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杰出代表唐君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具有丰厚的人文精神,但也有缺乏科学精神和宗教精神的不足.在重建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对融合科学精神已经得到普遍的肯定,但对融合宗教精神则受到普遍反对.唐君毅主张融合宗教精神以重建中国人文精神的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需要宗教精神,从事道德文化实践,以不断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2.
为了熔铸儒家的德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新儒学大师徐复观采取了民主精神亦即自由主义精神与民主政体两条进路,用儒家的"文化自由主义"或者说"道德上的自由主义"涵摄与超越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精神,并借助"无为而治"这一观念从政治主体、方略、目的和人性论预设四个维度重释儒家的德治,以至与现代民主政治下的"守夜人"国家理论、"有限政府"理念进行会通。由此形成徐复观政治思想之基本性格,并成为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祭天地、祭祖宗、祭圣贤的"三祭"是儒家宗教精神的主要载体.唐君毅认为,儒家"三祭"不仅具有一般宗教所具有的宗教精神,而且还有高明于、超越于一般宗教的宗教精神与形上意义.这包括祈求与报恩、有限与无限、现实与超越相协和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会通康德哲学和儒家心性之学,由道德的进路,重构了儒家的形上学。这种道德形上学突显了内在超越、实践理性和道德宗教的伦理精神。它打通超越与内在、本体与工夫、道德与宗教的关节,实现了伦理世界与超越世界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肯定宗教信仰在人生活中的地位,并以"天人合一"的方式理解宗教,从而消解了神或超自然世界时人的制约,突出了宗教对人的生命存在所具有的超越意义,体现了他对人的一种终极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分析20世纪中国儒家学者徐复观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并将徐复观的批判言论放在20世纪东亚思想史的视域加以衡量.首先归纳徐复观对近代西方文化与思想的评论,他认为西方近代文化缺乏人类爱,而且充满反理性主义倾向;接着将徐复观对西方文化的评论与中日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意见互作比较,以观其异同;然后将徐复观对西方文化的意见,与他同时代的钱穆与唐君毅加以对比,以显示所谓"当代新儒家"这个学术社群的同调与异趣;最后综合全文各节论述提出结论:徐复观既通过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价值而批判西方近代文化,又经由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而完成更深刻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7.
人的内在超越性表现为人总是试图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与绝对的自由.这种超越性根源于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人的感性需要最初作为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粹自由,总是不断追求自身的实现即满足,理性则总是试图给需要"立法",制定规则来规范人的需要.而需要的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又总是试图打破理性的束缚,超越理性,回归自身.道德,宗教,艺术以及人的寻根倾向集中体现了人的这种内在超越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以道德代宗教”。儒家主要通过伦理名分和礼乐揖让代替宗教的功能,伦理礼乐具有情感安慰、意志勖勉的作用,通过情感扩展和情感的客观化、制度化,实现“以道德代宗教”。梁氏沿袭儒家重情主义的路线,与西方休谟的经验论情感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梁氏不仅注重情感经验,而且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主张即情即理、合情合理。在他看来,在约束的强度上,宗教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在适用的广度和纯度上,儒家道德则超过宗教。梁漱溟关于儒家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杜维明先生是继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之后的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80年代推动现代新儒学运动最有力的海外学者之一。从其对儒学观、儒家伦理与东亚企业精神、儒学第三期发展等问题的思辨中,我们不难看到当代新儒学的动向,以及杜在儒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进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孔孟"道"即仁,下学而上达。孔孟儒学潮起潮落,当大陆低潮时,欧美"汉学家"、海外新儒家则把儒学推向了高潮。尤其是牟宗三、刘述先等海外新儒家,极大地发展了儒学。阅读他们的论述,我们却看到的是康德、黑格尔、"意志自由"、"存有"、"本体"、"自我否定"(自我坎陷)、"内在超越"等名词、术语,孔孟则犹如"失怙"之子。进一步则发现新儒家们多以"六经注我"之方式,自话自说,或把儒学引向了古希腊形而上学之传统上,或价值取向上,或上帝的"终极关怀"上。儒学的根在中国,其路径是工夫,朱子方是孔孟儒的真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