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992-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扩展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了CAFTA建设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存在转移效应和创造效应,CAFTA未能有效促进中国对CAFTA内部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甚至存在负向效应.进一步的农产品分类研究发现,CAF-TA与中国的肉及肉制品等6类农产品的出口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中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等13类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创造效应,不存在转移效应;对中国其余3类农产品向成员国的出口贸易呈现负效应;对外部出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CAFTA的出口贸易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贸易潜力分析得出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人口及制度安排(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出版物出口数据,借助Hofstede发布的文化维度测算国家间的文化距离,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口贸易效率,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物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效率有明显阻碍,贸易国经济规模、政府效率、贸易自由度等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效率有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剧了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效率的阻碍作用;与东盟国家相比,文化距离对出口欧洲国家贸易的阻碍更为明显;出口效率和潜力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东盟国家贸易效率处于最高水平,而独联体国家平均贸易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从口岸效率、关税环境、基础设施及服务、信息和通信技术、商务环境五个方面遴选若干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对贸易便利化进行科学测评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合理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指数,将贸易便利化指标作为自变量导入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修正。采用我国的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包括贸易便利化指标在内的自变量很好地解释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情况。同时,这个结果也反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贸易便利化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在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下,汇率调整可以平衡贸易差额的经典理论在实证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学术界称之为“汇率调整”之谜.产业内贸易可以为“汇率调整之谜”提供新的解释,忽视产业内贸易对出口汇率弹性的影响是该谜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的实证模型,通过面板协整方法,可我国与包括美国、欧盟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数据和分行业出口贸易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总体数据还是分行业数据,产业内贸易的存在均减弱了我国出口的汇率弹性效应,对于出口总体数据而言,其数值下降的幅度大约为九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忽略产业内贸易的传统理论高估了汇率对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造板出口区域贸易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造板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位置,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贸易环境。中国人造板出口对不同区域的贸易潜力不同。选择中国对50个人造板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各国间的贸易潜力,并由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调整出口流向,减少贸易摩擦,保障中国人造板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分四个阶段就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贸易波动因素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需求因素在出口贸易增长过程中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竞争力因素对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逐步减弱;结构因素在出口增长中主要起着促进作用,但强度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8.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森林资源丰富,与我国需求结构相似,加强中国与其林产品贸易往来,能够改善目前我国林产品贸易饱受金融危机、贸易壁垒和政治因素影响的状况.因此,探究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林产品的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三维引力模型,选取2002—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等)的相关数据,以林产品为例,研究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贸易双方经济规模、汇率、距离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对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林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越南、马来西亚、埃及的进口效应显著,印度、老挝则不明显.提出了加强与潜在进口需求大的国家的贸易、加大对进口效应大的国家的贸易支持力度、完善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使我国经济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贸易壁垒将常态化地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文章基于HS分类原则,选取WTO等机构的贸易数据,通过构建BEER模型测算了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通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失衡及贸易壁垒双因素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失衡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税和非关税构成的贸易壁垒与人民币汇率失衡双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对不同出口行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人民币汇率失衡与非关税壁垒双因素对大多行业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人民币汇率失衡与关税壁垒双因素对不同行业影响的正负效应及程度大小有异质性.因此,建议通过运行逆周期因子等完善人民币汇率自我修正机制;通过引导出口企业了解使用外汇衍生品等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通过加强"海外仓"建设及深耕RCEP框架下的东盟十国市场等实施出口行业差异化贸易策略;通过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等加快出口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双循环,实现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CAFTA的建立能在短期内促进双方热带水果贸易流量增加,但长期作用不明显,自贸区外贸易转移效应短期内亦不突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双边直线距离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未来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历来都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共同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态势。本文根据GDP最常见的运算公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1988年至2003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净额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说明“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并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解释分析结果,最后阐述如何获得我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两个特征:一是宏观经济波动与外部需求冲击如影随形;二是外部需求结构演变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两分天下。在这样一个外部需求结构下,外部需求冲击的传导机制出现异质性特征,即来自加工贸易部门的外部需求冲击对投资和进出口产生更大影响,而来自一般贸易部门的外部需求冲击则对GDP产生更大影响。面对外部需求冲击,上述异质性效应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无法通过单纯地调整贸易结构中的任何一部分来降低外部需求冲击造成的影响。鉴于此,提高本国企业对价值链的控制力,或者进一步多元化外部市场,都是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蔬菜贸易正逐步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在短期保鲜蔬菜和脱水蔬菜的竞争力极强,主要的竞争对手为美国、西班牙及荷兰。醋泡蔬菜竞争力弱。深加工蔬菜少,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应改善蔬菜质量,提高蔬菜附加值,开拓蔬菜出口的国际市场,以不断提升中国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运用CGE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加入WTO后关税与非关税减让措施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但往往将中国作为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未能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些特殊结构。本文的贡献在于更现实地将我国经济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非完全竞争因素,如价格控制、垄断标价等纳入模型结构。另外在政府贸易措施方面也进行了比已有研究更为详细的设定,如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非关税壁垒、进口间接税、出口退税等等,因此具有更强的政策分析能力。通过模型分析,本文不仅对经济总量、结构和贸易规模等进行了一般预测,而且证明某些非完全竞争因素如垄断程度的减弱与非关税壁垒的尽可能的降低都会进一步提高GDP或国民福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摩擦是由于中美双方的贸易差额状况及价值观念等差异所引起的贸易问题。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美国曾多次宣称美中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就业形势恶化。文章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贸易收支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并选取1993—2018年美中两国贸易逆差额、美国失业人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失衡并不是美国失业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美国劳动生产率及国内生产总值对其影响效应更大;从短期来看,美中贸易逆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国就业机会。因此,将美国就业问题归结于中国对美长期贸易顺差是不合理、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针对边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及新疆边境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新疆经济增长是边境贸易进出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边境贸易进出口增长不是新疆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以来的巨额顺差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许多学者都对我国的贸易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的是我国的总体情况和主要顺差地,缺少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全球地理分布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贸易平衡的地理分布及成因,对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来源地的现状与成因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出发,基于2000-200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另外,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距离、优惠贸易区对双边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边界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实行的是消极的贸易救济制度。日本一方面成为其他国家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国,另一方面却几乎不对他国实行贸易救济措施。因此,与中国对欧美贸易有所不同,中国的对日贸易迄今为止受到日本贸易救济制度影响比较小。但是,最近日本对韩国进口的D-RAM实行了反补贴措施,以此为契机,日本开始出现向积极的贸易救济制度转变的动向。这一转变必将对中国的对日贸易产生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对此有所准备,加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面对历史和现实,不断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并把对外贸易提升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战略问题来认识。通过对邓小平一系列对外贸易思想的阐述,认为其对外贸易思想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已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