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惠施所提出的"泛爱万物"命题具有伦理性质,同时也表达了他从价值层面肯定世界之观点,"天地一体"是其哲学基础,"一体之爱"思想为儒家的差等之爱提供了理论支撑。宋儒和惠施皆持"肯定世界"之立场,并且在立论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区别在于惠施是通过哲学的方式来构建"一体",而宋儒则是通过智慧的方式,二者在理论上所具有的这种关联性表明,惠施之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希腊城邦的“爱智之人”不只一类,有耽于纯粹静观探究自然的“自然学家”,有意欲改变世界移风易俗的“智术之师”,当然还有“知-无知”的苏格拉底式的“临界哲人”.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所展现的哲人身姿让世人看到,城邦中的三种爱智生活其实是一种微妙之“二”——作为“爱智能”之结果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同一”与“爱智术”之结果的“虚无主义”并不构成真正的两极,二者恰恰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真正对其构成哲学审断的,乃是因“知-无知”而“爱智慧”的苏格拉底式的“临界之思”.  相似文献   

3.
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教哲学本体建设的使命。朱熹继承并深化了二程的“天理”论,把“心统性情”的心、性关系肯定为“心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心性本体,使新儒教哲学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向于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改变世界的可行性论证。本文认为,宋儒对理想社会的构思最能体现儒家主流政治哲学的特质,即大幅提扬伦理精神,将政治与历史伦理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固定在宗法伦理的框架之中,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说,宋儒所建构的理想社会模式具有浓郁的乌托邦色彩,所阐发的“理想”其实是一种与这种理想所产生的环境不相符的“理想”,其目的是要改变与这种“理想”不相符的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5.
先秦名家之学并非名学。先秦名家是先秦智者学派。他们讲的是哲学(方法论)而不是逻辑学(名学)。其中,惠施是典型。本文从惠施十个命题加以论证,认为惠施“合同异”学说,就是普遍联系的学说,“合”就是联系。分析中,作者见解有一些是独到的地方,比如,“大同异”和“小同异”的论证之类。对不能归结惠施为相对主义,作者也将惠施和庄子对比,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经权思想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自从孔子将经权提升为哲学方法论范畴之后,汉儒、宋儒和明儒分别阐发了“反经合道”说、“权便是经”说和“经是已定之权,权是未定之经”说或“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说.这三种经权观恰好构成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孔颜乐处与天地境界——从“接着讲”看冯友兰的境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颜乐处”是宋儒关于圣人境界的一种学说系统。冯友兰“接着”孔颜乐处开出了“天地境界”。这是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著名代表人物。现有哲学书籍多把惠施哲学说成是“合同异”的相对主义诡辩学说。本文拟就惠施的哲学性质做一点辨析,以就教于学术界。(一)惠施的哲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一、从惠施的哲学命题看,他是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出发的;他的宇宙观的命题,也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9.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有创意的儿童哲学探索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实践的青睐。为超越“儿童”与“哲学”的二元对立, 儿童哲学经历了从强调哲学性的“教哲学”,到复归儿童性的“有哲学”,再到强调实践性的“做哲学”的迭代发展。儿童哲学与 教育戏剧在“做哲学”中实现了价值诉求、理论基础和实践样态的整体性耦合。在教育戏剧中,儿童通过隐喻嵌入的“对话”穿 梭于“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身体嵌入的“游戏”穿梭于“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最终打开儿童“爱智慧”的哲学世界。  相似文献   

10.
解读"天人合一"哲学的四重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人合一”哲学的涵义之一是,承认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这种“内在的善”构成人类所追求的和谐生存世界的价值本原;之二是,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需要由人来推进和实现;之三是,“万物一体”的生命情怀,尊重天地万物生命存在的多样性;之四是,师法大自然“生而不有”的崇高德性,在走近自然的同时,邀请自然走进人的生活。用生命整体性价值观导引“全球性”生存问题的解决,是“天人合一”哲学最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欧诗断论     
中华书局版《欧阳修诗编年笺注》撰稿过程中,关于六首诗的片断思考,拾掇成文,论证《汉宫》是今存欧诗最早的作品,《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作于天圣五年途经黄州,《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的写作时间在年前而非年后,《水谷夜行寄予美圣俞》的写作地点在山西而非河北,《小池》诗启迪杨万里的同题诗写作,《日本刀歌》尚难定论非欧阳修所作。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理论与创作并举,对发展、推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和实现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适是从发展“新文学”和革新旧体传记文体的要求中把“传记文学”独立出来的,而他提倡传记文学的目的不只是介绍西方传记文学思想。而是“发现”中国的传记文学传统乃至建立中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应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池田先生在其“佛即生命”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上,形成了蕴涵人类普遍价值之生命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以“生命的尊严”为核心规范,进一步在“生命的尊严”基础上拓展了人类幸福的建构以及环境伦理思想,最后又统一在世界和平价值理念之中。由此,他的生命伦理思想从“生命尊严”这一根本出发,融合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具体层面上对伦理规范的理论考察。而池田先生“人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应用生命伦理规范,从而实现“生命的世纪”,完成对人类社会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柯林武德的史学观念发生了反实在论的转变,这种转变影响了他的历史叙事理论。他将历史叙事视为一种"先验的想象",蕴含了叙述者的视角和目的论,凸显为历史事实的组合功能。在真实性方面,他超越了用"事实世界"检验个别事实的真假,而代之以"想象构造的网",藉此融合"事实世界"与"思想世界"。另外,他反思了一种构造论的历史证据观,阐释了它的伦理内涵和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17.
庄子发明了哲学怀疑的方法,确立了独立的精神,找到了走出乱世的端点,开启了全新的哲学探索.他以气论和“道观”的方法论发展了老子道论.“道观”是道家思维完成普遍化、客观化的重要环节;“逍遥游”捍卫存在与价值、人与自然价值、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齐物论”建构起两行逻辑和多元认识论的立场,树立了道的胸怀和视野.如此才能平等、开放、公允地看待事物和言论的价值.庄子对儒家仁爱机制的反思有利于真正道德主体的确立.庄子从逻辑上对百家争鸣的终结产生了作用,庄子思想被专制法制排斥而失去社会建构的机遇是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的主要思想——重孝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作为治国的根本;其贵信等思想亦被《吕氏春秋》合理吸收,作为君主修身的重要内容;乐正氏之儒具有兼儒墨的学术特点,这与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学术特点十分接近;乐正氏之儒是通过尸子而在秦地传承。从而为吕不韦所熟悉与采用;研究《吕氏春秋》杂家思想的形成,尸子这个人不应该被忽视。  相似文献   

19.
吕祖谦说:“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因此,《吕氏家塾读诗记》绝大多数的解说与《诗序》意见一致。有个别地方对《郑笺》有所订正,实际上并不是反对《郑笺》,而是《郑笺》尚不完善之处,仍按照《诗序》、《毛传》的思路加以补足,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先秦“名实论”,主要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的初步认识,将“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考察“名实”关系,最终以探讨人的合理的生存实践方式及其认识来源的理论。它重点研究人、语言、世界三者互动的关系;语言能够显示现实的结构是其基本理念,“人”是其研究的最高目标。所以,就其理论重心与基本精神而言,它乃是一种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理论。虽然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与语言学、逻辑学关系紧密并互相贯通,然而,为了揭示其本质、彰显其特征,使之与古今中外相关的学科理论更好地会通,以便从中阐发出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启示性的思想要素,最好还是突显先秦“名实论”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