准化与本土化两种经营策略置于辩证统一的有机体加以考察,通过中美两大管理文化的比较研究,以中关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了跨文化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解决中外合资企业标准化与本土化冲突具有创建性和普遍借鉴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农业“走出去”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而文化差异对于农业“走出去”品种和技术的选择、劳资关系的处理、土地问题的处理、风险的应对以及国际舆论压力的化解都有所影响。为此,中国农业企业需要进行跨文化管理,首先应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其次招揽跨文化管理人才、进行跨文化培训与人才本土化,再次通过跨文化沟通与文化融合形成新的团队文化,最后将企业其他战略与跨文化管理进行协同。政府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农业“走出去”跨文化管理保驾护航,主要体现为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机构与保险制度、培育行业协会以及进行文化合作。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发展之下,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合作当中,彼此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双方成功合作的关键,分析了 跨文化的概念特征与跨文化翻译当中的语用失误情况,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