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饮用水安全法律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饮用水在水质和水量上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下,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利益被忽视,现行监管体制和偏向性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为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必须使立法理念向"城乡统筹立法"转变、理顺监管体制、分类构建适宜的法律监管制度并完善城乡均衡化的融资保障制度,以实现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全饮用水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十分突出 ,为适应新时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力度 ,保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矿企业安全预警管理问题,采用风险预警管理理论,论述了组织保障、预警模型以及技术支持等要素,构建了煤矿企业安全预警管理体系框架。研究结果对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英联邦国家CRR风险治理理论,并以中国西北Y市饮用水安全治理为应用背景,采取政策推演的方式,再现和分析了修订后CRR工具的操作流程与产出;建议Y市政府以南部农村和化工污染企业为关键治理对象,划分饮用水安全治理事权,完善治理规划;研究结果说明CRR治理工具经过改造,适用于中国地方饮用水安全事故治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使农村地区预防与抵御犯罪的能力不断减弱,由此产生的农村社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CPTED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韩国CPTED的引入背景、制度建设与实践现状等内容,总结出其本土化发展类型。其中以居民为主导的安心村事业是韩国目前大力推进且已开展近10年的安全保障事业。韩国忠清南道老龄化安心村事业建设经验表明:农村CPTED实践除了改善物质空间环境以外,还应从农村独特的空间规划、人口结构、犯罪特征、生产活动、社会关系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对社会环境的改善,具体包括完善CPTED条例,辐射农村范围;引导居民参与,构建多元合作模式;预防农产品盗窃,强化群防群控合力;整顿“空废裸闲”地,降低犯罪恐惧感;加强弱势群体援助,共织社区情感纽带等。  相似文献   

6.
论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政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政策是确保科技在农村经济中得以应用的制度性保障,科技政策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农村科技的应用。我国农村科技政策的建设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科技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为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完善农村科技政策,构建完备的农村科技政策体系,让科技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7.
近日河海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成立,以加强饮用水安全研究。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而且目前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因水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使饮用水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饮用水安全保障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治理的三个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网络银行具有传统银行所固有的特征,还有虚拟性、灵活性、瞬时性等新特点。网络银行对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构建和完善更为有力的网上银行安全法律保障机制成为当务之急。现针对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系统分析建立网上银行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的必要性。通过立法、加强监管、规范网络银行行为、加强网络银行技术标准来保障网络银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在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保障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政府监管、产业治理、供应组织模式等制度与体系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开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制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两个角度,在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立法滞后、重城轻农、公众参与制度缺位、责任制度缺乏力度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借鉴发达国家从不同角度、阶段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经验,可以从饮用水源优先保护、城市与农村并重保护、公众充分参与和严格法律责任制度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饮用水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安全和弱势群体社会保护长期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农村社区和少量制度安排。但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传统保障已陷入困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安全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法》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海 《东方论坛》2009,(6):106-111
《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首部统一的法律,汇集了学术界和实务界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智慧,引入了诸多国内、外先进的立法与执法经验,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这部法律有许多亮点,但因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复杂,一部新生的法律难以完全应对,其尚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缺乏对农村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教育,致使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发生。为农村留守女童创造一片健康的成长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就家庭而言,父母应尽量就近择业,加强亲子教育;就学校而言,充分发挥教育的主课堂功能,进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和性安全教育;就社会而言,政府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帮助和保护农村留守女童。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新世纪“新图书馆运动”,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关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及其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现行法律服务体系在农村法律服务方面主体残缺、功能不足、适应性不强。根据农村社会特点和涉农法律事务需要,对现行司法组织进行延伸和改造,在农村地区逐步取消乡镇法律服务机构,设置律师、公证、仲裁机构,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建构相应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既是我国法律服务体系自身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价值与法制体系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世界性命题,生态安全已确定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其特别关注的是国内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强调防止国内生态赤字、防治自然灾害的国家职能,在规范类型上侧重于国内政策与国内法范畴;生态安全观的确立,对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颇具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生态安全应纳入我国环境资源法的调整范围;我国生态安全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经验并应对可能的挑战,其体系基本构成包括国家生态安全法与国际环境安全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食品生产领域潜在的安全风险十分巨大,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从国际经验来看,食品安全保障的核心是政府监管职能的实现.为此,不仅要克服我国传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而且要落实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机制.这就要坚持食品监管公共利益原则,合理安排现代风险社会条件下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分配.同时,也必须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监管的局限性,避免对行政监管的过度依赖,早日实现从单一行政监管体制向复合的市场化监管体制的转变,实现市民社会食品安全法治,使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之上永悬利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食品安全法分段监管原则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轨迹,通过对发展轨迹的研究分析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中分段监管原则形成的法律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因此得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应:建立统一机构赋予其食品安全执法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监管功能,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安全视角下的我国灾害防治法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社会正面临日趋严重且类型众多的灾害 ,构成生态环境安全的巨大威胁 ;各国大都注意发挥法制手段在灾害防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系多灾国家 ,在减灾法治方面虽取得一定成就 ,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加强该领域的法制建设有其必然性与重要意义 ;从我国环境安全保障角度及国际经验的比较来看 ,完善我国减灾法制建设的基本工作 ,涉及到减灾法制体系的理论研究、立法模式的选择及充实的方向、行政体制的理顺及执法司法功能的强化诸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法律在农村的认同度较低 ,运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我国自近代以来一直奉行移植法律的方式 ,但面对农村的法制现实 ,法律建构社会的能力受到质疑。中国受条件约束 ,在只能用移植方式建立法治国时 ,应兼顾道德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