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人际交往具有交往时空的无限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关系的平等性、交往内容的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青少年人际价值目标、人际价值手段、人际价值评价,带来青少年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信任危机、社会责任感淡化等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下培养青少年人际价值观的途径在于优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网络交往的有序化、正规化;占领网络德育阵地,弘扬人际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青少年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浙江、湖南、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资料,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进行日常社会交往的一个新场域,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维系已有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主导青少年网民网络互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追求互动本身的快乐,网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交往规则;对许多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不仅是一个互动媒介,而且是一个自我呈现的媒介,网络交往使青少年更加开放、多元、弹性地呈现自我;青少年网民在网络空间的社会交往,以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表达为主要内容,是一个陌生人之间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分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交往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3167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包含30个项目的青少年网络交往问卷。研究表明:(1)问卷包括网络交往程度、网络交往影响、网络交友便捷认知、网络信任缺失认知、网络交往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等6个因子,它们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6.51%;(2)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观测数据与构想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适合作为青少年网络交往情况的测量工具;(3)青少年在网络交往影响、交往程度、交往态度以及交友便捷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交友便捷认知和交往影响的年级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交友便捷认知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诞生,一方面形塑了一种经由互联网中介的全新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风险。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风险并没有让青少年在陌生人面前止步,相反,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的确建立起了真实的人际信任关系,而且这种信任关系不仅出现在熟人之间,还出现在陌生人之间。但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对熟人的信任程度明显高于陌生人。而回归分析则发现,网络交往认知是影响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以信息丰富、传递快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工具。但网络也以混乱的信息和虚拟的交往特点 ,阻碍了青少年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冲击了他们的价值观念 ,束缚了他们的现实交往 ,造成了他们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意识弱化 ,阻碍了其人格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综述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自由性、网络主体的匿名性和隐蔽性、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间接性、网络空间的弱控制性和易成瘾性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和探讨了青少年在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这一关键时期,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政治观念、民族意识、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角色意识、人际交往、人格养成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走出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化之困境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介的相继出现,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信息资源,帮助青少年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具现实意义。但网络媒体由于网络自身的缺陷,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此,应加强监督和引导,诸如制定政策,强化法制化管理;改善网络媒介内容,坚持正确方向;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等,以推动青少年社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特点及测验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网络交往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社会交往方式,本研究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适合青少年群体的网络交往行为量表。量表包括7个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发现了青少年上网行为的一般特点,而且探讨了青少年网络交往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在网络依赖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在网络依赖、上网自评以及5点量表总分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明工程如何帮助青少年趋利避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开放性与全球性、虚拟性与广泛性、陷慝性特征的有害影响是:有可能带来信息污染,导致青少年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混乱;染上人际淡化冷漠的网瘾症;诱发不道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应在如下方面帮助青少年趋利避害;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和建设的法律法规;发挥网络技术的甄别、查堵、防范作用;强化网络的科学、文化、教育、政治、道德内容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文明社会环境;加强对社会的认识教育以提高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传递和交往形式是当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负面影响 ,致使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实施四个预防和三个工程是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南京、徐州两地的六所中学和一所大学的300名学生和1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已成为青少年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在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各种知识、娱乐消遣诸多方面,能积极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但大众传媒的商业用途也在模仿传媒暴力、网络道德失范、不健康迷恋、狂热明星崇拜等方面诱发青少年的成长偏差行为.必须十分重视青少年传媒素养与传媒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政府积极政策、法律、技术手段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和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分析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负面影响的因素,找出应对的措施,是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明网络环境的必要条件;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品消费,是指消费主体通过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文化商品以获取精神需求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青少年的身心的特点、国内文化从业人员对西方文化的模仿和话语平移、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等原因,在青少年中形成了消费西方文化的热潮。这股热潮在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拓展其知识和丰富其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情操起到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方方面面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与教育规范不协调的行为,如校园暴力、色情犯罪、网上犯罪等等社会心理学对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解释都最终归咎在社会环境上。要针对青少年的活动范围和心理发育过程,从学校、家庭、文化网络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丧文化是折射当代青少年心态和境遇的一面镜子,其中裹挟的负面情绪是网络时代值得关切的传播症候。网络负面情绪的兴起,是阶层固化导致的生存困境和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交孤独而引发的一场亚文化实践。在媒介技术的加持下,这场亚文化实践最终演变为情绪宣泄和自我满足的生活标签与符号意义。网络负面情绪呈现出颓废、迷茫、无病呻吟与多愁善感的叙事风格特征,具有三种现实意义:从个体角度,它是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确认工具;从文化角度,它传递出对现实生活和主流文化的温柔抵抗;从经济角度,风格的实质是让受众沦为“数字劳工”,自由地、无偿地为商家提供“数字商品”并沉浸其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青少年负面情绪的过度传播潜藏着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意识形态隐忧,通过外部涵化与主体自律等措施可以化解青少年网络丧文化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感恩意识缺失是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处于弱势境地的青少年极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和情绪,致使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这一问题的成因又是由体制、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因此,国家和社会有必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来予以应对,最终唤醒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感恩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实地考察红色旅游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旅游需求问卷调查,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青少年的红色旅游行为偏好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建立研究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青少年红色旅游行为影响模型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对广州市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有关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广州市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某些特征,发现了值得关注的某些影响因素,并为在社区如何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策略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青少年主体性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流行文化淡化了正统文化的权威性,强化了青少年的自我实现、自我认同及个人本位愿望,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