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内容的理论建构,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廓清"生态道德教育"的外延边界、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审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道德教育缺失的生态困境,中国道德教育要建构科学的道德教育生态系,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致力于道德教育生态的理论建构与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3.
符合教育道德是道德教育首要和核心的问题,从教育道德维度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是一个必须而又必然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精神及其优秀的道德教育理论合教育道德之精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意义:而传统道德教育对人主体性的压抑和狭隘功利主义取向的价值功能观不合教育道德之精神,应以扬弃。科学总结其经验得失对于建构符合教育道德的现代道德教育理论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言的应用与研究具有多学科背景,本文旨在从语言学、传播学和新闻学这三门学科的视角出发观照新闻语言,寻求研究新闻语言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研究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生态因子,尝试性地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中山地区户籍改革的现实出发,在阐明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市民生态道德教育的三大要素,强调指出生态道德教育具有时代性这一特征,并尝试探索出城镇一体化背景下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至少蕴含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从现代化角度研究道德教育;第二,它是从道德教育角度研究现代化;第三,它是对日本的一种个案考察。而研究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意义或价值也就蕴含在这三个特点之中。首先,从现代化角度研究道德教育,有助于改变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存在的严重不足,有利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被更多地被引入道德教育研究领域,更主要的是可以给道德教育研究提供多学科整合的基础与焦点,使道德教育研究在新的融通与整合中产生质的飞跃。其次,从道德教育角度研究现代化,有助于获得对教育作用于现代化的方式及性质的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再次,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考察,便于我们透过其特殊性获得某些关于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普遍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观下,道德教育必须是一种生态性道德教育,即建构生态和谐的道德教育理念,培养道德教育的“和谐”、“生态”的合格公民。潜在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对学生获得知识,特别是非学术性知识,即情感、态度、信仰、价值观、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潜在课程的特点与功能看,潜在课程是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和德育的生态本性,建设生态型德育课程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理论是在自主建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缺乏系统性和有深度的本土道德教育理论。从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理论出发,研究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并且从道德教育的效益目标、效果尺度、效率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出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议题,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实践课题。近年来学界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以及功能和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比较有价值的研究。系统的梳理、归纳和评价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处于不断发展和急速转型的过程中,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顺应时代潮流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着力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生态系统的视野中,以此为突破口去洞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深刻挖掘该系统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具有建设意义的演化规律,从而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做出科学、合理的论断,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人格培育与道德教育价值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人格,生态精神培育也是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道德教育走向成功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应定位于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开发道德智慧、培养道德学习能力和终身道德学习意识、培育生态精神;生态人格培育应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位是生态学在研究生态系统和生态竞争的重要术语,将此原理引入到高校德育领域,为高校德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可以将高校德育生态位理解为一所高校的德育系统个体在高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结果。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生态位的宽窄。高校德育生态位是存在多重维度的,任何一个高校德育个体在空间、时间、资源、规模等多重维度上都有不同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4.
化解农村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必须明确而充分地赋予农民生态权利的主体资格,从新人口价值观、生态消费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和谐观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农民的生态道德自觉;切实依凭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加强农民生态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导,进而实现农民这一特殊道德实践主体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5.
生态科学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结20世纪生态道德教育的得失入手,提出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理”和“情”;生态科学不仅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理性基础,也是培养生态感情的认知基础。鉴于此,认为在新世纪应加强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科学的联盟;生态道德教育应与生态知识的普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新内容,旨在转变大学生传统的自然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观,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障万物平等的生存权利等,这些都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因此.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可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论述了环境伦理及环境道德教育的产生,旨在表明高校教育要冲破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些界限,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环境道德教育的研究探讨,改变传统伦理的思维方式,尽快完善环境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多次就高校立德树人作出重要论述。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使命,在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需切实把握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从本质论视角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为谁培养人”,坚持办学的政治方向;从价值论视角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坚持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从方法论视角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中心环节,围绕“怎样培养人”,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认识论视角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打造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