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家伦理与个体道德的统一,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转化成每一个体自觉的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是荣辱观教育的关键。荣辱观教育有其辩证性蕴涵,在教育目标上,它是培养"道德人"与"能力人"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它是一元价值内容与多元实践方式的统一;在教育原则上,它是道德理性设计与道德情感供给的统一;在教育方法上,它是荣辱价值引导与主体生活体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成为课程的体验过程,课程不只是教学计划、教科书等文本,而更是"体验课程",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和思考到的课程.采用问题教学法是实施英语新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实施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3.
李明霞 《南都学坛》2014,(4):117-118
"渗透式"教学模式是21世纪以来教学方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名词,"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主要通过道德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教育渗透和成就感的渗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与审美的评价论和语用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活动?迄今为止,众说纷纭.事实上,作为一种公共经验,"美在主观上表现为情感"与"审美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应是以科学的方法从事实美学研究的两块坚固的基石.美的本质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存在层面上,美是价值.确切地说,美的客观基础或所对应的客观存在是价值.其二,在意识层面上,美是情感也即情性的价值意识.作为倾向性神经兴奋体验的情感是美本身的存在方式即美的本体.其三,在符号层面上,"美"是指称起评价作用(因而对象化了)的情感的语言符号.而审美则是以情感的对象化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简而言之:审美是情性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5.
贯注于经典世界的情感体验在"子在川上"章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这一章所具备的哲学深度就是由孔子所表达的情感体验来刻画的.以孔子面对"川流"的意象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为源头,可以从"川流"的哲学意象、"如斯"的道德意蕴和"逝者"的时间感悟这三个方面,呈现出在"子在川上"之后,孔子所表达情感体验的内涵是如何在历代阐释过程中发生变化和转换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堂是语言实践的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在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健康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与教师、同学合作,使英语课堂成为民主、平等、健康的课堂.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初中英语课堂健康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7.
"无为而教"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地结合,它既是一种思维模式,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关心现实、尊重主体、顺应人之本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学有所为"。在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参与式自我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教育、体验感悟式道德教育,发挥"无为而教"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内化正确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文化流散"是一种"跨文化"的生存状态,所有的流散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居住于一个多种文化之间的世界,于矛盾的和冲突的传统中创造自我的身份认同".当代少数民族先锋诗人大都属于文化流散者;在他们的"流散写作"(diaspric wrting)中,"家园情感"是与文化身份的模糊或丧失紧密相连的情感形式,并通过文本中的"非家幻觉"(unhomely)得到集中表现.文化流散既是一种精神与情感上的创伤,又是一种文化特权、一种不可多得的优势,它所带来的这种独特经历,有助于诗人们在诗歌中从"跨文化"的场域去书写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有利于少数民族诗歌走出传统的樊篱,获得一种全球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需要深度分析和理性引导,但情感体验也非常重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创新,情感体验课的探索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尝试探索如何发挥情感体验教学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并将爱国主义情感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并内化为信念,最终成为大学生具体的爱国主义行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化教学与"文化体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费时低效"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文化意识首次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同时被列为新课标的五大课程目标.美国教育专家Patrick 提出"文化体验"的概念,鼓励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关注"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语言文化学习的一部分,语言文化学习是体验文化、实践文化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个基于文化比较,有明确文化学习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语言文化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与"学而时习之"所表达的"悦"体验相关联,<论语>文本中的"学"作为经典世界中的叙事,其实涉及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文本中的"学"与"悦"、"学"与"恐"以及"学"与"忧"等三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共同呈现出"学"这一经典叙事在<论语>文本中更为丰富的情感景象.  相似文献   

12.
从体验教育的概念入手,指出了体验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做到"二放",开展实践活动应把好"二关",引导内心体验应注重"二导",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意识。  相似文献   

13.
情感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受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取向多变动的文化背景影响,我国高校情感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培育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培养大学生良性的情感体验,发挥教育者的情感激励作用,强化校园文化环境的情感渗透力,对于培养情感丰富、品行端正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相关成果逐年激增.本文主要从理论探讨、教育载体、教育方式改进、教育的传统皈依和西方参照、教育的问题方向等方面展开.在评述现状后指出今后一段时间此项教育的趋势与空间:避免口号太多而行动太少或力度不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来提升此项教育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实施"分层教学,梯队跟进"的原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凸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性、主体性和时效性,积极调动情感教育手段,防止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盲区"。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昂首阔步地迈进了小学英语课堂,浸润着儿童的心灵世界,熏陶着师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心灵的和谐是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基础.在理性主义至上的思想影响下,人的理性与情感严重失调,人的情感世界荒漠化乃至产生畸变;而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情感之链越来越难以承受生命之轻.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心灵和谐完满的人,是向"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及和谐社会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立足和谐社会构建的情感教育应该是回归生活世界、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学习中,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有着重大影响.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正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对课堂教学中情感策略的运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视野下利用动机、教学环境和评价机制能够创造积极的情感支持,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亟需探讨.作为一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知识灌输、情感体验与历史对话三者结合起来,不失其重要的方法论选择.知识灌输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国史、国情,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历史对话帮助学生在问答中深刻领会"三个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城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孙惠芬绕不开的一个写作主题。面对城乡变迁中出现的颠覆传统伦理的变化,作者凭借自我经验与对他人生存状态的体验,并通过把握自己情感反应来对传统生存伦理和现代经济理性之间的纠葛,血脉亲情弱化和孝道伦理变迁,做出关注具体情境的关心关怀式的情感书写。女作家孙惠芬就此亮出了一种具有关怀伦理思想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