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集美学校校歌》于1918年2月开始创作,同年3月发布,其后有过几次修改,今天演唱的《校歌》最早刊登在1933年出版的《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廿周年纪念刊》上。《校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多声部合唱音乐,歌词属于原创作品,其结构与《黄河》的歌词结构基本相同;《校歌》的曲调是精选而来的,与张秀山1913年编配的《黄河》相似,可以溯源到1905年沈心工创作的《黄河》。《校歌》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时刻激励着集美学子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成仿吾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先后为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创作了校歌。陕北公学校歌体现了强烈的救亡图存责任感,华北联合大学校歌充满抗战必胜的豪情,山东大学校歌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人民大学校歌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成仿吾创作的校歌起到了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引领风气的作用,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交通大学校歌的滥觞、创作背景及发展历程的考证,进而对其音乐内容、曲式结构作以探析,向人们展示了交通大学校歌显为人知的创作轨迹及文化精髓;西安交通大学校歌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经沈心工、陈柱、唐文治先生作词、萧友梅先生作曲;70年来,这首校歌一直激励着交大人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办学理念;同时,也是交大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真实映照。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歌是最能反映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表征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号化的歌词以及音符凝练着大学理念,体现着其办学特色和历史积淀。民国时期的的各大学都十分重视校歌的创作,而对大学理念的追求则直接反映在其校歌上。民国时期的校歌体现了当时大学对传承儒家文化、崇尚传统精神、倡导思想自由、追求科学真理、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激发民族意识等理念的追求,并展现了那时期大学的勃勃生机,也为当下大学校歌的创作、大学理念的追求提供了一定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南交通大学于2011年115周年校庆时正式公布了校歌,它是在1947年版《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基础上稍微修改曲谱而成的。歌词文雅、词义高远,深受师生及校友喜爱。一般认为,歌词是由当时的唐山工程学院国文及历史教员吴稚晖先生于1934年创作完成并确立的。然而从校歌歌词内容、学校年谱杂志和校歌审议文件三个方面,综合《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专章》、《交通大学稿——校徽校训校歌》等史料考辨发现,《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歌词应于1930年5月左右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6.
民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初创时期,大多数高校制定了校训、创作了校歌.通过对34所高校校训和校歌分析,结合历史回顾,中华传统教育文化是校训、校歌制定和创作的内生动力,办学者强烈的社会动员愿望是历史现实动力,政府教育方针、训令等的推动是体制动力.校训、校歌显示了精英式的创作者群体特征,引经据典的语言特征,振兴中华、抵御外侮的时代特征,乡土文化浓郁的地域显示特征,特色和理念彰显的办学特征.高校以文"载道"、以歌"咏志",校训、校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自信.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出现过一些专门培养新型人才的女子大学.此类高等学校为近代女性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近代女子大学主要有三大类型,即公立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这三类大学曾经创作过饶有意趣的校歌.校歌既抒发了办学宗旨和立校特色,也展示了近代女性的自我存在和精神风姿.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大学校歌是学校风貌的标识,它不仅传达着教育理念和时代精神,同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校歌的文化内涵包括:地域识别的内涵,抚今追昔的使命感,传达独特的教育理念,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作曲咏唱的大胆创新。对这些大学校歌的搜集和研究,可以大体反映出近代中国教育、音乐、大学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状况,充实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内容,更充分地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北京有个著名的一○一中学。这所学校有首著名的校歌,歌词为郭沫若所作。歌词的最后一段是:"一○一,一○一,这是永不自满的象征,由胜利走向胜利,团结起来,前进!"  相似文献   

10.
瑞中 《金陵瞭望》2006,(22):58-59
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瑞金路中学致办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校秉承“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培养积极进步,热爱学习,身不气馁.致力于练好内功,制定了“南京市瑞金路中学人的精神”、校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由本校教师(著名漫画家)绘制的体现学校精神的校标.来教育学生.激发师生的爱校之情,鼓起师生的信心,促使大家为校争光。  相似文献   

11.
校车是具有低碳、效益、安全、畅通等特征,并能切实解决学生上下学出行的交通方式。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案例的调研,得出校车运营体系与管理体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保障校车安全。从城市层面提出校车适用性对策,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贽是晚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以其激进思想与左派王学的相似性,学者通常在思想渊源上将李贽列为王学左派。又因其与左派王学中泰州学派人物有密切的交往,而将其归入泰州学派。但这些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以翔实文献为依据,在逐次梳理李贽与左派王学的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指出李贽与左派王学并非直接的隶属关系,而其在左派王学中所受最大影响亦非来自泰州学派。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鸳鸯蝴蝶派”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重新评价叶圣陶文言小说提供了新的学术背景。叶圣陶发表在《礼拜六》等刊物上的小说 ,所呈现的思想艺术特色与“鸳鸯蝴蝶—《礼拜六》派”的流派特征是很相似的。因此它并不是所谓鸳蝴派“逆流”的对立面 ,而是这个流派中格调较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从发生学的角度,《走出“荆公新学”》较早地对学界“新学”、“王学”互指现象提出质疑,但也存在偏重官学形式而将两者割裂的问题。实际上,从王学官学化、“新学”概念的由来、内涵及宋人态度等看来,王学与新学在历史上分别与两种“新学”概念相联系:一是见于史料、立于学宫、主要包括《三经新义》、《字说》的与“王学”存在差异的“新学”;一是由新经义、新字学、新学风、新学学派等四个构成,有官学、新经学、学派三种含义与“王学”完全等同的“新学”。虽然这两种“新学”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最终被合一,但在具体的思想研究当中还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萃英中学是苏州地区一所历史久、规模大的典型教会中学 ,在学校建设、领导体制、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取得了一定成绩。作为教会学校 ,萃英中学当然脱离不了宗教教育 ,但对促进苏州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 ,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严肃文学观观照下的京派和海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发展衍变的过程可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一向抱定严肃文学观不放的沈从文看来,以周作人、废名为首的前期主要成员,自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已逐渐由积极走向消极,即由积极的社会性文化追求向消极的“趣味个人主义”转化,并于1933年后与“海派”相融合。沈从文的《论冯文炳》、《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等文章,实际上是对文学上的“趣味个人主义”和商人习气的共同批判。其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捍卫中国新文学的庄严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美国学校心理学学科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作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8.
学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教育与文化沟通的结晶,学校档案在教育与文化沟通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学校档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必然产物,学校档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档案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学校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上述关系对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档案和学校档案人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南浔中学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对高中教育的新要求,立足于推进综合高中的优质化.通过提升办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管理优化课程实施等途径,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综合高中学校.  相似文献   

20.
竟陵诗派与清代诗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竟陵诗派在清代诗坛被指责为亡国诗妖、不学之诗。少数独具慧眼的诗人学者曾对竟陵诗派做出过公正评价,但在批判竟陵诗派的强势舆论中细若游丝。喜爱竟陵诗风的诗人只能暗取其艺术精髓而另换门庭,几乎没有谁愿声称与竟陵诗派有渊源联系,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了从没有过的文化恐怖。这种文化恐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随后乾嘉诗坛的虚肥啴缓之气;对竟陵诗派“不根”、“不学”的诋责,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诗根柢于学,清代诗坛折入学人之诗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