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尤其在文化全球化业已开始的今天。翻译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的双向传播模式,这就要求译者读者与原文读者的理解与反应相同或相似。以汪榕培教授《邯郸记》的英译本为评价对象,可探讨典籍翻译传播应考虑与借鉴的方面有:文化原始性与理解顺畅性的融合;诠释文化难点,通达晓畅,固守气格;简练紧凑,变换文字,意义处理得当。翻译不可避免地会打上“质异化”的痕迹,但我们要珍视源出语文化内涵,以平等的对话处理译语与受语所传递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呈现出系统模式多元化景象.女性主义进入翻译界,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观,迎接它的有批判和质疑,也有赞赏与憧憬,这是在所难免的.随着技术操作等微观层面的进一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成为多元系统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它从独特的视角指导着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以双向互动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用户置于信息生产与交流的中心,构建了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为广告传播开拓了新的媒介空间。多元化的自媒体应用平台为广告的传播创造了便利渠道,也使自媒体广告发展出多样化的类型和传播形式,随之产生的互动传播机制需要得到深入研究。基于对传播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自媒体广告形态及传播特征的现实考察,展开对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机制的理论性研究。研究认为,在自媒体网络中,传者与受众关系发生了质变,这使广告信息的传播获得了包括媒介性、社交性和文化性等不同层面的动因,也因此给广告信息的传播形式和动态带来各种趋向的影响,使其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场景化和长尾化等特征,继而改变了广告反馈的应对及广告效果评估机制。自媒体广告的传受关系动因、信息传播动态和广告反馈、效果评估机制具有迥异于传统广告的互动特性和优势,这为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翻译模因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的角度出发,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这其中也凸现了译者,这一特殊的宿主所肩负的双重使命——解码和传播源语模因。在何自然教授的语言模因观的启发下,翻译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也可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方式。这用来解释等值、等效以及变体翻译观,意味着源语与目标语的转化可分为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和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5.
人内传播是社会个体自身的内部信息交换行为,是相对封闭的个体系统内的心灵感知外部信息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的私有感觉。这种私有感觉,按照笛卡尔身心的二元观,没有别人能够洞察,只有我自己才能够体验,可以通过私人指称给它一个名称,这就是所谓的"私人语言"。由于人内传播所呈现的不共享性、不具有现实的理解性等特征,有学者质疑人类传播系统是否有一个私人语言的空间,这个问题的焦点就是人内传播是否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给了我们一个明确而又有洞见的回答:私人语言是不存在的,人内传播是个人独白过程,是具有双向互动可能的社会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翻译研究中出现过两次显著的转向: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语言学转向,及始于20世纪末的文化转向.语言学转向顺应了中国翻译研究“学科化”与“科学化”的需求,是对传统翻译研究经验性、零散性不足的克服;文化转向顺应了中国翻译研究“跨学科”与“拓展”的需求,是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微观性、静态性局限的超越.语言学转向的实质是学科化,文化转向的实质是学科融合,二者都是中国翻译研究在不同阶段所必需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伦理建构中,过度强调文化异质差异,会造成目的语受众的排他性。于是,译者应采取"先认同再分级说服接受"的翻译策略,这是一种尝试性的等级式信息比率传播模式的翻译策略。此策略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该传播模式运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文化侵入的嫌疑,于是开放、互动、包容、互惠翻译伦理观的建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翻译学研究逐步从注重翻译产品转向到关注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与翻译学的结合日趋明显.认知语言学,特别是概念整合理论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理论框架,整合动态翻译观应运而生.译者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运作在整合动态翻译观的关照下体现出动态、整合、互动的特征,翻译活动涉及的繁杂认知心理过程在新的视角下得到全新阐释和全面描述.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用传播学中相关理论来分析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指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文化信息误解,文化信息损耗和文化信息附加三种情况。并进而指出,造成文化信息变化的原因与翻译中的主体,即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以公示语中的误译为例,从这一个角度验证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里的有效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它是一种动态的等效,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