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96年5月以来,我国已连续7次下调存款利率,但居民储蓄存款不降反增。本文从居民储蓄存款的动机、实际利率水平、居民投资渠道、利率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以及储蓄存款结构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还认为要实现利率政策的预期效应,必须从外部因素着手,为此论文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其传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从理论上分析利率变动与房价呈反向关系;但我国的利率政策调控房价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不完善、利率本身的局限性及地方政府干预造成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改革和土地审批制度,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差别利率政策是我国利率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宏观管理意图。本文从现实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差别利率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指出经济改革不彻底是差别利率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如何消除障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利率为标的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杠杆.199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但分析结果表明,利率下调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消费、储蓄、投资对利率变动均无弹性.作者在对现代西方货币政策进行探索的基础上,从市场主体角度对我国利率下调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以来,房价的一路走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提高利率是遏制房价上涨的调控措施之一,但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利率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构建利率与房价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利率在房地产价格形成上的作用机制及制约利率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对于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促进货币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互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利率下调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影响,提出化解信用社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对策,即在税收对策上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优惠;允许农村信用社上市国债;信用社贷款、缴存中国银行利率应予以提高等项政策,为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经济主体的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高度化,我国目前在这两个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国利率政策的效果不明显。要充分发挥利率对经济刺激作用,必须大力推广现代企业制度,改善银企关系,发展金融市场,并使利率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利率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措施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国名义利率虽然不断下降,但实际利率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和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通过较低的利率政策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是我国利率政策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利率政策作为企业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必然对企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利率政策目标与企业投资行为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利率水平与企业的投资贷款需求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着信贷资金分配体制的不合理和金融压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以及利率政策不科学等原因,使得我国利率政策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一面,即利率政策目标并非总是与企业投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而利率水平与企业投资需求也并非都是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在不同的所有制企业中,利率政策与企业行为的相关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对我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效率会产生影响。因此,应从这种相关性出发,结合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重塑利率政策的微观基础,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为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率决定的机制不同 ,利率政策的效应也不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如果不出现信贷配给 ,恰当的利率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波动 ,促进经济增长 ;在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 ,由调低利率来扩大信贷的空间较小 ,一般只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贷萎缩。当前 ,我国利率政策弱有效性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利率机制的非市场化。因而 ,要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就应该积极着手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改革。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作定性描述,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管制利率、市场利率和灰色利率三种利率,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运用TSP软件软件包,对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分析,指出储蓄和投资对利率的无弹性并分析其原因,逆向概括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五个条件:金融深化和金融资产高度、居民消费市场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信用制度硬化、政府管理利率职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隐患,也是各界热议的话题.具体表现为美国持续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贸易逆差,以及相对应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过度储蓄和巨大的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通过研究美国贸易逆差与长期利率的相互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在失衡格局的调整中,美国提升利率、缩减财政赤字这一方式最为有效.然而最终的调整过程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中国也应该适当调整经济,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跨期一般均衡理论分析,在跨期消费替代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通过探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对人们预期未来消费分布和份额变化的影响来确定储蓄率及利率的变动方向.同时,使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出生率、死亡率对储蓄率及利率的作用方向截然相反.其中,出生率、死亡率对储蓄率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并且出生率对储蓄率的作用力要大于死亡率;相反,出生率、死亡率对利率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且出生率对利率的作用力要小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必然升高,利率的波动也更加频繁、波动幅度加剧,因此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常常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和显性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能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体系稳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利率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利率变化状况 ,探讨了利率风险的衡量方法 ,并提出了加强利率灵敏性管理 ,化解利率风险的现实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提高高度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利息收入,这种单一、失衡的经营收入结构,导致成本收入比长期居高不下。在实行管制利率的情况下,这样的经营收入结构能够得到维持,财务基础和收入状况不会受到威胁的话,那么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渐次展开和逐步推进的今天,则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走向尽头。面对利率市场化最终将缩小和收窄商业银行过分仰赖的净利差,进而导致经营收入减少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因势而变,努力扩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顺势实现既有经营收入结构的适时转型,才能增强和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包含预期因素的银行间利率向银行存贷款和债券利率的传导机制,运用NARDL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美国和欧元区的利率传导效率。结果表明:即期银行间利率向市场利率谱系的传导效率取决于其对未来银行间利率预期的传导效率;中国银行间利率向短期贷款和国债利率的传导效率与美国、欧元区相似,但向中长期贷款和国债利率的传导效率相对较低,部分利率传导存在短期正向非对称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国银行间利率对未来银行间利率预期的影响衰减较快,是中国利率传导效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建议增强即期银行间利率对未来利率预期的影响以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具体措施包括降低银行间利率的波动性、提升银行间利率传达货币政策意图的能力和对未来利率走势进行前瞻指引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中国外汇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外汇管理的改革必须与利率市场化程度相适应。中国应该在向宏观间接外汇管理转变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贷款利率的放开是我国利率改革的一个历史标志,是存款利率放开的前奏,它显然对于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企业等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无疑也会给金融业带来更多的风险,面对贷款利率放开后的一系列影响,我国应该转换政府职能、提升银行综合业务能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以保证利率市场化的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IS-LM/AS模型基础上放松三条假设后建立了一个简化的总供需模型,籍此探讨利率政策的价格效应及利率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国的利率政策存在价格效应,且利率政策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效能较低,易导致短期内价格效应大于需求效应,限制了利率政策的选择空间;总体来看,中国在控制物价过程中倚重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是现阶段的最优选择,可有效化解利率政策的价格效应,促进货币政策有效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