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展开分析。首先是环渤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协调性和技术进步性分析,其次是环渤海地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及主要地区对比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值分析,然后是传统、新兴和未来海洋产业结构演变分析。提出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分别为选择更为合适的海洋支柱产业,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过渡的步伐,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未来产业,积极促进海洋产业均衡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多元化及大力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国际产业转移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应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创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转移;加大地区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双向转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地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业联动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产业联动网络的测度模型对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正在形成,但水平还比较低;北京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在环渤海地区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而辽宁在环渤海地区中所起到的作用最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空间的。需要积极构建政策体系,引导和促进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网络的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国际产业转移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应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创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转移:加大地区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双向转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地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但能否保持住这种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还取决于产业结构合理性。基于此,本文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从静态和动态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有财政、信贷、产业三大政策性因素.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收支影响基础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它与货币政策存在有较大的同构性;产业政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利用偏差份额模型对辽宁省朝阳县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县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差,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竞争力较强但波动很大,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高的贡献率;第三产业发挥稳定且有竞争力上升趋势。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模型分析优势产业发现,朝阳县的优势产业在第二产业,因而产业政策制定应以壮大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是朝阳县的朝阳产业,存在巨大发展潜力。通过产业演进理论分析朝阳县的产业发育还不成熟,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环渤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伴生的生态环境压力,选取了反映再生资源产业企业规模、经济规模、资产状况和赢利能力的八个指标。采用综合区位熵指数,衡量了2003-2009年环渤海地区五省市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水平,并按照测度结果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环渤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以发展强度的高低排序依次为天津、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其中天津为该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最后,提出了增强该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强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交通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先导,交通对产业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拉动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地区主要产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地区主要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江西省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第一产业产值结构的调整对经济有极大促进作用;虽然有短暂的滞后期,但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反映敏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转移理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可以进行梯度接力转移,一国或一个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低产业梯度的国家或地区,成为吸收方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产业梯度转移对双方都有利,是一种"双赢"的良性转移.河北省作为重要的沿海省份,地处环渤海经济核心地区,交通通信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面临着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发展大势.河北与京津有着内在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补性,客观上要求河北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时主动参与京津的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吸收具有比较优势并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伴随着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已经显现出其固有的局限性.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科学范式,在福建省的"十一五"规划中也摆上了重要议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产业结构随着经济范式和经济增长的改变而变动,以产业劳动生产率这一市场要素来不断作用于经济增长,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支持经济范式的变迁.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联动作用要求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循环经济为导向,协调各产业比重,培育"关键种企业",并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西200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内现有研究未能解决的产业园区(开发区)的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多变量VAR系统的研究表明:优化产业结构与发展工业园区(开发区)之间有着相互的互动关系;广西园区经济的发展对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实产生了影响,但存在滞后效应.最后提出依靠发展园区经济优化地方产业结构的建议:改造传统工业园区,全面加强生态工业园建设;加强政府引导与协调,进行产业政策创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VAR(vecfor autoren ression)模型Johansen极大似然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一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但现阶段的滨海新区还处于自身的增长阶段,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凸显出来;二是环渤海地区对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增长具有支撑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山东和辽宁地区与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地区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合理的海洋资源环境价值测评体系体现了海洋资源科学利用的程度。论文基于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现状,通过EVIEWS实证分析相关海洋环境资源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运用不同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对环渤海海洋环境资源价值进行测评,最后得出合理测评环渤海海洋环境资源价值可以促进海洋生态效益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统计指标,得到2003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工业是当前安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安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矛盾,第三产业中仅有文体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为朝阳产业,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产业发展不足制约着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显示:第三产业在2009—2013年相比2004—2008年时段产业质量明显改善,房地产业和教育发展不充分拖累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分析与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吉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从产业构成、产业分布、产业组织和产业规模四个角度进行了总体分析,发现吉林省产业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高;产业分布不平衡;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落后.并据此提出吉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都市型农业;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决定性的,在生产要素投入给定的情况下,经济产出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陕西省和浙江省分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典型代表,对二者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更清晰的找出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实证对比研究发现,在传统计划经济的作用下,陕西省第二产业的效率在三次产业中是最低的,需要尽快通过企业改制、提升当地市场化水平等措施予以改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现状,采用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贡献模型和Moore结构变化指标法,分析了江苏省1995-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变动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差异,产业结构变动趋缓条件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支撑了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20.
杨伟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8):30-33,118
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制造业相似系数、各市产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商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皖江城市带不仅不存在产业同构问题,相反的是,产业相似度偏低,远未达到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水平。皖江城市带应实行产业同构战略,做好产业规划;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依靠科技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