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迪王”是一个神一样的品牌。2013年,阿迪达斯和阿迪王结束了长达五年的关于商标侵权的对簿公堂,双方庭外和解。但是这一和解的结果是,阿迪王体育放弃其“阿迪王”注册商标和倒三角白标;阿迪达斯则不再坚持索要上亿元赔偿。  相似文献   

2.
《遗著》是国际学界研究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所谓“过渡”问题、“漏洞”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上。国际学界关于“过渡”的基本观念及其起源问题存在五种观点;关于“漏洞”问题及其与“过渡”问题的关系,也有四种不同的看法。这些研究表明,必须联系《纯粹理性批判》等来理解《遗著》。解释《遗著》对重解康德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二曲的“适用”观以“本体”为基础,其本体发用的前提是本体的确立及其在动态中磨炼的完成;本体发用的表现是将它作为一个最高的道德准则指导儒家外王事业;本体发用只有与知识能力等因素结合才能贯彻到形下之学;本体发用的极诣是回归“体用一源”的本体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龙王是最大的雨神。中国自古有龙 ,但龙王一说却是从印度传来的。印度龙王思想与中土五龙思想结合的结果 ,便产生了中国的五色龙一说。在民间庙宇中 ,以五龙命名的庙宇非常多 ,由于龙王是人们公认的雨神 ,皇帝便赐予了它一个只有皇太子才可能具有的封号———“王”。龙王的“王”指的是爵位 ,而不是许多人所说的“帝王” ,所以龙王的一切穿戴及所用道具 ,都与“王”这个爵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畿与聂豹的“致知”之辩,涉及王学的良知是否为心的最高本体和能否起主宰作用的根本问题。两人在“先天心体”,“已发未发”、“寂感”、“诚、“乾知”、“自然之觉”、“知爱知敬”等七个方面开展了激烈的辩论。这次辩论,说明王阳明卒后仅十年左右,王学即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也反映了朱学复兴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决非一蹴而就。早在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就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八字方针”及“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周恩来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五条方针”及“三个不变”的思想、八十年代初,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重要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这个构想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孟子》书中关于“性善”问题的梳理,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剖析,彰显其由“四端”扩而充之的理论架构,进而发掘“性善论”所带来的政治观照,诠释孟子语境中的王道、仁政等核心概念,并对孟子哲学思想所造成的具有特色的“善人政治”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在阳明学者中,关于良知与知觉之辩分化出两种不同的致思路 向。一种以聂豹为代表,主张良知是未发之中,知觉是已发之和,由知 觉转向良知本体。一种以欧阳德、王畿为代表,主张良知既是未发之中 ,亦是已发之和,从知觉处见良知。双方互相指责,聂豹认为欧阳德、 王畿从知觉处见良知,易出现义袭逐物之弊;欧阳德、王畿认为聂豹由 知觉转向良知,易出现向内禅定之弊。双方固守不同的支援背景,都认 为遵循阳明致良知学的理路,实则聂豹遵循朱子学体用二分思维方式, 走立体达用路径;欧阳德、王畿遵循阳明学体用一源思维方式,走即用 达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实践观与西方近代实践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对它们展开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实践问题研究中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得以显现;首先,在知行关系问题上达到认识的统一并非易事;其次,关于实践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应该是什么”到“是什么”的发展过程;其三,关于知行关系的探讨是一个认识不断反馈的过程;其四,关于知行关系的认识是一个逐渐逼近真理的过程;其五,实践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关于实践问题研究中的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十一条在学界引发了诸多争论, 其焦点在于如何理解 “哲 学家们” 的指涉对象、 马克思是否放弃 “解释世界” 的理论诉求以及 “解释世界” 与 “改变世界” 之间存 在何种关系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 探讨 “哲学家们” 的指涉对象理应自觉置于马克思创作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 的学术背景和时代环境进行考察, 马克思视域中的 “哲学家们” 实际上具体指向某一类人; 在是 否放弃 “解释世界” 的诉求上, 马克思确实舍弃了哲学性质维度的 “解释世界”, 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哲学认 知意义上的 “解释世界”; 在 “解释世界” 与 “改变世界” 的关系上, 要结合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以及哲 学观变革的意义予以整体审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重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十一条, 对继承与发 扬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精神及其价值旨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一些关于宋代文学的专著和文章,谈到宋初诗文复古运动,常认为柳开、王禹■曾力矫西昆体“浮靡柔弱”之弊。(见《文学遗产》1987年第3期《黄庭坚诗艺发微》)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柳开倡导古文反对“时文”是在天宝六年(973)举进士的前后,王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视角深入分析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失误的原 因,一是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哲学理念致使人们错误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二是人们片面的“发展观”致使人们没有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的关 系;三是人们无视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而致使人们破坏了人与生态圈的同一性。 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亟待转换哲学范式,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 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文化特征”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传统刑事法律文化”做了六个方面的研讨。第一,关于中国传统刑法法律理念的研究,例如“仁善”、“无讼”、“慎刑”、“慎杀”等;第二,关于中国传统刑法的渊源、规范构成与法典编纂的研究,例如“礼刑关系”、“律例关系”、“例分八字”等;第三,关于中国传统刑法定罪量刑原则的研究,例如“原心定罪”、“原情定罪”等;第四,关于中国传统刑罚及特定罪刑的研究,例如“宫刑”、“流放”、“人相食”等;第五,关于中国传统刑事侦查与审判的研究,例如“司法职业化”、“春秋决狱”等;第六,关于中国传统刑法近代化的研究,例如“刑事责任年龄”、“伤害尊亲属罪”等。  相似文献   

