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数字鸿沟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的不均衡,成为在信息时代突显的社会问题,其背后蕴涵着新的南北差距、社会分化和地区分隔问题。笔者论述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数字鸿沟"的实质、产生的原因和信息需求现状,指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图书馆与缩小"数字鸿沟"的关系,提出高校复合图书馆是缩小"数字鸿沟"的一支生力军,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鸿沟是"知识沟"理论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是指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导致数字鸿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不仅在于扩大信息数字技术的覆盖面积,更在于提高中、低端群体自身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隐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当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社会功能边缘化、资源高度同质化和信息鸿沟不断扩大的困境,只有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5.
城乡地区数字鸿沟的出现,进一步影响农村管理结构诸如沟通网络。信息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与沟通过程有着多重交互性,因经济条件对媒介接触的差异而产生数字鸿沟,已有相关实证。数字鸿沟对农村沟通网络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应找出重构农村沟通网络的关键点。即在沟通网络中树立信息把关人,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建立信息管理的科学模式,构建因人而异灵活的沟通网络。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鸿沟与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了中国数字鸿沟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贫困固化问题,进一步揭示出在信息社会,数字鸿沟与贫困形成了一条因果链,因此有必要把消除数字鸿沟作为脱贫的首要措施。此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我国数字鸿沟的宏观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在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方面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伴随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与之对应的“数字鸿沟”日益加大,并日益演变为“新数字鸿沟”。政府通过物理手段填平了明显的数字鸿沟,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在拥有网络基础上的合理、全面使用信息技术,弥补技术层面的信息差距,实现对“新数字鸿沟”的跨越,最终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彰显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以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国内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为考察重点,讨论数字鸿沟现象和影响;然后利用国际电信联盟(ITU)建立的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的测度方法,对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城乡数字鸿沟进行测度分析;最后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缩小数字鸿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传播是当前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在对传播“公共性”解读的基础上,从传播“公共性”的视角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发现,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呈加深的趋势,一方面表现在公共资源分配不均、传播渠道开放性差异等“物”的因素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城乡传播者多元性、主体性、媒介素养、传播理念等“人”的因素方面,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农村传播资源不足、传播渠道不畅、传播意识和传播能力缺乏等问题严重。为此,要保障城乡“数字公平”,使农村居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传播权益,就需要从减少城乡数字鸿沟开始: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农村居民对传播资源的使用权、媒介的接近权、话语的表达权和利益的诉求权等;尤其要加强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唤起农村居民的主体传播意识,促进城乡数字民主化进程,让农村居民也能在公共传播领域表达、理解、批判、质疑各类信息,逐渐建立公共、公平、民主的城乡居民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当今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国内信息素质文献的评述,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在缩小数字鸿沟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路径。此外,针对国内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信息素质培养策略;通过师资队伍及课程设置两方面的建设,帮助大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数字鸿沟影响因素关系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立测度“数字鸿沟”的结构模型,通过对已有关于数字鸿沟综合指标体系、测度模型和结构模型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归纳和演绎,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确定了中国区域数字鸿沟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解析结构模型(ISM)分析法分析其关系结构,构造了一个较为符合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理想化递阶结构模型,这些结果对于数字鸿沟的测度和政策制定与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鉴于数字鸿沟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典型的问题导向特征,因此在选择和构建数字鸿沟测算方法时应更多地考虑它的适用性。一般来讲,选择和构建一种测算方法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这种方法体现了数字鸿沟的四个质的规定性——数字化、差距、比较、扩散与应用;其二,这种方法能清楚地回答关于数字鸿沟的三类问题——现状、趋势、对策;其三,这种方法符合三个基本原则——理论通用、内涵直观、数据完整。  相似文献   

13.
假如电脑便宜到任何人都买得起,数字鸿沟就会消失吗?当今,数字鸿沟与Negroponte提出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计划”产生了很多争论。在本文看来,即使拥有硬件设备或者有使用互联网的条件,消除数字鸿沟也不容易。如果旧的分化没有消除,即便更低的电脑价格也不能消除数字鸿沟,还有诸多社会文化因素需要考虑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数字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具有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等特征。数字文化已成为数字技术文明的思想基础,其发达程度直接影响数字技术文明的发达程度。而数字文化鸿沟又造成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挑战,影响了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了教育公平,导致数字不良文化价值观与恒常文化价值观的疏离,以及新文化病的产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障碍。数字文化效应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智力支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文明理念的转变,即加强数字技术的协调与人的自由发展,以数字技术文明为数字技术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撑,优化制度环境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保障。数字技术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和着力点,都在于用数字文化去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高职院校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孤岛等,为此作者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统一规划、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把数字时代与数字新闻联系起来,就是想探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中的数字新闻如何更精确、更深入地体现时代精神。本文从数字时代与数字新闻两个方面研究了数字时代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给数字新闻写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并且试着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数字新闻写作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崛起。数字鸿沟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梳理数字鸿沟的含义和类型的基础上,描述分析了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现状,并从社会学关于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切入,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实质;从时空伸延所形塑的现代社会制度“脱域”和“再嵌入”机制.以及西部地区具体的地方空间与信息流动空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西部地区跨越数字鸿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