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卡塔西斯"说置于《诗学》文本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之中,以政治哲学为论域,可以凸显悲剧对个体的净化、提升、认识真理的作用,以及悲剧对城邦、社会的政治哲学作用,并由此提出一种阐释,即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卡塔西斯"作用是对雅典城邦政治中个体与群体紧张关系的一种弥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将亚里士多德的"卡塔西斯"说置于《诗学》文本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之中,可以凸显悲剧对个体与群体的独特功能,并由此阐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卡塔西斯"具有对雅典城邦政治中个体与群体冲突的弥合与超越作用。  相似文献   

3.
“卡塔西斯”一词出现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功用的论述中。中国翻译界历来有不同的译法,文学评论界也有相异的解释;但相同之处是他们都看到了悲剧(文学)对人心灵产生的微妙影响。该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探寻卡塔西斯的发生,亦即卡塔西斯是否能够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的等相关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卡塔西斯"(catharsis)含义,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疏忽而引起后学者诸多解释."净化说"由于其建构的前提不具有普遍性而没能无懈可击地说清"卡塔西斯"的作用."陶冶说"由于其以"中庸"平衡为基础,而中庸、平衡并非获得美感的唯一途径,所以"陶冶说"也并非尽善尽美."宣泄说",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解释"卡塔西斯",人的情感需要宣泄,但悲剧绝不是最好的宣泄方式,所以,"宣泄说"也不尽如人意.而笔者认为,"卡塔西斯"在终极意义上只是一种快感,一定的审美距离是"卡塔西斯"的产生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理性意识、人类的正义感和道德感是"卡塔西斯"产生的主体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超越——从“复归于婴儿”到“死而不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因有限而具有悲剧色彩。突破生命的有限性,实现生命的超越,便是生命之"梦"。在老子看来,生命超越之路就是"复归于婴儿"。"婴儿"是生命的初始形态,也是生命永恒的象征。由于"复归于婴儿"的方法"常德不离"、"专气致柔"在经验世界和理论层面均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老子只得从"复归于婴儿"转向"死而不亡者寿",由从"生"的角度追求生命的超越,转向从"死"的角度寻求生命的超越,从而使生命超越本身蕴涵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形象美、品德美、心灵美、女性美、人格美等方面分析刘兰芝这一悲剧形象永恒的审美价值;又从"三从"、"七出"、"孝道"等角度入手,阐述刘兰芝与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悲剧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7.
无限与永恒     
有形世界是有限的,乃至时间、空间都有限.然而,人通过思维可达到无限.故而,无限乃人的无限.人又是通过有限而与无限打交道的.在理性的道路上行走时必然向无限靠近.人在与自己最切身相关的事项上盼望其存在的时间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永恒.时间的有限性无法阻止人对永恒的永恒追寻.  相似文献   

8.
麦克白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的主人公.长期以来,女巫的预言和夫人挑唆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麦克白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激活和唤醒隐藏在麦克白心中被压抑的欲望.然而,没有超出个体欲望就不可能产生悲剧.只有当个体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实现自身欲望时,欲望才会导致悲剧.因此,麦克白悲剧最根本的根源不在于膨胀的欲望,而在于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心理结构矛盾影响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存论的角度对奥古斯丁的原罪论进行解读,指出奥古斯丁的原罪论透视的人类流变的生存境遇之下的基本维度,表明人类永恒地生存于"超越性"与"有限性"的悖论之中;生存于诱惑之网中;生存于为罪性所渗透的向度之中。因而,人类的生存从总体上讲是一场悲剧,奥古斯丁用上帝的救赎来消解这一悲剧性,提示了人类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悲剧意识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处于永恒的在场状态.影片《唐山大地震》不仅描画了个体人所遭逢的严酷生存困境,更展现出悲剧英雄对于困境最坚定的世俗超越,在带给人们灵魂洗礼的同时,也指向了整个民族精神更加庄重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