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谟是现代宗教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宗教哲学的主要目标是要理清道德与宗教的关系,还道德以本来面目.为了完成这个目的,休谟从逻辑和历史两个维度对自然神论展开了分析与批判,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批判理论.通过对这种宗教批判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休谟宗教哲学的伦理旨归:理性宗教不能作为道德解释的基础,宗教与道德无实质关联,宗教对道德的影响总体上是消极的,人性中的自然情感对道德的影响恒久有力,因而道德解释必须回归到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2.
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对宗教进行了道德的诠释和建构,然而,他对宗教的道德诠释不是指向所有的宗教,而只是特别指向基督教;他对基督教的道德诠释不是为了消解基督教,而是为了重新建构基督教。康德对基督教的道德诠释奠定了对现代神学进行道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对现代哲学和现代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道德立足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但自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性对传统宗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信仰在理性知识膨胀的挤压下不断萎缩,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被消解,代之以理性。然而,理性并不能填补现代社会的信仰真空,这导致现代社会不仅面临严重的"存在"危机,而且面临着空前的精神危机。为此,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超越现代和激进后现代的眼光,从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入手,重立信仰价值,表现出宗教反弹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回归。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一定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依据的笃信和奉行。影响人们道德信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宗教乃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宗教影响人的道德信仰的维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一个完整的宗教往往包含着一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为人们提供一种"终极关怀"和人生模式,从而成为道德信仰的价值根基的一种类型。其二,宗教力图通过超自然力量宣扬因果报应而承诺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为道德信仰提供一种动力和保障。其三,宗教通过对人世间社会价值的贬低乃至否定、对超自然力量的宣扬、对来世的承诺,为有限的生命提供一种隐形的保障,为人生提供一种心理调节和心灵慰藉。其四,宗教通过宣扬自己的道德标准,对人们进行道德规劝和道德教化,规范人的品行,以影响人们的道德信仰。宗教对道德信仰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道德和宗教有共同关心的问题或主题,宗教具有一定的劝善功能,宗教对人们的道德信仰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宗教是以人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为前提的,把道德信仰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不可能的。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信仰不仅会因为宗教的瓦解而崩溃,而且,宗教信仰所引导的基本价值一旦偏离了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就会使人们的道德信仰陷入非人性、非人道的误区,人们会因为宗教的非理性而导致偏离正确价值方向的狂热和痴迷不悟。  相似文献   

5.
道德通向宗教的逻辑过程分别体现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康德式是道德"导致"宗教,实践理性的最高客体至善之实现需要以灵魂不朽与上帝存在为公设;黑格尔式是道德"走向"宗教,在精神的辩证运动中,道德环节良心之内在缺陷的克服不可避免地需要走向宗教,从自身确定性的精神走向精神的自我意识。他们都以理性哲学的方式重新阐释了传统的信仰。据此提出"道德之后"这一普遍性的问题,并反观中国道德哲学体系,儒道两家都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回应:天人合一与回归"道"的原初世界。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与道德特别是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着不同质的规定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但宗教文化和宗教道德的某些内容与社会主义道德并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挥有益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宓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欲救世救国,就必须解决人的问题,而人的根本在其精神与道德;要改善人性、培植道德,当重视和发挥宗教的德化功能.吴宓在参酌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关于宗教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诠释了宗教的本质及社会功用,厘清了宗教与道德的关系,并以此来链结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阐释其宗教性,从而为弘扬传统伦理道德、重塑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份终极力量.  相似文献   

8.
道德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应然选择。充分认识道德在高校管理中的导向性、调节性、激励性和辩护性等功能,是践行道德管理的前提;构筑"心和"、"人和"、"天和"三位一体的和谐实践体系,是道德管理的价值诉求;树立人本管理理念,融道德于管理制度之中,增强管理队伍、教师及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道德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春秋道德突出的特点是宗教性、宗法性、相对性和平等性,虽有一定的等差性,却没有压迫性和奴役性.春秋道德的宗教性,与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春秋道德的宗法性,是宗法制作用于道德的体现.春秋道德的相对性、平等性既是社会客观需要,也是道德发挥社会功能的一个基本条件.春秋尚未建立起高度君主专制,政治为道德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这是春秋道德具有相对性、平等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传统德育的弊端和由此引发的当前幼儿德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缺失,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试图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幼儿德育要回归其主体间性,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本化的道德理念;要反对道德灌输,提倡道德自主;要源于幼儿生活,回归生活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