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70mg/次,1次/周,试验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静脉滴注5mg/次,1次/年,疗程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正位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骨密度改善情况以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等特异性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经满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正位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 05),且试验组患者上述各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血浆BALP、TRACP-5b、CTx以及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试验组患者血浆BALP、TRACP-5b、CTx、骨钙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 0. 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P 0. 05),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幅度明显较同期对照组患者更为显著(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阿仑膦酸钠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骨密度,同时降低外周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肝益肾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60例随机分2组,中药治疗组30例,给予自拟疏肝益肾汤煎服;西药对照组30例,给予阿仑膦酸钠片、阿法D3胶丸及钙尔奇D口服.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90%,疼痛缓解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疼痛缓解率83.3%.两组对骨矿物质含量有一定改善,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疏肝益肾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伦膦酸钠联用补肾中药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各30例,A组30例患者每天基础补钙同时予以阿伦膦酸钠70mg,每周1次;连续服用6月;B组30例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中药,每日1剂,分2次服用。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6月分别测量骨密度(BM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水平。结果A组3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加,BALP、TRAP-5b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月改善更明显,差异更显著(P〈0.01);而B组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补肾中药方,3月及6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增加,BALP、TRAP-5b下降,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更显著(P〈0.01,P〈0.001)。结论阿伦膦酸钠可显著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骨转换,联用补肾中药方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在缓冲液中加入淌度与其相接近的检测试剂,利用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片剂中伊班膦酸钠的含量。方法:运行缓冲液为0.1mol.L~(-1)N2H_2PO,(PH8.0),CTAB(1×10~(-4)mol·L~(-1),加入对氨基笨磺酸(2×10~(-4)mol·L~(-1))作间接试剂。毛细管柱长24cm,内径26μm,运行电压10kV,运行温度20℃,检测波长200nm。结果:伊班膦酸钠的线性范围:0.05mg/ml-0.5mg/ml,回归方程为Y=136.4X+9348.4(R=0.9972)。检测极限2.0μg/ml。 结论: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检测片剂中伊班膦酸钠的含量,方法准确,便宜,稳定,不需化学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经过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进行评价,每组患者数量为55例,治疗1年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BMD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骨密度,更为重要的是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退化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改变,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根据骨质疏松发病的机制,可将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OP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称原发性I型OP),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Ⅱ型OP)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青年或成年期,原因不明).继发性骨质疏松指一些代谢性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选择成年、健康、未孕母兔 32只 ,随机分成 8组 ,分别给予促性腺激素 (Ⅰ组 )、VD3(Ⅱ组 )、VE 亚硒酸钠 (Ⅲ组 ) ,促性腺激素 +VD3(Ⅳ组 )、VD3+VE 亚硒酸钠 (Ⅴ组 )、促性腺激素 +VE 亚硒酸钠(Ⅵ组 )、促性腺激 +VD3+VE 亚硒酸钠 (Ⅶ组 ) ,空白对照 8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母兔经药物处理后 ,其繁殖性能 (发情状况、排卵数、正常受精卵数 )都比对照组显著地提高 ,但Ⅰ、Ⅳ、Ⅵ组有畸形卵子存在 ,以处理Ⅶ组效果最好 ,其排卵数达 4 7± 2 0 .3个 ,正常受精卵 35个 ,分别比对照组多 36 .5个、30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 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同一组检测者,使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骨密度(h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QCT测量腰椎骨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不同设备,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 选取志愿者63例(男性19例,女性43例),分别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BMD值和T值(n=63),再用QCT测量腰椎骨的BMD值和T值(n=63).分别以QCT测量腰椎骨T值、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T值,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诊断标准1994年WHO制定,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T值<-1.0SD为骨量减低,T值≤-2.5SD为骨质疏松).用SPSS13.0软件对DTX-200和QCT测量的BMD值和T值,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两种设备的检测结果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相同年龄段QCT测得的BMD较DTX-200测得的BMD要低,40岁以后更为明显,DTX-200与QCT测量的BMD值的相关系数=0.554(P<0.01),二者骨质疏松症总体诊断符合率为52.4%.结论 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BMD值与QCT测量腰椎骨BMD值密切相关,目前直接使用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对QCT与DTX-200的测量结果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探讨,不同的检测设备,不同的检查部位应有不同的诊断标准或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揭示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提供早期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吸收的依据,有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82例(男33例,女49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和61例(男29例,女3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 Alkaline Phosphates,BALP)、骨钙素(bone gla-containing protein BGP)和血清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 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es isoform-5b)测定.结果 (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AL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2)骨折后骨转换指标(BAP,TRACP-5b)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骨折后患者骨吸收增加,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女件骨折后更加重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后愈合,而骨折后监测骨代谢指标,提供早期控制骨吸收的依据,女性更应长期监测骨代谢并抗骨吸收治疗,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