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度活跃在江东、浙西地方,被称为“苗、僚”军队的杨完者部武装,曾因其相继参预了扬州防御、嘉兴守卫、杭州收复等战役以及金华处州兵变,在元末明初的时代进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章旨在以时间的先、后连贯记载,从而勾勒出该支武装的历史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至少从南宋开始,以苏州为中心,主要包括苏南和浙西(今杭嘉湖地区)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一直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正因如此,江南地域史研究也往往在中国史特别是区域史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20世纪以来,一大批中、日、美等国学者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等内容做了相当深入的探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农民负担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选择较为贫困的浙西地区的农村作为典型 ,对农民的毛收入、生产费用以及税、费负担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浙西地区农民的负担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约为 1/3。农民每年的户均可支配收入不足 2 0 0 0元。税费总计每年为 812元。农民生活水平非常低 ,仅仅摆脱了饥饿状态。这与小康生活的标准相差甚远。同时 ,对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浙西周村田野资料为基础,阐释当地农民的人情债观念和人情圈特征。调研发现:农民人情交往中情义亏欠感日益减少,市场货币性考虑与日俱增;夫妻双方的兄弟姐妹及其已婚子女构成了每个核心家庭最基本的人情圈和交往圈,姻亲和私人关系已经主导了婚礼中的人情往来。研究认为:理解农村人情交往一系列变化的大前提是分析农民日常交往逻辑的转变,因为日常性人情的弱化和缺失,仪式性人情的情感表达性功能才被放大,成为生产和再生产农村亲密关系的功能性替代;此外,市场经济原则不断侵入农民社会交往,人情的形式大于内容,而这也正是一些地区人情竞争、攀比等异化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临桂词派需要在清词三期及其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比较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定位,也需要在晚清词坛流派纷呈、社团林立的社会时代大环境中定位,立足于临桂词派渊源、命名、领袖、团队、宗旨、纲领及其理论基础等文学流派构成要素的研究,才能认识临桂词派对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超越和创新,也才能更好理解临桂词派作为文学流派的价值作用,确立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研究视野中的浙西、浙东往往被视为差异甚大的两个区域,这与真实的历史记载存在着一定偏差。本文将地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化用到历史地理学领域,以杭州和绍兴为中心,从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政治统合等三个角度出发,努力勾勒出五代以降杭、绍两地的空间交往图景,进而说明钱塘江两岸在五代后形成了高度的地域耦合。本文期冀通过这一研究,就正确探明两浙的地域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宋代无疑是中国封建时代经济急剧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一发展又极不平衡。北方与南方的经济状况不能等量齐观,南宋学者章如愚指出:“天下地利古盛于北者,今盛于南。”在南方,“湖南地广人稀”而”七闽地狭人稠”,荆楚“荒墟无聚落”而“全吴富庶推第一”,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即使在同一地区之内,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如两浙地区尽管“概号富饶”,可是“浙东之贫不可与浙西并称”,钱塘江以东的“所谓富家巨室,富不足当浙西困弱最下之户。”这种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差异比比皆是,处处而然。本文拟就宋代四川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和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事实证明。思想最解放、改革开放最活跃的时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思想最解放、改革最活跃的地区,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就是这样已被证明的真理.在30年后又被再次提出,不能不说明当前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浙西抗日根据地,是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四军按照党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战略部署,由其主力一部于1943年南下浙西后逐步开辟的.其地域包括钱塘江、富春江以北与以西的郎广长、天北、天东、杭嘉湖四个地区之长兴、孝丰、安吉、广南、吴兴、武康、德清、余杭、临安、新登、富阳等11个县.它北靠苏南,西连皖南,以天目山为依托,京杭国道横贯全境,乃是我军拟大举跃进东南,准备收复日寇占领下之京、沪、杭的前进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10.
