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四川省广元市,有一位退休老人,他不是记者,却比记者还忙,整天夹着公文包早出晚归,奔波采访。10多年来,他凭借一颗火热的心,专管老百姓烦心的事,尤其爱帮助弱势群体,常常有居民找他反映问题并寻求帮助。这个退休老人名叫王开邦,今年73岁。由于他多年来一直热心“管闲事”、做好事,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管先生”。  相似文献   

2.
祖春玲  阿友 《老友》2010,(4):60-60
在安徽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河东村,有一位109周岁的老寿星,名叫陆光华。她五世同堂,第五世孙已经10岁。日前,记者来到老人家中,发现她身体硬朗,思维清  相似文献   

3.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我们面对面坐在有年头的、略显斑驳的小书桌前开始交流。难以想象,这位唯一健在的《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那么大的学问竟是在这小小的书桌上做的。尽管老人有些耳背,采访中偶尔还得借助纸笔,但记者自始至终都能感觉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维的敏锐和精神的豁达。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9,(5):55-55
今年71岁的张德科老人是新疆阿勒泰市公路总段退休工人,他隔不几天就会用220伏电流来为自己做“健身运动”,当地人都称他为“奇人”、“电人”。他的身体不仅是导体,而且还能控制电流。电流通过他的身体后能将一条活鱼在两分钟内烤熟。张德科老人经常通过自己身上的电流给亲戚朋友治疗风湿、关节炎、腰疼等疾病,疗效十分明显。他的身体通过220伏电流后,5个手指就是电针”了,用来电疗。  相似文献   

5.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6.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4):60-61
初见刘老,是在他公教一村的家里。这位慈祥的老人,眉宇间依然还存留着当初干革命的那股豪气。注视着他,依稀能寻觅到60年前,他在南京开展地下工作时的身影。然而,岁月不饶人,年过九旬的他身体不太好,只能躺在靠椅上接受我们的采访。不过,当他回忆起抗战时期地下工作的种种,精神突然变得矍铄起来。一位90岁的老人,对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7.
杨洁 《今日南国》2007,(24):76-76
在南昌市洪都航空集团7区住宅区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收藏了一屋子的报纸,屋里找个下脚的地方都很难,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办一个报纸展览馆,让人们共享他的收藏成果。他叫罗来辉,人称老罗,1997年从街道办事处退休,今年71岁。他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报纸。记者想采访他的时候,他去外面"淘宝"了,等到了下午6时,他还没回家。邻居说,你想找他,事先要跟他约好。  相似文献   

8.
脸谱     
正99岁老人董光纪:出门必带小罐子……近日,永嘉县界坑乡上董村一位耄耋老人随身带易拉罐的视频引来众网友点赞。原来这背后有暖心故事。老人名叫董光纪,是个农民,如今和子女同住。99岁高龄的他,思路清晰,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没大毛病。他有个习惯,每天都会拄着手杖在村子里散步。这根手杖有点特别,顶部绑了个常见的八宝粥易拉罐。"这是我去年做的。"董光纪老人说。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1,(11):1-1
在今年11中旬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北京大学教授费孝通老人在他的寓所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已92岁高龄的费老,依然精神矍铄,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用慈祥的目光和微笑迎接我们到访的每一位客人。当我们将今年4月初刚刚创刊的《社区》杂志送到他老人家手上时,他就像个孩子得到一本新书一样,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看起来。费老一边细心翻看,一边还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钟,来了一位老人,年龄80岁靠上,他是来拆拇指上的伤口缝合线的。他急切地说,他9点钟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优先给他安排。我请老人坐下,看了看他的病例卡,按惯例,老人应该去找另外一位大夫给他拆线,但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正好我有一点空当,我便决定为老人拆线。治疗中,我和老人聊了几句,问他是否已经和为他拆线的大夫约定了时间,老人说没有,他知道那位大夫9点半以后才上班的。我好奇地问道,那你还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他必须9点钟到康复室和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已经住在康复室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她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随口问道,如果你去迟了,她是否会生气。老人说,那倒不会,至少在5年前,她就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非常惊讶,问道:"5年前就已经不认识你了?你还每天坚持来和她一起吃早餐,甚至还不愿意迟到一分钟?"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6日,对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四区五代同堂的张素坤老人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在三四十个儿孙辈的簇拥下,她开心地欢度了自己106岁寿诞。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七八十岁已不足为奇,但像张素坤老人这样高龄,毕竟还很少。所以这一天,北京一些媒体记者闻讯前去采访。第二天,有一家媒体在报道中说,  相似文献   

12.
廖仕成 《老友》2012,(1):66-66
抚州市临川区罗湖镇永丰村朱家村小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名叫朱石泉,他今年103岁。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走路快,手脚活,声音亮,且多才多艺。2011年9月23日上午,笔者经村民指点,找到了朱石泉老人的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屋内几张条桌上摆满了写有各种中药名称的瓶罐,  相似文献   

13.
“不要想得那么困难,路都是人走出来的,牙疼也要吃饭啊,你不能因为牙疼就不吃饭了呀?!”格兰仕的灵魂人物梁庆德笑眯眯地用他那不太标准的粤语普通话告诉记者,在灿烂的笑容中,你丝毫感觉不出他已经是一位70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14.
实战残局     
《老友》2010,(8):52-52
就业压力记者采访一位百岁老人,问:"您作为一位百岁老人,现在感到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老人想了想说:"没有同龄人带来的就业压力。"别加水一天,孙子正照着菜谱学做一道用猪肉作主料的菜,当厨师的爷爷叮嘱他说:"记住,做这道菜千万别加水!"  相似文献   

15.
崇高的坚持     
《北方人》2007,(9)
前些年,云南边境的战争中,一位排长以身体滚爆山坡上的一个地雷阵,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但是,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次不是有意滚雷,而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记者说:  相似文献   

16.
萧吉州 《老友》2009,(1):61-61
肖正钱是我爷爷,今年84岁。2007年10月他荣获江西省健康标兵殊荣,出席省"百万老人万里健步行标兵"表彰大会。记者采访他的健康之道时,他说了四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加速,“空巢老人”也在逐渐增多。这又给我们的社会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为这些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的老人提供恰当的社会服务,以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在所有的服务中,人生安全可能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不管老人有病没病,他们的身体毕竟都已进入了衰退期,因此比较容易发生意外。前不久,媒体报道,浙江乐清有一位70岁老人死在家中三个月竟无人知晓。从全国看,媒体曾经披露过的类似事件也已有多起。因此,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使是平时看来身体还比较健康…  相似文献   

18.
钟孟盛  张武威 《老友》2009,(11):44-44
在赣州市根石艺术界,有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十几年来,他创作了根艺作品数百件,在各级根艺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从2007年起,他又迷上了石  相似文献   

19.
黄河 《百姓生活》2013,(1):8-10
记者最近在河南农村采访,获悉盂津县常袋乡潘庄村,一位70多岁独居的林姓老人于2012年7月中旬往自家院内去世,因院门从内插栓,死后数日无人知晓。等人们发现时,老人尸体已经腐臭,其胳膊、大腿被自家喂养的狗饿极啃咬,惨不忍睹。老人育有两儿,大儿子全家在外打工落户,二儿子虽相邻而居,但父子不相来往。  相似文献   

20.
地狱与天堂     
人生本是过程,结果并不重要。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沿途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