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运用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1978-2010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支出并不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的原因。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有正向影响,并在冲击后的第6年,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但整体上影响幅度较小,且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波动的贡献份额也较小,并依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后的第8年,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对其波动的贡献份额也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冲击对财政支农支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10年的影响最大,对财政支农支出波动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化趋势,并且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明显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有较强的正向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呈递增趋势。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持续上升,最高达26.7%。从因果关系检验来看,二者之间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为样本,选取1978—2010年的年度数据,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别追踪了辽宁财政支农支出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冲击的动态反应,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确认两变量在时间上的领先和滞后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辽宁财政支农支出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农支出的冲击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始终有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持续增强,同时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正向冲击也会对财政支农支出增加产生较强的累积效应;从Granger因果检验看,两变量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财政支农支出仅在短期才是第一产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分析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就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经济带动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论表明:1952-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明显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支出扩大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互为因果;1952-1977年,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1978-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同样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物流业、城镇化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对发展低碳经济,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挖掘2000—2015年物流产业、城镇化与碳排放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物流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入、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流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量有双向影响,固定资产投入与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量有单向影响;物流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入、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量均有长期正向冲击作用;物流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最大,固定资产投入次之,城镇化的贡献程度最低。为此,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广低碳物流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加强政策引导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实施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湖北省财政支农力度和构成,并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GDP比重的相关性。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总产值序列的平稳性及相互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最后,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1995年至2007年中国不同地区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区域性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占比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均产生正向影响,而且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该冲击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各有不同。在方差分解中,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占比冲击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波动的贡献份额相对较小,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稍有增加,中部地区的贡献份额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2010—2018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关注财政支出结构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并进一步考虑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制度背景因素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非农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显著,职能性支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显著;第二,财政农业支出与财政非农支出在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与溢出效应;第三,无论是以本土市场规模衡量的扩大内需战略,还是以政策实施衡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显著促进了财政支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未来应在保证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前提下,更加注重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安排,适度降低生产性支出份额,增加教育和科技等服务性支出,促进绿色农业技术人才的不断积累;同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利用本土市场深化扩大内需战略,并充分发挥财政支农作用,提高绿色农业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基于1999~2017年民族地区面板数据,测算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探讨影响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总体上农业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达到相对完全效率,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中,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具有正U型关系,农业规模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产业结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而农业受灾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呈现负向效应。为此,应继续强化差异化财政支农政策,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实现民族地区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歌存在于世俗和超越之间,它源于生活又指向宗教,它永远在圣与俗之间寻求平衡.这是诗歌存在的悖论.山西新锐诗人奔雷的诗通过对黄土地的书写反映了时代变迁给诗人造成的内心激荡.从写作内容,诗歌特色和诗风转变等各个不同层面反映了诗歌的这种悖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述,指出从古典自由主义到现代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对西方国家上层建筑的制度建设方面的理念渗透已经完全占据主导,也有自己一整套的伦理哲学。但自由主义的发展并未像文中"福山派"所说的结果那样,文章对自由主义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市民社会应该成为自由主义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的深化和拓展。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江泽民伺志关于发展的论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基本途径就是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发展,在抓机遇中求发展。我院的生存、出路和振兴关键都在于发展,发展是我院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任侠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任侠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尤为重要;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武侠文学,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判断力,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5.
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艺术精神发端于尼采的作品《悲剧的诞生》,并贯穿于整个尼采的思想。在《悲剧的诞生》中,古希腊悲剧作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最高和解,但事实上酒神狄奥尼索斯却是悲剧的主角,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艺术精神也在根本上成为对生命、存在与生成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的关键: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主题。自主学习是终身教育的理想目标。元认知与自主学习密切相关。元认知涉及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控制涉及对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的运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都是可发展和培养的。  相似文献   

17.
以关联理论为出发点,以8部故事片的中文对白及英文字幕为语料,分析描述了汉语故事片英文字幕翻译中所采取的缩减策略。认为,信息在整个影片的理解和欣赏过程中起到的相对作用决定了翻译时对该部分信息的取舍。  相似文献   

18.
从霍金的三次中国之行谈起,在论述了霍金的物理学贡献及其对于中国的科普意义后,重点从科学对于个人以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我国缺乏"科学"成长所需的土壤及生态环境,以及中国公众的科学观念较差这三方面分析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更需要霍金、需要科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更生在索居生活中反复玩味着人生、死亡和永生。本文分析了狄更生“死亡主题”诗歌的意义,并从她的经历和社会影响方面探究她的创作根源。  相似文献   

20.
塞林格凭借《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其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时代的叛逆者。本文就叛逆的时代、叛逆的作者和叛逆的霍尔顿形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心充满矛盾时代的叛逆者霍尔顿不能与人沟通,以至于逃离学校、家庭、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