以王翃、朱彝尊为代表的两代梅里词人始以彼此影响却"人各一家"的群体面世,在词学取径与创作风格上转益多师,众体兼备,与之宗尚不一的柳州诸子、云间诸子等连镳竞逐,共同引领词坛中兴。至康熙十七年《词综》成书,标志以朱彝尊为首的第二代梅里词人已融汇浙西群彦,从先前的多元格局走向单一化之路,专尚宋季以姜夔为宗主的"浙词",倡导"醇雅",形成浙西词派;同年复出的《乐府补题》,为浙西词派倡导"醇雅"主张,也为其他词人抒发合乎时代发展的心绪提供最理想的范本,朱彝尊携之入京,展开规模不小的拟和,是浙西词派倡导"醇雅"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因其顺应时代精神与词体演变的需求,故得到众多非浙西词人的响应,最终导致词坛转型。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杭州—苏州—南京为一级城市,松江—嘉兴—湖州—常州—镇江等二级城市,周边无数市镇为三级城市的国内最大都市群,由此奠定了今天长三角都市群的基础.杭州与苏州、南京等超级大都市,既共同形成了国内最庞大的都市丝织业商品市场,也构建了国内著名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地方重要城镇的三级市场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明清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经历了一个由福建建阳向苏州、杭州、扬州、常州、湖州等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建阳书坊业带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初步繁荣,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却促成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大运河在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的转移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为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与通俗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繁荣的商品经济、壮大的市民阶层、便利的水陆运输与广阔的市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保证了这些城市的书坊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显示,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两支不同考古学文化发展阶段相一致,发生阶段性变化基本与降温事件吻合;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经历“相似——趋异——渗透——趋同”过程,它与中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杭州海湾——钱塘江河口湾——杭州至湖州古河口湾的形成演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逐渐增强和两岸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15座旅游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在我国的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该区域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加以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文章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强度效应、聚集效应、城际差异、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总丰度、空间结构及其主题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对浙江杭州、宁波、湖州、温州地区的1 136名中小学生品德状况及其时代背景的问卷调查等实证材料,从定性和定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揭示了当前浙江城镇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2014年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样本,综合地理距离、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碳排放量等因素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对网络结构进行研究.主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密度值不是很高,整个长江经济带能源流通效率较低;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沪、苏、浙、皖四个地区在网络中发挥着积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沪、苏、浙、皖各地区的城市之间存在着碳排放的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各子群的城市之间存在着能源资源流通现象,但流通范围较小.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对于自身甚至全国碳减排机制的推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在整体上把握能源流通和碳排放的传导机制,统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落实低碳减排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中等城市文化教育事业的落后 ,严重地制约了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要加快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城市发展的步伐 ,就应该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功能的培育 ,以健全城市综合功能 ,营造出城市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 ,增强城市自身的聚集力量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沪-杭-甬组合城市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杭州湾地区沪、杭、甬完全有可能形成组合城市.  相似文献   

19.
在地方社会居于领导地位或有重大影响的乡贤基本由绅士与平民两部分组成,其中绅士可分为中上层绅士和以生监为主体的下层绅士,平民主要由读书人、技艺人、商人和一般劳动者组成,其中以下层绅士人数最多。虽然平民乡贤的份量不容忽视,但总体上绅士的主导性仍无法撼动。在清前期的杭湖两府,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程度不同之影响,乡贤的社会构成在时空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不仅表明明清的乡贤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醒我们,缺乏具体实证研究的笼统探讨,并不利于真正深入细致地呈现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湖州市是历史上著名的物产富饶、人文荟萃之地,而此处梅花的自然分布,尤其是经济和观赏栽培也展示出明显的优势。南北宋之交乌程菁山梅景连绵十里,在古代梅花风景名胜中,出现时间仅晚于大庾梅岭和西湖孤山,而规模则远过之。其后武康烟霞坞、乌程栖贤山、长兴川口和合溪等地梅景也都以规模称胜。如此大规模梅景的密集分布、辗转出现,在整个古代州府一级的行政区域中极为罕见,由此形成的深厚产业传统亦传承至今。湖州地处江南腹地,介于苏杭之间,其梅花盛况构成了这一地区梅花种植深厚的地缘基础,大大丰富和促进了这一地区梅产业和梅花风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