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西方经济学中,消费函数理论一直处于学科前沿,它的发展与许多大师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相联系,如凯思斯、库兹涅茨、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弗里德曼等。它属于宏观经济学,但实际上它的成就却是在微观领域取得的,在它试图从总体上把握国民消费时,它显得缺乏批判精神和前瞻性。中国经济学界最初对消费函数理论持排斥态度,以后转向宽容、验证,也有些研究者作出了有益的探讨。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使消费函数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相对接?  相似文献   

2.
人口增长能拉动消费吗?——模型及广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人口在社会总消费中的特殊作用,在凯恩斯和新古典理论框架下的各主要经典消费函数理论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广东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广东居民的总消费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尽管居民的消费倾向较高,但居民消费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偏低,人口增长对消费拉动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个人消费函数模型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有效工具。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依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80-1989年样本期间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别估计出在三种收入理论假设条件下我国居民个人的消费函数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符合我国实情的城乡居民个人的总体消费函数模型结构,以期为我国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提供实证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保险产品消费的特点是人身保险产品消费持续迅猛发展,财产保险产品消费趋于平稳。运用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中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保险产品消费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对于我们更深层次地寻找、把握我国保险消费的规律,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函数方程,以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同时运用OLS和GMM两种估计方法对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该研究融合了前景理论、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以及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均满足"前景理论"假说,拒绝了流动性约束和短视行为;同时,城乡消费均具有过度敏感性;不确定性的影响在城镇样本中统计显著,对农村消费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利用消费函数的数学模型及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模拟出我国居民一生的消费、收入、资产路径,从而解释我国居民信贷消费的可能性,并分析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消费差距逐渐增大。由1990—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回归模型,可以比较分析在两种不同消费函数理论下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模型的统计结果,从而得出城乡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是由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和消费倾向的差异造成的结论,并提出了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消费函数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同时包括收入差距与收入绝对水平的消费差异函数,并对该函数的基本形式及扩展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选择适当的函数形式,基于东三省1983年至2010年有关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城乡消费差异与收入差距及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缩小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消费差异。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协整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中国1992-2011年间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收入函数、消费收入弹性函数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消费收入函数表明,中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意愿较高收入阶层更为强烈。消费收入弹性函数表明,所有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收入弹性都小于1,都是低弹性,且缺乏弹性,说明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很谨慎。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收入在居民消费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挥了消费收入协整关系的引力线作用,能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关于研究消费问题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然后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研究了云南省消费的变化和现状,接着,根据云南省的消费情况,采用一种最适合的消费函数分析云南省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云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时间序列层面上的分析,指出消费结构存在多元化,良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一类随机控制问题,其脉冲消费控制策略受控于一混合过程——几何布朗运动和泊松过程.在基于获得效用函数期望值的最大值这一目标下,利用变分不等式和随机积分理论,获得了最优消费控制策略及最优值函数所满足的定理,并进一步针对具体的参数,给出了其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介绍了电磁阀的工作原理。采用高性能的永磁材料和电磁铁联合作用原理设计研究具有自保持功能和自关闭功能的新型电磁阀,不仅可以实现保持状态的零功耗,并可用于具有欠费拒用功能的智能化仪表上。  相似文献   

13.
论消费制度的本质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从社会再生产过程分析消费制度的本质与功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消费制度是产生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消费关系相对应,本质反映这一过程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方面的客观经济范畴.消费制度是满足人的需要、适应稀缺世界的一种形式,是消费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信息和行为规范,是消费关系走向实践和操作层面的具体形态.消费制度的功能有五个方面:提供消费规范,提供刺激,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确保人权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协调及防止和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14.
经济问题的控制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动态优化分析方法,探索能源资源消费与环境系统反污染的发展控制是协调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对于一个多行政区划的国家,选用各地方的联合效用函数,分析了多行政区划国家某时间点上的总体效用,同时还对影响能源消费与反污染策略的因素进行研究,将国家层面的总体宏观目标与各地方微观目标相结合,以效用函数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积分最大化为原则,构建了充分考虑效率与公平并存前提下的能源资源消费与环境污染防治的一体化模型,并给出其相应的数值算法。提出了对于多行政区划国家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区域动态最优化配置方案,将为经济系统中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我国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定,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96%用于生活消费。因此提出了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继续加强实施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等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将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把环境质量引入消费函数,建立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讨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内生增长模型,以此探讨分析实现绿色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加大新能源、环境治理人力资本创新研发投入,促进生产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绿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鼓励多元参与,构建多中心治理体系,培育居民节能环保生活方式,是绿色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卓越。然而,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却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特别是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持续降低。根据消费函数原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由消费结构差异表现的消费水平低下现象与收入分配的级差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和继续扩大,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减弱的基本原因。因此,促使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和实现其公平化、合理化,是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激发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性的断裂、消费革命的发生与全球化逻辑的形成,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范式,最终陷入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本文考察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性特质及其在当下的阐释焦虑,并从新的社会文化结构与话语生产机制出发,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出局部的话语修正。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能耗定额的概念及意义,通过对能耗定额方法的研究,可以促进建筑的合理用能,能进一步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分析了国内目前的几种能耗定额方法,提出了基于弹性定额理论的能耗定额方法,该方法能够鼓励能耗的降低,抑制能耗的增加;弹性能耗定额理论简单明了,易于国家调控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