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孙晶 《南都学坛》2007,27(4):94-97
我国对女性犯罪原因进行的社会学研究具有四种理论视角:社会化过程、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和社会性别。前三种视角是传统的社会学视角,认为社会化过程的缺失、对社会变迁的不适应、社会文化的冲突和不良文化的影响是造成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而建立在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性别视角的女性犯罪原因研究,则强调男女两性所占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上的不平等是造成女性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女性犯罪并非仅仅主体为女性的“男性犯罪”,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与男性犯罪相异的“轨迹”。以往的研究者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多进行单维研究,或注重分析犯罪主体的个体因素,或注重分析社会变迁、流动诱发女性犯罪行为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者将犯罪行为放在一个动态、综合的因素体系中进行考察。本文试图将女性犯罪置于一个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中予以分析,以期把握女性犯罪所异于男性犯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城市农民工犯罪率的上升是时下不争的事实.在对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其自身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并且他们与这些复杂化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陌生化,所以,现代社会即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变迁的过程.陌生人社会中社会约束力明显弱化,任何曾经可以成为犯罪诱发因素但能够忍受的因素在陌生人社会中都有可能引发犯罪.深入探讨农民工犯罪的根本原因并且构建预防的长效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繁荣.目前中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政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公民社会作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本文主要就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问题以及公民社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几个重大问题。当代社会文化已历 5 0余年 ,其间变化剧烈 ,波澜壮阔 ,显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壮观景象。文章从如何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当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当代社会文化的阶段划分、当代社会文化的地位等 4个方面进行探讨 ,系统分析了当代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并对变迁阶段进行了学术划分 ,指出了当代社会文化与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延续关系以及相互区别 ,进而从整体上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进行了创新性描述  相似文献   

6.
当代纷繁多变的新词语是反映当代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变化在新词语中留下了直接而明显的印迹,也反映出心理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这充分说明语言随着社会应接不暇的变化而快速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创立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社会变迁引发的一切变革和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上演,人们的思想在急剧的社会分化中变得困顿和迷惑.在今天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平台上,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直面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在当代遭遇的挑战,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提出的阶级分析做出全面辩证的再解读,尝试性地探究了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应对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纷繁多变的新词语是反映当代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变化在新词语中留下了直接而明显的印迹,也反映出心理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这充分说明语言随着社会应接不暇的变化而快速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时期,公民社会理论正好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探寻公民社会的构建途径,是重要的课题.当前正在进行的学雷锋活动契合了公民社会建设的需要.通过学雷锋活动可以培育良好的公民道德,有力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同时也要注意防止一些不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从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入手,讨论了我国弱势群体现状,从社会变迁的发生及影响和群体分化的形成与危机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代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背景.基于此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改革收入分配体系,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服务等措施,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危害行为。与我国传统危险犯造成现实的、客观的危险不同,新危害行为仅造成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一旦转化为现实则将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对此,我国现有危险犯立法无法应对。为加强社会控制、降低诉讼成本,我国立法应设立新的危险犯类型,只要实施特定的危害行为就既遂,尽管犯罪既遂时,危害行为仅造成侵害的潜在危险。新危险犯是独立的危险犯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至今新疆大麻毒品问题的基本情况,近期新疆大麻毒品犯罪的主要特点,大麻毒品犯罪带来的社会危害以及禁止大麻毒品犯罪的一些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危害性是我国传统刑法学的基石性概念,因此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被称之为社会危害性理论。随着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一些学者开始对社会危害性产生了质疑。事实上,社会危害性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所承担的是出罪功能,因而与罪刑法定原则存在一致性。当然,基于我国犯罪构成是评价行为罪与非罪的惟一标准,因此应当把社会危害性的出罪功能纳入到犯罪构成中来。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从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再到宽严相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转型过程中刑事政策的调整,从结构上来说,主要是基本刑事政策的调整。根据社会转型的主要趋势,社会转型后期的基本刑事政策应当着重体现:高度关注人权保障、"轻轻重重"两极化、强调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依赖、戒毒动机、人格缺陷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女性吸毒者复吸的心理原因,探索心理疗法帮助戒毒女性重塑健康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犯罪原因中,恶性犯罪的升降与社会机制骤发性缺陷和失序密切相关。与社会教育机制失当、主流文化缺位密切相关。并引发"弱"转"恶"、转"黑"犯罪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恶性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寻找预防和遏制恶性犯罪的良策。还社会一个安宁、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群体化职务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依法治国,建立和谐社会,防范和打击群体化职务犯罪应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群体化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其次,着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群体化职务犯罪所具有的群体认知失调、罪责连带、内聚力强及轴心人物的荫庇等方面的心理。最后,提出了消除群体化职务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倒台而减轻,相反更加严重。而上海又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1927-1937年《申报》上报道乞丐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对于乞丐的生存状况、社会救助、犯罪行为等方面的报道。透过这些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当时乞丐报道受时局的影响非常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同时反映了社会一些观念的变化等特点。这些报道也折射出了民国时期社会的一些状况。  相似文献   

19.
“打黑除恶”是严打整治斗争的重点之一。本文扼要地阐明了何谓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析了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成因、心理成因及防治对策,为打击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