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研究两极分化问题,必须到生产领域中去寻找其根源及解决办法.不能撇开生产关系(首先是所有制关系)来研究两极分化.应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理解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极分化问题.应该采取措施缓和两极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现象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改革,我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且有加剧之势,迫切需要解决。那么,两极分化的根源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怎样对待两极分化?这些问题是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回答的。有的学者侧重从分配的角度研究两极分化问题,认为必须在再分配领域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这虽有一定道理,但停留在分配领域的现象层次上研究两极分化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问题的根源应该到生产领域去寻找。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体现为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关系谈论社会主义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就如何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手段与目的内在的统一)的辩证统一观问题,提出邓小平所阐述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生产关系问题,也是目的;认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有生产力问题,也是手段。对如何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辩证统一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剥削"首先是生产关系范畴,然后才是伦理道德范畴.对剥削关系的评判取舍应该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劳动者的情绪和意愿是剥削关系合理与否的象征."两极分化"是剥削制度运行机制的表现形式,不应混同于"贫富悬殊".  相似文献   

6.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在揭示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揭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规律。(二)应该把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当然,  相似文献   

7.
当前,分配问题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研究分配问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应该认真学习《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毛泽东也曾对研究分配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必须把公有制与私有制区分开来研究分配问题.两极分化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现象,不能离开资本主义私有制来谈论两极分化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关系,只有不断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现实状况向我们表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我们将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时)的研究对象,必须突破五十年代以来的传统定义,即不应该是“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而应该是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三维矛盾系统及其运动规律。图示如下: 传统的研究是以生产关系为核心,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至于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却基本上认为这二者之间不会发生直接的联系,它们必须经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这个中间层次的传递,才能产生间接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与传统的研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包括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传统的观念是生产关系。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教导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的生产方式,或者说是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如果仅仅把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将生产力排除在外,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全球性贫富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可以从生产力、国民经济组织及其规则和国际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三个角度进行考察.这种现象虽然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但同时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理论滞后于国际精神同辈,滞后于传媒发展.经营管理缺乏企业理念.传媒成为以政治目标为主、兼顾经济利益的组织.媒介结构和体制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面临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多重冲击与压力,中国新闻传播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对传统的新闻理论进行历史性检讨,建构新时期新闻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论上试图解决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而且在实践上同时为二者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两极分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极分化是建立在贫富差距拉大基础上的阶级分化。两极分化的生成与扩张需要存在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积累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的土壤和可能。防止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此外,还应采取其他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关系生产”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产形式”。社会关系生产形式(形态)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社会工程既是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典型形态.又是人类把握现代社会世界的重要方式。这种把握方式的本质就是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5.
蒙古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蒙古文学史料。随着国内外蒙古文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蒙古文学史料搜集整理已逐步发展成为蒙古文学史料学。蒙古文学史料学包括蒙古文学的田野调查、史料整理、考订、选录、笺释、校注、校勘、辑评等诸多研究内涵。中国蒙古文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蒙古文学史料学的长足发展。我们应当总结以往蒙古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经验,使蒙古文学史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 ,法律家和法学思考者们都应正视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表现在法律与政治关系的模式和因变法而引起的制度文明模式的变迁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 ,这种联系与中国历史内在性的源流关系。它提示我们 ,在面向未来为理想社会创设法制时 ,不能放弃对自己历史文化资源的解释权 ,而应以积极的姿态来挖掘、引导、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构成不悖于世界共性的现代中国的特色部分。有鉴于此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 ,必须谨慎操作 ,做到有所限定、有所转换、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并增长物质财富。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作为能够最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生产体制的同时,也作为社会分化体制而加大了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把握社会主义财富生产的功能性要求与合法性要求的同时,确立起与从"如何增加财富"到"如何支配财富"的历史转变相适应的社会财富生产观。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在生产领域之外考察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交往、消费和象征等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而鲍德里亚则设想回归到象征交换主导的原始社会,并以拟像的进程解释历史的发展。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都未能充分理解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多重涵义,从而在考察历史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的现代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们应该优先发展人的现代化。相对于社会现代化而言,人的现代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前发展,这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研究人的现代化的超前性,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后发型现代化的中国,充分发挥人的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先导作用,进而加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