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东里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纯文学作家,他的小说神秘而哀伤,唯美而蕴含哲理。金东里不仅在他的散文当中多次提到了生与死,人与神、人与自然的问题,而且在他的写神小说中也暗含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韩国很多学者撰文就金东里的这些思想发表评论。本文以金东里的散文和一些韩国学者的文章为例证,通过分析金东里的写神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寻求金东里向读者传递的哲学思想,最后得出结论,在金东里的写神小说中蕴含了生死合一,人神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时代内涵的探讨,倡导人们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待世界,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互动和人性关切中实现自然与生命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当代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作品以科尔沁沙地的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他关注生命生存状态即以尊重生命、和谐共存为主旨的生命理念。永无休止的欲望和肆无忌惮的攫取带来现代人人性的搁浅,因而在敬畏自然中走向对自然荒野的回归和融入,成为人性回归的必然选择。尊重自然、尊重非人类,构建和谐环境是其生命哲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文学作品中人性内容的表现几乎贯穿全部,或是赞美或是批判."湘西世界"中生命、人性以自然自在的方式存在,而所谓都市文明社会中生命、人性却以畸形病态的变异生成.《萧萧》是这些作品中别具一格的,它把野蛮风俗与封建礼制压榨下的湘西人质朴的自然人性和人情之美从容舒缓地表现出来了.丑陋、残酷与宽容、豁达鲜明的对照之下更显人性之光的闪烁.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在反对宗教神性的道路上,走着两派相反相成的人性"自由"的伴旅:理性自律的自由和感性自然的自由。与此相应,在生命美的构建上,形成了追求理性自律的美育思想和追求感性自然的美育思想。二者以其各自的理由和偏颇完成了对构建生命美的历史思考。嗣后,弥合人性分裂的美育思想应运而生,并在席勒那里以"审美的王国"的乌托邦描画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理论峰巅。  相似文献   

6.
对自然人性的追寻是迟子建小说底层视阈中的一个独特视角.对人的生命旅程中的“底层”时段——童年与老年的生命与精神内蕴的思考是其探讨本真人性的首要视点,对处于人生境遇“底层”的畸异人物人性光辉的书写、对不受病态文明袭扰的原始生命力的描述则是对善与美的人性本质的深切探寻.作家赋予底层形象的这种精神意蕴,启迪我们思考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艺美学思想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狭义理解,而且要“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平衡的审美状态”的广义的理解。从自然生态到生命生态、心理状态,春天的诗交融着自然、生命、人性、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和谐的生态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8.
荀子把"天"界定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这种界定除了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天人相分外,还意味着天道相分.天道相分使天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巫祝色彩和道德价值意蕴,把人从掺杂了各种人为赋给价值的天中解放出来并成为价值的主体.然而道并没有从荀子思想中消失,而是转化为礼,对人性和社会发挥着道德调节作用.荀子的这种天论思想直接决定了其思想路径,决定着其性论和礼论思想的产生,并且预设了人之于自然、人性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投射.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非人性”、“反人性”指控不能成立,因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即人性伟大复归的学说,灌输马克思主义自然是人性伟大复归应有的题中之义。把灌输简单归结为方式方法是忽视了灌输作为基本原则或普遍原理的本质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灌输的理论倡导与实践的历史沿革表明,灌输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自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魏晋时期,玄学美学本体论由自然宇宙观转向了人文本体观,玄学的"自然"主义思想是对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继承方面:"自然"即"道性"本体。超越方面:"自然"即"精神生命"的自由性;"自然"即返归本真存在的生命自觉。魏晋玄学作为人生本体之学,其命意在于精神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在于借本体的追问,给生命的自由找一个终极的依据,借对"自然"本体的确认,为无限的、自由的、自然本真的生命作注释,从而使生命返归本真的存在状态,成就个体生命的诗意自然、自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对人民政府本质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从多方面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政府本质思想。该文认为,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政府必须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价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防止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古代儒家从天人合一引申出天人合德,论证了本体论依据,确立人的价值和道德的本原;天不仅是个人和人类社会的道德之本,而且也是人类的道德价值本原。天人合德建立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立论根据,高扬了人在宇宙间的主体性和独特的道德价值属性,确立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终极关怀和价值追求,反应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3.
东方艺术把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形象化.东方艺术的精髓表现在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天人合一等方面.谦斋郑敾和秋史金正喜的绘画表现出了天地之心和《周易》所倡扬的“生生”思想.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纯粹的艺术手法上,而是为画界开辟了新天地,并且把天人合一思想通过画与诗来表达出对祖国安宁和发展的企盼.他们的作品被视作国宝并对现世大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忠烈是当代韩国哲学界一位既有深厚学养又富有人格魅力的著名学者。其学融贯中韩,会通中西。在哲学上,他对传统的“天人合一”说作了富于新意的诠释,并建构了一个以自然为本的天人合一体系。对“和谐”思想的论证亦颇具新意,早年即已关注技术文明可能造成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并以鲜明的人文关怀,畅扬“天人和谐”理念。在儒学史研究方面,提出了韩国儒学源于中国的鲜明观点,纠正了时下某些偏颇之见。对于南冥学研究,他更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5.
卢梭以其政治-社会共同体来批判现实社会、政制及人性。卢梭式政治-社会共同体以人类的自然生活为前提,但它的实现又以克服自然生活为基础。在卢梭社会思想中,自然生活与政治生活相互对立。因此,探寻卢梭社会思想的意义以"还原"卢梭社会共同体的可能性尤其是以对共同体的人性还原为基础。对后者的阐发必然涉及人类心灵机制的自我演化。从此出发,卢梭社会思想为当今人类生活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与史怀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认识论与实践观上,他们的生态伦理思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特质:老子偏重于法自然之道与无为之行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而史怀泽则较注重发挥人在敬畏与保存生命的完整性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人性标准是马、恩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其文艺理论中,人性关怀是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人性体验是艺术思维的主要动力,人类天性是文学批评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个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它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就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它的理论根据就是对人性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西方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抽象人性论,虽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美学体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性本质,倡导人的解放,是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代和后现代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法治产生于近现代,但是法治思想和观念发端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长期的酝酿之后逐渐形成和完善。本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出发点即基础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西方的法治理论合理性结构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西方法治理论建构的基础,即人性的预设,保证了法治理论本身的合理化,西方法治理论的基础为二元:即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