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集解》在《隋书·经籍志》题为何晏所作。南朝梁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即《论语义疏》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叙录》,北宋邢昺的《论语正义》都题为何晏所作。现在通行的哲学史史料学、思想史著作和辞典也都持同一说法。实际上,《论语集解》不是何晏一人而作,而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据《晋书·郑冲传》载:“(咸宁)初,冲与孙邕、曹羲、荀(岂页)、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是之,名曰《论语集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隋书·经籍志》也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  相似文献   

2.
论中庸     
中庸一词为孔子所首创,《论语·雍也》篇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何晏《<论语>集解》曰:“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见《十三经注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中即训正”。程颐解:“不偏之谓之,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集注》中概括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综上各家所注,对中庸概括三句话解释,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执两用  相似文献   

3.
汉魏之际,经学开始酝酿一场变革。《论语集解》把汉代及魏初大儒的《论语》注汇集到一起,加上编者自己的注解,以此来改革汉代经学、缔创魏晋新学。此后,晋代李充、江熙等人相继仿效何晏集解体制,不断集结当代各家《论语》注释,使《论语》融入到玄学的大潮中。南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则充分利用前人集解成果,集六朝《论语》注疏之大成,书中的主体思想反映了魏晋六朝儒道会通的主题,是玄学背景下《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论语》的文本特点,给后人随意解释留下了巨大的空间。然而用公理化的方法去诠释《论语》,则可以看出很多解释都是误读。例如朱熹《论语集注》以“天理”取代“中庸”,以“忠君”取代“德政”,都是误读的典型。这就显示了公理化诠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假字拾诂     
1.翼通(翼辶)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翼如”,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端好。”邢昺疏云:“谓疾趋而进,张拱端好,如鸟之张翼也。”朱熹集注用邢昺说。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当快走的时候,姿态的端整美好好象鸟儿舒展翅膀一般。”邢昺说增“张拱”二字来解释“翼如”,说是如鸟张翼,于义未安。“翼”应通“(翼辶)”。《说文·走部》:“(走翼):趋进,(走翼)如也。”《广韵·职韵》“(走翼)”字注同,足见《论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典籍之一。汉至明清,专注《论语》的著述代不乏见,其声名彰显、影响深远者,就有魏何晏《论语集解》、宋邢昺《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近现代以来的程树德《论语集释》、杨树达《论语疏证》、杨伯峻《论语译注》等,也学界公认的佳作。这些著作涉及了《论语》的文本校勘、名物研析、史实考证、文字训诂及译释等诸多方面,均属于《论语》基础性研究的范畴。这些著作具有深厚的学  相似文献   

7.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弟子卜商(子夏)说的两句话,见于《论语·子张》篇。对于这两句话,从东汉至今近两千年来有很多人做过很多次的注释。这些注释虽不尽相同,但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没有什么根本性质的差别。如东汉马融说“仕而优则学”同于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国时何晏作《论语集解》,采用了马融的解释。北宋时邢禹作《论语正义》,又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解释为“人之仕官,行己职而优,间有余力,则以学先王之遗文也”。南宋时朱熹作《论语集注》,在解释子夏这两句话的时侯,也说:“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明清科举,  相似文献   

8.
语内翻译是典籍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其对典籍歧义句的处理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质量。在功能语境理论框架内,采用宏观功能语境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论语·学而篇》第8章“学则不固”的“固”字为例,对《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可操作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在歧义句语内翻译过程中进行语境还原,有助消除词汇歧义;研究认为“学则不固”的“固”字应作“固陋”解译。   相似文献   

9.
《论语》首篇首章《学而》中的三句话次第分明、联系紧密。从文本的角度看,《学而》居于《论语》首章首篇,蕴含着先秦至两汉学者的文本共识;从思想的角度看,《学而》谈"学"谈"行",学行结合,反映出孔子勤奋求学、艰难行道的一生,凸现出孔子生命的力度和人格的魅力。因此,将《学而》置于《论语》首章首篇是有深意可寻的。  相似文献   

10.
《论语·先进·侍坐章》记载了孔子与四学生的对话,四学生回答时各述志向.其中,孔子对曾点的回答加以赞扬说:“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赞扬曾点的回答呢?曾点回答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历代解说者聚讼纷纭,而成为“两千年来争论不决的一件公案”(徐复观语).王充《论衡·明雩篇》:“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何晏《论语集解》说:“周曰:‘善点独知时’.”邢(日丙)疏曰:“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又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生值时乱而君不用.三子不能相时,志在为政,唯曾皙独能知时.志在澡身浴德咏怀乐道,故夫子与之也.”所谓“咏怀乐道”,就是李充所说的“善其能乐道知时,逍遥游泳之至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做隐士.朱熹《论语集注》则说:“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於言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