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来,对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意见认为,商品经济发展,致使党风不正,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加剧,叹息“现在是经济上去了,道德下降了”,疾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怀疑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方针的正确性;另一种意见认为,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搞上去,社会道德自然而然会上去,目前某些道德退步现象是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影响,或者是封建主义余毒的表现,完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无关。笔者认为,前一种意见是错误的,后一种看法也失之偏颇。在此谈点粗浅看法,祈求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企业改革的深化,要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转变观念和方法,加强它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它激励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热情和献身精神的作用,为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发展生产力作出贡献。一、树立新观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造用新观念去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造的前提,只有树立了新的观念,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造中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模式和旧的传统习惯,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1、树立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观念。它是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建立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新秩序,发展生产力进行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我们的思想上破除小生产商品经济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从而引导职工正确地看待物价、工资和劳动制度的改革,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有人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了解开这道题,在社会主义各国的党内党外都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我国理论界几十年来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求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发展,以及今天某些国家从改革导向演变,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认识逐步深化。但是社会主义实践的  相似文献   

4.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是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之间的对立状态,但不可能取消这对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依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劳动力的所有权与支配权的分离,决定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一商品经济,即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的经济,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商品经济的出现,以开放的性格蚕食着内向封闲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以极大的“魔力”从自然界获取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商品经济的灭亡,将使人类社会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产品极其丰富的产品经济时代。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科学地考究了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等一系列有关问题。社会分工把人们按照不同技能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从事不同的活动。在生产领域,人们劳动生产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①社会分工限制了每个劳动者特殊的劳动方式,每个劳动者和特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关键阶段。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复杂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党中央提出了“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秩序”的新课题。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研究和构造新的企业约束机制,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应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统一起来的观点,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较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力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8.
“新权威主义”是在我国经济改革进入困难阶段,一些改革措施失灵,社会和经济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政治主张。新权威主义认为,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只能在政治集权的条件下实现。因此,当前在政治领域中的改革不是推行政治民主化,而是实行必要的政治集权和政治垄断。通过集权政治来发展商品经济是中国改革必由之路。用一句话来概括,“新权威主义”就是这个主义的倡导者们所说的实行“开明专制”,实质上就是新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从根本上肯定了公有制同商品经济的相容性,并为以后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旧矛盾不断出现,从而使人们在公有制同商品经济的相容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一问题能否彻底解决,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能否获得新的发展。因此,笔者特就这一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商品经济存在并一定要得到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但是,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并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并不等于把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绝对夸大,以至强调到“商品化”的地步。所谓“商品化”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经济变成商品经济性质,使商品关系普遍化、绝对化。甚至还有人主张把商品关系化到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对此,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