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构建由中央政府和两个地方政府参与的经济分权模型,研究城市群内部财政支出竞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竞争,即增加财政支出或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影响本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为验证该结论,本文利用我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分别估计了财政总支出和财政分类支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路径依赖的情况下,各城市依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争夺外商直接投资。在研究财政分类支出变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经济性支出和政府社会性、维持性支出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3年的财政支出数据和居民消费水平数据,使用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卡尔曼滤波迭代算法,分析了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长期动态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总体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引致效应;效果先增大后减弱,在1998年左右达到峰值;政府消费性支出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在大多数年份大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视财政支出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变量,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政府支出的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揭示了经济处于稳定均衡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效应,同时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的分析方法量化该动态效应值。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11年该值呈拟倒V型特征,即从1990年开始增加并在1998年达到峰值0.84,其后该值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因此,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和优化政府支出的结构有助于提高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将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和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实证研究了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就业决策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就业抑制效应,而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则具有显著的就业促进效应,并且对于不同的就业类型,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和效率的影响效应具有稳健性.从不同群体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不同学历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居民的就业具有异质性影响.从支出结构来看,教育支出比重和效率的提升均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就业概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比重的提升不利于居民就业,但其效率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就业促进效应;医疗卫生支出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从就业质量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就业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收入上,对于工作时间和工作自主度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政府应从优化支出结构和提升支出效率两方面着手,切实保障民生性财政支出就业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90-2009年20年的数据,利用弹性分析及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地从投资、GDP增长与就业的关联分析开始,具体到产业、行业中,深入到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为上海近20年投资对GDP贡献率为扩大就业创造了有力条件,但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占总投资90%以上的民间投资,也没有出现预期的拉动大量就业的效应.经济高增长、资本高投入并不一定必然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也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就业机会的扩大,因此上海需对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必的调整.建议政府将就业纳入优先目标中,实施投资项目就业评估制度,并鼓励民间投资流向吸纳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完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6.
应用随机前沿技术分析方法和全国各省1998-2002年间相关统计资料,研究了由于区位和政策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扩大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应正好相反。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财政均衡式发展,应对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在选择优势产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加以特殊对待。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出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通过设计社会福利综合指标,利用1978—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出水平与社会福利综合指标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出与社会福利综合指标存在显著的"Amey曲线",但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过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地方财政支出过多,中央财政支出不足;在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投资比重过大,用于公共服务支出过少。研究结论对我国财政支出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应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改进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  相似文献   

8.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采购总支出与分项支出对我国经济总体及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省份私人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政府采购总支出、商品类与工程类采购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挤入效应,服务类采购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挤出效应;政府采购总支出和分项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地区较为显著,在经济中等地区却不显著。由此提出,我国在内需不足、投资锐减时应适当考虑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增加政府采购支出;优化政府采购支出结构,适当压缩服务类政府采购支出规模;应尽快完善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区差异调控政策体系,为政府采购支出的优化配置提供一个完善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但不同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财政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各级政府应适当压缩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业投入,提高财政对农村投入,切实扭转政府在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城市偏向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的财政投入,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与城乡之间的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哈尔滨市在财政支出政策上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支出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背离的。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地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使之达到优化状态。通过采用归纳和演绎的研究方法,从哈尔滨市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和特点出发,解析当前哈尔滨市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完善各项支出标准定额,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支出,加强基础建设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增加社会文教支出比重以及加强对农业投入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的时变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其经济产出效应决定着财政政策的效应水平。财政支出效应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总量的产出效应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产出效应两方面[‘刁〕。财政支出效应的评价是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依据。利用固定参数和线性形式的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  相似文献   

12.
财政体制改革分权实际上是中央地方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和地区转移支付分权的博弈调整,核心是财政支出责任分配与财政收入分成.博弈理论模型表明,中国财政支出分权、预算内外收入分权与转移支付分权确实对中央、地方与全国预算内外财政收入、地区间财政收入转移均衡、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产生复杂影响,其影响取决于市场化分权、行政分权、中央-地方财政分权、中央-地方国有经济财政支出边际产出、国有部门与私有部门投资边际溢出、边际成本、征税成本等因素.中央与各地方应该采取差别化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以来,中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企业纾困、民生发展又一次成为社会热点,地方土地财政现象带来的高地价、高房价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由于分税制改革尚未实现事权与财权的协调,地方政府在努力扩大财源的过程中愈加重视带来可观收入的土地财政。利用2000—2016年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地方财政分权水平对土地财政的影响。研究表明,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出让面积,说明随着支出责任增加,地方政府在竭力扩大财源;收入分权水平则会对平均地价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发达的经济带来了土地溢价。同时,在晋升锦标赛的激励作用下,地方官员会更加偏向以地引资。因此,在优化土地财政运行过程中,中央需要划分好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出责任,强化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同时,财政支出要更加积极有为,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适度为民营经济松绑。  相似文献   

14.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及其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市场萧条、内需不足和货币政策不甚明显的情况下,更要重视运用财政政策如财政支出、税收、国债等来刺激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创造基本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并将国债投资的重心转移到通过投资乘数的效应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之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国债支出对投资需求的影响,可以看出:国债对投资需求的增长具有直接作用,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投资的增长也是拉动总需求增长的最强劲的动力;国债投资对启动民间投资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民间投资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体制、制度的创新是一个重要因素;就全社会投资来讲,在一些领域中还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投资、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住宅业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利用1994年至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从1994开始实行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对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省际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且显著;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这无疑是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实证的依据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支出的结果却有失公平性.本文以财政支出公平和偏好理论为基础,对东西中部三大地区农业保险差异性需求和财政补贴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边际财富效应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好的增强会促进农业保险需求的增长;发达地区高补贴和高保障、欠发达地区低补贴和低保障状况,使得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形成以中央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