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民待遇问题”根本上说是个制度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下,中国农民的社会等级地位和城乡二元社会制度是导致“农民国民待遇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农民待遇问题”的道德尴尬就必须建立起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道德制度,即在划定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利益结构上逐步走向合理和公正,激活社会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使社会成员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充分的制度性保障,促使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格局趋向有序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三农"成为"问题",原因很复杂,而身份歧视制度和财产权利制度中对农民的不公正待遇是"三农"问题积重难返的深刻的制度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消除身份歧视制度,在制度安排上重视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唯有如此,才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制度伦理的研究视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度是一种定型化了的规范 ,强制性、规范性和客观性是制度的主要特征。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功能、调节功能和规范功能。个人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必须以现实社会中制度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公正合理解决作为前提 ,必须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支持。制度伦理的首要意义应是社会制度体系建构的伦理合理性研究 ,为制度的制定、安排、实施提供必要的价值要求、道德依据和伦理资源 ,使社会制度获得坚实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治道德视阈下的政府公信力问题,是社会成员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情感道德评价及内心认同程度,源于政府行政理念及具体行政中蕴涵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反映。其政治道德实践意义体现在以公众评价为主要特性、社会成员情感认同为评判,既是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价值基础,也是维持"政府—公众道德关系"持续性的重要联结。在实现路径上,制度伦理的价值实现、主体的道德内化建构及道德情感融入的实效性,是建构和保障对政府信任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引咎辞职制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性质应当只能定位为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而这又更应当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之举.目前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及其在生态行政中的实施表现在引咎辞职的动因、主体、内容、对象、程序、后果以及保障条件等多方面的界定与规定之中.引咎辞职制度的功能既包括引咎辞职行为的主要作用,也体现道德制度的特有功效,而这些作用与功效在生态行政领域又必然具有一些特殊内容和特殊意义.在生态行政中,引咎辞职制度创新方向也应当是面向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而构建作为道德制度的引咎辞职制度也必然需要具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制度伦理是道德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的必然表现。制度伦理化是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或政府的道德要求,伦理的制度化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个人的普遍要求,二者具有一致性。制度伦理的提出使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具有了可操作性和直接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推动了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制度伦理不关心人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容易将道德工具化;制度伦理容易弱化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使道德面临着失去存在的合理性的危险;制度伦理排除了传统道德的影响,使道德失去了历史的根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需要利用传统的道德资源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给人们以价值的引导,需要注重人的美德的培养以使社会的道德获得坚实的基础。因此,道德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制度伦理的层面,而应该是上述各个方面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益、降低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并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制度,建立在正义理念的价值维度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稳定,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正义作为制度设置及改革的最高价值,是调整和维护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依据,因而,必须把正义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11,(3):59-59
“十一五”期间,我市把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全面落实“五有”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2008年6月20日.率先出台了《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宁政发[2008]113号),建立了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机制,保费征收激励约束机制、养老待遇随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整的自然增长机制,待遇保险关系城乡统筹衔接机制,做到农民缴得起、待遇保得住、关系可衔接、制度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制度行为主体不是"经济阉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效用函数,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必定会影响到政府制度和执行的道德合理性,这是关系到经济运行秩序是否道德公正的首要因素。政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制度伦理对经济运行秩序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制度德性可以提高制度进行的效率并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具有规范社会成员行为选择和维系社会秩序的本性、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基础弱化的双重背景之下,如何增强农村基层的组织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基于"制度-组织"的分析框架,对成都市公共服务资金项目实践过程进行考察发现,制度嵌入是提高基层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输入灵活资源、设置规范程序以及再造自治机构等方式,国家可以将外部供给的资源、规则和主体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灵活性的资源输入可以实现对农民的利益动员,从而激活其参与意识;程序性规则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农民的行为引导,从而规范其行为表达;自治机构的再造可以实现对农民的广泛吸纳与集体参与,从而均衡农民之间的权责关系。因此,嵌入式的制度介入可以为农民组织化提供内外部条件,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动员、引导和集体吸纳,进而使农民组织起来成为可能。这表明,制度嵌入是国家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理论课改革的根本,首先在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面对现实,适应过去特殊时期的完全政治化的高校公共理论课课程体系,有必要进行重新定性定位或功能调整。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中,应该从以国家统治为核心的政治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出发的意识形态教育,转向从学科分类出发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从片面强调义务责任的子民教育,转向树立全面权利义务观的公民教育;从一定程度的“唯上,唯书”教育,转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能够阐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证农民基本生存和福利的持续、体现农民群体的国民资格、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实践中,我们却必须要首先摆脱诸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导向、对“福利病”的畏惧、城市偏向、“赢家通吃”、制度化歧视、社会排斥、农民负担偏重等因素的制约。否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将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皖北李圩村分家、赡养和家庭关系的经验材料表明,年轻人对父辈的剥夺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赤裸裸,孝道日益衰落,同时,年轻一代的兄弟关系也越来越离散。这体现了当前农民家庭关系的日益理性化,家庭和村庄生活的日益功利化而缺乏长远预期,这些仅仅从权利义务、公德等角度去理解显然是不够的,而应当放到农民价值观变迁和价值世界倒塌的宏大背景下,才能做到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农村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要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邓小平“三农”思想对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具有重要的启迪:要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闽台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5.
现行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已不适应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呼唤体制改革和创新。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广大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家庭经营和农户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农村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有利于农业生产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发展农业的合作经济,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遏止农村社区衰落走势、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必须破解体制、资源配置、农村公民社会发展、社区公共性社会资本匮乏、农村社区空心化和治理人才短缺方面的难题。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社会工作者肩负以下四方面的使命:一是发展社区民主,推动平等、公正的参与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二是开展公民教育,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治理行动的能力;三是协助农村社会组织成长,为社区治理创新搭建组织平台;四是培育社区社会资本,重建社区的合作与信任的社会关系,重塑基于规范和参与网络的新型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征收的权力行使限制与权利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对农村土地征收的具体做法有悖于社会公正原则。为了保护农民的合理利益 ,国家应清楚地确定公共利益的内涵 ,以公平的市场价格与农民进行交易 ,并成立征收委员会 ,在程序上保证农民合理、合法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制度和谐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制度安排和谐是核心.就当前我国农村实际而言,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尽快打破公社遗留体制,整合农村各种社会力量,建立农村基层和谐的组织制度和有效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回顾农村20年的制度变迁及改革创造的巨大绩效,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为主线,可以寻见改革存在路径,即:扩大农民自主权。从经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理论角度看,“扩大自主权”这一基层进化的经验经由系统的作用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组织创新,有助于组织群体的系统转换具有路径依赖性,并以路径效应──政府与农民的互动(自下而上的自发创造与自上而下的自觉选择的互动发展)──拓展积聚了由农民个体自主权扩增而导致的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现实地看,这一路径必将成为实现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现代化的最动态的增效源泉。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摈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