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荆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将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荆州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目前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在转化为文化产业过程中路径的"瓶颈",找到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正确路径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模较小,品牌较少,结构不均衡,与其它文化产业大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发展文化品牌战略,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开发,注重文化内涵提炼,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传播形式,调动消费者参与到品牌建设中来,使文化资源顺利转化为文化资本,将资源大省变为产业强省。  相似文献   

4.
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宝贵资源;文化产业其生产的品牌产品及获得的经济效益,有许多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而实现的。文化产业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赖以生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文化产业得以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功能效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使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就需要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方略问题研究,而可持续发展方略、整合规划方略、市场化开发方略、创新推动方略、人才资源开发方略等五个方略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思维导向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市的文化发展实践表明,创意思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其拥有的文化资源来看,秦皇岛市文化产业仍有较大拓展空间。要想实现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求异思维、陌生化原理、审美原则、满足和快乐原则、大众时尚需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等多种方法策略的实施,实现文化资源的"一源多用",才能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7.
四川拥有极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但文化品牌发展的现状与丰富的资源不相匹配,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发挥四川的比较优势,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因此,为促进四川向文化强省跨越以及提升四川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文化产业品牌的策划,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来。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不能只认定<品牌学>的广义品牌或者传统品牌作为理论依据,应该二者兼而有之.品牌开发是一种品牌化战略;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就是文化产业品牌资产做大的过程.民族生境的重视,全面发掘和展示最具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品牌开发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不能只认定《品牌学》的广义品牌或者传统品牌作为理论依据,应该二者兼而有之。品牌开发是一种品牌化战略;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就是文化产业品牌资产做大的过程。民族生境的重视,全面发掘和展示最具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品牌开发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从资源到品牌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特别强调推动文化创新,增慢文化发展活力.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如何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如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品牌,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重视文化创意,突出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巴林石作为一种资源型的特殊文化载体,在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度经济效益胜过文化效益。文化附加值在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发展中挖掘不够,导致红山文化中的巴林石缺乏文化品牌的现象。这点制约了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挖掘巴林石文化价值和增强巴林石文化附加值,使巴林石文化和巴林石文化产业从目前初步形成的规模经济向品牌与产品文化附加值方向转型,这是巴林石及巴林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多彩贵州"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贵州文化。贵州文化的基本元素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典型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多元、和谐、原生态。因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文化之州、歌舞之州、醉美之州、和谐之州,并由此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与电视品牌打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创意和文化品牌的塑造,尤其是电视文化产业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打造电视文化品牌,成为目前中国电视媒体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全国各卫星频道都使出浑身解数,竭力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打造自己的电视文化品牌,如江苏卫视打造"情感特色"品牌,重庆卫视打造"麻辣故事"品牌,安徽卫视以"电视剧"凸显其特色,而湖南卫视以"娱乐中国"风行天下.这些各具特色的电视文化品牌,虽然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但也存在克隆和模仿之嫌,而综观全国的许多电视品牌,大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中国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稀薄,缺乏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武汉具有丰富的历史、旅游资源,独特的生态、饮食资源,深厚的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显著。做好城市文化规划,保护武汉城市文化,加强武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丰富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休闲"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做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是武汉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文化产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形成;文化领域的改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在全球化视野中考察,中国的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市场巨大、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太小与管理经验不足的缺点。中国文化产业的真正出路应当是创新的理念、高科技和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河南乡村振兴面临诸多难题。一是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缺乏协同联动机制。二是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力度不足,缺乏特色品牌。三是红色文化产业前瞻性谋划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为使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赋能河南乡村振兴,相关各方应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协同开发,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平台建设,彰显乡村振兴的红色文化标识;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金字招牌”,促进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发布年度《中国文化品牌报告》,每年编撰出版一部,同时,每年发布一次"中国文化品牌排行榜",并举办一次"中国文化品牌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8.
皖北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领军文化品牌持续强劲,一批省、市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相继获批或即将规划,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立起来.目前皖北文化产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行机制不够活,对传统文化资源过度依赖,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为:签署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协议,建立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智库,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应具有面向皖北的大视野,选择有皖北亮点和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继续打造好皖北文化产业的几大品牌并发展新业态,增强文化产业的融资能力,防止没有文化和过滥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贸易取得一定发展成绩,但由于省内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国际文化消费市场开发不够等原因,安徽省文化贸易仍存在文化贸易后劲不足、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比较集中等问题.面对国际文化消费和国内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等发展机遇,以及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内"东西夹击"等挑战,安徽省应该从供给端优化文化贸易相关人才配置,加大对徽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突出安徽"智"造,打造世界徽文化品牌,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和新型文化骨干企业,充分利用网络跨境平台等新渠道,推进文化贸易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与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其他先进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明显差距。为此,河南必须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原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实现由中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