14.
正确评析胡适的“五鬼论”,既有助于了解30年代初胡适的政治主张,又可在认清中国国情与改造社会方案关系上提供历史借鉴。本文评述了“五鬼论”3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当时中国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胡适只抓住了社会表面现象,而反对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中国国情不符;关于应该建立的国家制度,胡适所追求的资本主义,与中国国情相悖又有某些相应之处;关于应该走的道路,胡适的改良主义方法,抵制了中国革命,又是对旧政权的某种否定。“五鬼论”总体上与中国国情不符,表明认清国情是制定改造社会方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三年冬至一九七四年春,在王张江姚“四人帮”的策划、指挥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报刊杂志抛出了一百多篇“文章”,煞有介事地进行所谓“关于标题与无标题音乐问题的讨论”。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四人帮”,为什么忽然对音乐问题这么“关心”,甚至杀气腾腾地声称这场“讨论”是“大题,一定要大作”,要把问题提到“音乐领域  相似文献   

16.
<正>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关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原课本注释为“‘王之’就是‘以之为王’”(301页);新课本注释为“‘王之’王,为王。之,咸阳” (306页);新三册课本“单元知识和训练”又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297页)。这显然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把  相似文献   

17.
《张协状元》是我国古典戏曲现存最早的剧本,是南曲戏文初期的作品。剧情简介如下:李秀才张协由西川赴京会试,途经五矶山遇盗,幸得孤女王贫女相救,在山神庙养伤;又经大公夫妇说合,与贫女结为夫妇。张协赴试心切,贫女剪发典发,资助其上京。张协高中状元,顿萌变志,以“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为理由,将寻夫到京的贫女赶出府门;同时,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10年来学报学研究情况,从“研究概况”、“关于学报的性质”“关于学报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学报的改革”、“关于学报为现实服务的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切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9.
论语法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单位是有级别区分的,前人关于语法单位有“一级说”,“三级说”,“四级说”,“五级说”,“六级说”等。如果站在结构主义语法学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么,把语法单位确定为五级(不同于前人的“五 级说”)是比较合理的,完善的。这五级是:语素,语素组,词,短语,句子。五级语法单位可分为三个平面:语素和语素组为第一平面;词和短语为第二个平面;句子为第三个平面。每个平面到上一层平面都是质变关系;而一个平面内部的两个级别中,下一个级别到上一个级别则是量变关系;语法单位是由三个平面与两种关系组成的一个层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校教育科研又有五项课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的通知”(教科办1997第13号文):我校李进才、骆郁廷、王玄武、戴钢书、石云霞和余双好6位教师申报的课题经评审,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委重点课题。石云霞和余双好教师的课题作为立项课题给予确认,经费自筹解决;其余4位教师课题全额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