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关注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新闻学则是以实用为目的,往往借助文学的叙事手法诱导受众阅读,接受美学与新闻学在很多地方相契合。20世纪西方接受美学视界下的期待视界,视界融合,隐含的读者等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播主体,媒介改革与新闻创作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新闻美学是开发人的思维潜力和思维境界的学问。美学思维的形成 ,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统摄力。感性经验、理性思辨、直觉领悟会在美学的统摄下形成合理的思维搭配 ,科学求真、伦理求善、艺术求美会在限定的合理范围内发挥最充分有效的作用。它们合并起来 ,形成的是新闻工作者分析和把握世界的综合思维能力。美学高度的新闻分析 ,就是试图理解人的多重本质 ,实现对人的生存状况、尊严、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和对人的解放与自由等多重角度的人文关怀。它不是从一个侧面 ,而试图从多个侧面确立人生的价值观 ,并最终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之下 ,确立人生的终极价值追求——求真、崇善、爱美  相似文献   

3.
现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区别,最根本的仍然是思维方法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法必然导致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变化。传统美学运用本体思维方法,现代美学运用现实思维方法;随着思维方法的转变,美学研究的目的和思路从寻找“美”转变为揭示审美现象发生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闻的接收现状表明,编译作品除了应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外,还应具有艺术性与可读性。在"受众"这一共同的命题和广阔的"接受"背景下,新闻学与美学结缘,翻译学与美学联姻。也正是在同样的背景下,接受美学对国际新闻的"编"与"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探讨接受美学与新闻编译的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有助于提高编译作品的感染力,增强国际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译界对美学的研究仅局限与笔译。本文从翻译美学的理论出发,探讨口译中的审美’活动、译员的审关心理结构和灵感思维,并重点讨论了口译中灵感思维的种种表现形式,既丰富了译学研究,又对口译教学和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职业新闻活动的本质出发,深入探讨了新闻文本生产过程中的思维特征:价值考量的倒金字塔特征、发现过程的求证性特征、事实呈现的平衡性特征、内容陈述的具象化特征,指出了研究新闻思维特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学科研究创新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各学科领域都面临着继承学科传统与学科创新的挑战。新闻学作为党性和实践性极其鲜明的应用学科,其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前提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新世纪的新闻学研究首先应确立新闻有学的观念,承认新闻学中的规律性,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去思考和研究新闻学中的规律;提倡尊重新闻规律,用科学的精神、按新闻规律来推动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强调在新闻学研究中强化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中重视人文关怀。在承认新闻活动是反映人的活动、传递人的价值观念、沟通人的精神世界之文化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学科研究创新,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 ,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 ,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 ,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 ,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 ,注重两者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 ,从传统两元论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 ,走向整合视域中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学建立者通过翻译新闻学著作与著书立说两种形式,将日本实益主义新闻观引介到中国,使其成为中国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实益主义新闻观的引入,为中国新闻学注入了新闻伦理要素,推动了中国新闻与言论的分离与新闻事业的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理论研究对新闻人力资源开发给以现实的关照,新闻思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命题。就新闻思维性质而言,新闻思维是社会思维、证实思维、政治思维、大众思维的综合运用。它们相互渗透,交叉辐射,共同构成新闻主体的思维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