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管理现代化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
|
|
|
|
黄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
|
管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面对这一新的变化,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在管理现代化背景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生长点、思路和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2.
|
服务型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创新的路径选择
|
|
|
|
|
张燕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
|
党组织只有在服务党员群众和服务企业发展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巩固其地位。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建设服务型党纽织,要针对非公企业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载体,使党的工作贴近企业各主体对象实际,加强利益整合,强化党建工作的“内生性”机制.把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职工、服务发展的坚强堡垒。
|
3.
|
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讨
|
|
|
|
|
李祖革《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4卷第2期
|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难点为党组织设置难;党内生活与党的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难等.如果放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如"法轮功"一类的邪教组织及其他非法组织就会趋虚而入,必须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一些人认为私营企业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该成为发展党员的对象,但根据有关规定,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认识,理顺隶属关系,确立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益观念等.
|
4.
|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激励机制建设刍议
|
|
|
|
|
王向志 杨会晓《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建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当前党建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激励机制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积极性意义重大。鉴于资金不足、部分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机制脱节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激励机制建设,必须遵循党的领导、以人为本、因企制宜的原则,从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主党建认识、选拔高水平的党员干部、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想思路想对策。
|
5.
|
以科学求实机制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访天津市委委员、渤海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宝弟
|
|
|
|
|
同欣《领导广角》,2003年第5期
|
|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我们搞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和科学的活动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是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提和重要手段。
|
6.
|
对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次数:2
|
|
|
|
|
王文滋《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
|
|
浙江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双双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各级党组织顺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特点与要求,探索出一套与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但是,客观地说,这项工作仍然是党建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工作内容和体制机制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实践,对于全国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7.
|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一心两站”建设
|
|
|
|
|
玄新街《金陵瞭望》,2006年第19期
|
|
新街口街道地处南京繁华闹市区.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众多.企业性质不一.种类繁多.行业涉及面广.为了进一步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要求.强化党员的管理教育与服务.街道形成了保持非公企业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楼宇党建为突破点.积极构建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一心两站”的工作格局(“一心两站”的“一心”是指党员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两站”是指楼宇党员服务站、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社区实践站)。目前.街道现有非公有制企业党委1个.总支2个.支部19个.党员395名。
|
8.
|
激励的缺失——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行为学分析
|
|
|
|
|
金晔 周文彬《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6卷第1期
|
|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级党委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对于企业主和党员职工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导致这两大群体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持冷淡态度。因此,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建议对企业主加强目标激励,对党员职工加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同时应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
|
9.
|
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
|
|
|
|
|
韦斌《金陵瞭望》,2005年第12期
|
|
近年来,江宁区汤山镇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适应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要求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
10.
|
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探索
|
|
|
|
|
王一波《领导科学》,2012年第10期
|
|
江西省德兴市狠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战斗堡垒,促进全市非公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诚心感化企业主,增强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力。抽调市委组织部、非公党工委、工业园区党工委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市内企业逐家上门走访,与企业主就党建工作的开展互相交换意见,及时组织协调解决
|
11.
|
和谐社会进程中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探索
|
|
|
|
|
王向志《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卷第4期
|
|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使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成为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文章主要阐述和谐社会进程中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
12.
|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紧迫性
|
|
|
|
|
王婉玉 马重阳《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
|
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使得我国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如果不及时开展和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会不断出现盲区产生空白点,就可能出现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党建工作薄弱点的情况。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形势、增强党的阶级力量、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
|
13.
|
实施“党员人才共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
|
|
|
黄龙腾《南方论刊》,2014年第4期
|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企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非公企业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公企业的党员又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园区党委非常重视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将其作为党联系和团结非公经济企业主和企业员工的桥梁,并将党员的发展管理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园区党委针对黄花岗科技园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三高"人才聚集的特点,从2008年开始在园区企业中实施"党员人才共培养"工程(简称"双培工程"),即把人才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人才骨干。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达到了预期良好的效果。
|
14.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 被引次数:1
|
|
|
|
|
张雪娇《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卷第4期
|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受到企业性质、党员流动性、党组织家族化、党建工作对象身份的双重性、党务工作者地位的边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必须从其特殊性出发,从明确党组织定位、理顺管理关系、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探索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
15.
|
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思考
|
|
|
|
|
谢迪斌《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
|
如何在流动党员中加强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论述为指针,从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党员的组织生活方式与党员的管理模式等方面讨论了流动党员的党建工作问题。
|
16.
|
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能力探析
|
|
|
|
|
王利强《才智.人事人才》,2012年第1期
|
|
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能力,更好地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能力要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清醒认识开展党建工作的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党建工作,以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
17.
|
力破难题 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再上新台阶——浦口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
|
|
|
|
刘广弟《金陵瞭望》,2009年第26期
|
|
近年来,浦口经济开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在隶属开发区统计管理的46家企业中,有37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共有党员988名。其中隶属开发区党工委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7家.共有党员539名。面对不断增加的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加强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已成为党工委抓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
18.
|
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障责任的缺失与构建
|
|
|
|
|
成光琳《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
|
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法定保障责任缺失和补充性保障不完善的状况,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究其原因,既有法律与制度的设计缺陷,也与企业和员工的能力、认识不足有关。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的背景之下,非公有制企业履行社会保障责任是遵守市场劳资契约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也是企业自身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良性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障机制,需要政府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强化法律监督与政策实施;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以及新闻传媒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主道德素养,革新管理方式;加强员工保障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维权能力。
|
19.
|
胡锦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思想探析
|
|
|
|
|
管恩琦 吴长春《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
|
胡锦涛始终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的现状,科学界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提出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网、构筑社企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明确党对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工作方针,提出党组织活动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统一的工作原则以及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法治化进程。
|
20.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刍议——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
|
|
|
|
|
邱观建 金晔《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9卷第6期
|
|
湖北省荆门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着企业党组织覆盖而不广、领导体制不明确、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制约因素。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践中,建议规范其领导管理体制,合理确定党建工作内容及形式,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以争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