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是指在游客旅游过程中推行以降低碳排放量为目的的旅游。低碳旅游是一种节能旅游,也是一种教育旅游。建立河东低碳旅游规划必须在旅游理念、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体验、旅游消费等途径或方式上入手。  相似文献   

2.
旅游场是由旅游活动形成的场。它由旅游力、旅游主体、旅游媒体和旅游客体组成。旅游力是旅游场平衡的决定性因素。当旅游力大于旅游污染力时 ,旅游场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建立旅游场平衡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如何选择区域重点旅游发展轴与重点旅游发展节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中的旅游"点-轴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文章把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轴线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旅游发展轴线,其中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有沿长江旅游发展轴线、沪宁旅游发展轴线、沪杭旅游发展轴线、杭甬旅游发展轴线、沿海旅游发展轴线、古运河旅游发展轴线等6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有宁杭旅游发展轴线、宁启旅游发展轴线、苏嘉杭旅游发展轴线等3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有宁溧高旅游发展轴线、澄锡宜旅游发展轴线、杭黄旅游发展轴线、杭富建旅游发展轴线、上新旅游发展轴线、绍诸旅游发展轴线等6条.  相似文献   

4.
《旅游法》是规范旅游行业的硬性法律文件。它的法律效力来自对其硬性和柔性价值应用的平衡。《旅游法》颁布与实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弄清《旅游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旅游业内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对比《旅游法》实施前后旅游市场出现的变化,发现实施前的《旅游法》是一个营销事件,在法律宣传中嵌入了提前释放旅游消费需求的商业目的。实施后的《旅游法》正式从法律的角度触碰条块分割等旅游痼疾,集中面对执法过程中旅游者、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利益诉求和困惑。在旅游时间与旅游价格的权衡中,旅游者的中国式旅游消费正逐渐扩展到《旅游法》执行后迅速增长的自由行、短途旅游、老年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市场空间。旅游产品营销要紧密结合这些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学作品是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转化的"隐形之手"。旅游资源无一不在旅游文学作品的影响下,由可能变成现实,成为旅游产品的文化根基。旅游资源在变成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进入市场被旅游者消费的过程中,旅游文学作品表现出独特的经济文化功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旅游系统及其本质,必先研究旅游关系。旅游关系可分为旅游内部关系和旅游内外关系两大类,其性质是对立统一的,旅游内部的辩证关系构成旅游特殊矛盾;旅游主客体关系是旅游关系的核心,其辩证关系构成旅游根本矛盾。构建科学的旅游学体系,应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构建山东半岛蓝色旅游经济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色旅游经济应该包括海洋旅游、海岛旅游、滨海旅游,以及与海洋文化有关的临海陆上旅游。山东半岛在海洋开发政策、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滨海旅游、旅游基础设施方面都具备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旅游经济区的条件。建设山东半岛蓝色旅游经济区,宏观上要大力发展蓝色旅游经济;中观上要支持蓝色旅游产业板块发展;微观上要打造具有蓝色旅游特色的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8.
旅游文化内涵和本质认识不清,造成旅游文化相关范畴和概念混淆使用的现状。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化概念契合一致、狭义文化、揭示本质和主体视角是界定旅游文化概念应坚持的四大原则。从学科建设的视角来界定旅游文化概念,还需区分几对密切相关的范畴:文化旅游是典型的旅游活动类型,旅游文化是旅游引致的新型文化形态;移动性是引致旅游文化产生的基础,也是旅游文化不同于定居文化的基本特征;旅游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文化的客体是旅游。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文化是我国旅游资源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作为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充分领会旅游文化的精髓,并且把它运用到旅游工作的实践中去。旅游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概况、中国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旅游山水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园林文化等。结合实际主要让学生实践五个方面: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下乡是指旅游产品下乡,通过旅游企业下乡将旅游产品销售给农民,政府通过一定的补贴来刺激农民消费.旅游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旅游扶贫思想的最佳路径和模式,是确保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全面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杜绝不合理低价游在农村发生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需要研究和全面推广这一政策.目前,我国农村旅游市场供给不足、旅游产品单一、消费水平低且消费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可以从旅游企业下乡、旅游产品下乡、旅游政策下乡和旅游宣传下乡、旅游研究下乡等方面深入推进旅游下乡,逐渐开拓农村旅游市场.为切实保障旅游下乡政策的全面落实,需要提供旅游法规保障,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该产业迅猛发展,加之人们的旅游环境观念落后,重发展轻保护,致使旅游环境严重恶化。为优化山西省的旅游环境,应加强旅游环境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公众的旅游环境意识,积极开发和推广生态旅游,广开思路,创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强,但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旅行社数量对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促进作用.旅游交通对我国旅游出口收入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力要大于旅游产业组织的影响.我国的旅游人力资源状况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日益成为当前国家建设的首要目标,旅游产业发展中公平的呼声也日趋高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公平感知与社区旅游参与、旅游收益间的关系发现,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受旅游参与和旅游收益的直接影响以及旅游参与通过旅游收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结构模型中,旅游收益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社区旅游参与对旅游公平感知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中介变量的转换后,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完善的问题,采用SWOT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历史文化在四平市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四平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拥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以旅游开发规划为先导,提升旅游业质量,打造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等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结果对促进四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2001—2013年数据例证,从北京市旅游业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业对社会就业贡献、旅游业对外汇收入的贡献六方面分析北京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不容忽视,且发展潜力较大,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及旅游创汇收入影响可观。为此,立足北京市旅游资源,继续发挥旅游业在产业发展与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及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内涵,打造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拓宽后奥运时代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区域之间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于区域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区域同城化是其重要体现之一,同城化发展为区域间公众各方面活动提供了便捷,尤其是降低了区域间的沟通成本。对于旅游业而言,区域同城化产生市场需求升级、旅游产品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节庆旅游资源是区域重要的资源之一,应该对其进行深度和系统开发,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塑造地域品牌等,以适应同城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无景点旅游视阈下养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景点养生旅游是养生旅游步入成熟期的一种新业态。无景点养生旅游糅合了无景点旅游与养生旅游的概念,是现有旅游健康性受到挑战、吸引物不断泛化、旅游者养生旅游需求旺盛和旅游业发展趋于成熟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无景点养生旅游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养生性与经济性。在开发过程中,要以自然人文养生资源为依托,注重注入文化灵魂,深化区域内外合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并通过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整合营销,树立无景点养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旅游产业布局的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走单增长极的孤立道路 ,须建立以多个旅游增长极为节点的旅游线路和网络体系。陕西省旅游资源与环境从北到南呈现广泛分布和相对集中的特点 ,陕北以黄土高原地貌、沙漠景观及朴实的黄土地文化为特色 ;关中平原则有中国最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陕南的秦巴山地之间聚集着秀丽的自然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 ,目前陕西省旅游产业布局中只有西安市一个旅游增长极 ,不利于全省范围内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体系的建立。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陕西应努力改变 1个中心和 4条线路的传统格局 ,培育延安市和汉中市 2个新的旅游增长极 ,建设 1个“大中心”,2个“小中心”,4条旅游主线和相应的 4条旅游支线 ,以促进全省旅游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悄然兴起。由于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崀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但旅游产品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结合我国旅游发展趋势以及山自身的特点分析了山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过将近30多年的发展,甘肃省入境旅游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入境客流的变化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从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其时间和空间演变的特征十分典型,特别是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其长期以来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