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色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开发既有经济意义,更有教育与政治意义。对抚州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不但能有效地促进抚州市经济建设,另外通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也能很好提高抚州市在国内乃至国外的知名度,这对抚州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将大有裨益。抚州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文章通过对抚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开放式综合开发、加强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保护与开发抚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红色旅游研究成果以行业指导和应用研究为主,主要涉及红色旅游概念、红色旅游概念发展阶段、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及其开发、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红色旅游与扶贫、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等方面,内容涉及面广,研究地域较为集中,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方法较单一,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加强红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构建红色旅游理论研究体系,结合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加强红色旅游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旅游的产业融合、红色旅游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开发浙江红色旅游资源 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与建设和谐社会在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在改变经济面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地区间协作和产业间平衡等诸多方面,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在一个独特的领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浙江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全面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对落实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和我省“八八战略”构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浙江开发红色旅游必须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调查、统筹规划,广开财路、多方参与,发挥优势、创牌树典等诸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五台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目前存在着利用率低且深度挖掘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宣传力度不足,高素质旅游人才奇缺等问题。要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在凸显政治工程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加强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教育,深化群众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多渠道加大红色旅游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红色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长株潭城市群被确立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红色旅游一体化就成为必然的趋势,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长株潭红色旅游一体化已初具雏形,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红色资源,强化品牌形象,培养专业人才,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红色旅游一体化的关键.这对长株潭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源流》2012,(10):80-81
为发展广东红色旅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繁荣旅游经济,本社受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委托,将编辑出版大型红色旅游《源流·红色旅游》特刊。这本特刊集中、全面、系统、专业地反映我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对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做大旅游产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源流·红色旅游》特刊(1本)...  相似文献   

7.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红色旅游城市,所享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辉煌的历史相去甚远。交通不畅,城市功能混杂,红色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城市文明化程度低,宣传工作不到位等,是影响延安红色旅游美誉度的主要因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性服务理念,提升人文素养,打造特色品牌等,是提高延安红色旅游关誉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源流》2012,(17):79-80
为发展广东红色旅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繁荣旅游经济,本社受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委托,将编辑出版大型红色旅游《源流·红色旅游》特刊。这本特刊集中、全面、系统、专业地反映我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对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做大旅游产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源流·红色旅游》特刊(1本)规格为大16开,250页,铜版纸,全彩印,为高端精美的红色旅游工具书和时尚读物。  相似文献   

9.
红色旅游起源于建国时期人们到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去学习和参观的活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政治接待活动演变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红色旅游主题活动。与此同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经历了由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向红色旅游产业化的转变。根据红色旅游发展的轨迹趋势,必须加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凸显红色主题,创建红色文化品牌形象;提升红色旅游的公益性,惠及全民,才能使红色旅游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对发展红色旅游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目前其旅游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存在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应当从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把握红色和旅游的结合、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和推广红色旅游品牌、完善综合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开发与创新,从而促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以重庆红岩景区为例,从红色资源角度出发探讨在红岩景区研学旅行产品发展及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开发策略。调查发现,红岩景区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存在类型单一、红色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产品体验性不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在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创新研学产品形式,增强产品体验性,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征进行专题化产品设计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论,一般模式的红绿相映型红色旅游区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谐的人文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以及积极的政策导向。井冈山在资源、市场、理论支持三个方面都具备了构建红绿相映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条件。在井冈山红绿相映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中,整合开发优质资源和综合构建保障体系是基本要求,其发展模式可为我国其他红色旅游区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中国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摇篮的湖南,诞生了一批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红色名人--湘籍革命家群体,并获得了“革命摇篮,领袖故里”的美誉。红色名人资源是发展湖南红色旅游的重要依托,目前这一资源已得到有效开发,但也存在着资源整合度低、开发效益不佳、开发视野狭窄、开发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培育旅游精品、明确市场定位、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区域合作、更新展示模式,是进一步推进湖南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旅游,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在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开发中应重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阐述了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旅游深度开发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北仑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是该区实现旅游整体竞争优势、加快全区旅游一体化进程、开拓旅游市场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对北仑区红色旅游资源调查,发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革命旧址遗迹和纪念性建筑两大主类,海防遗址、纪念馆等8个基本类型。但部分资源单体破坏较为严重,总体开发力度不足,利用程度不高,存在着景区分散、规模偏小,景点文化和内涵提炼、整理不够,硬件设施不全等问题。因此,必须整合“红色资源”,通过与现代港口旅游资源、“绿色资源”的耦合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协调,实现“红色旅游”与港口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以及乡村旅游的相互促进、互补双赢,并在“一带二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框架下有序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政治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虽然取得较大成就,然而,其相关知识产权、红色旅游产业结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采取新的保护与开发策略,切实有效地保护与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是中国国情的特殊产物。在阐述红色旅游及其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该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8.
产业融合共生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系统可分为区域内共生子系统和区域外共生子系统,表现为核心共生、主要共生和跨界共生三种形态,核心共生形态是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区别其他企业共生的根本所在。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由合作和共识耦合而成,但核心共生形态的形成机理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性,要求红色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争取与其他共生单元达成共识,促进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对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意义深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提高当地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与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升红色旅游区域的品牌个性及当地民众的道德素质,是促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