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价值体系正经受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译者只有培养深刻的理论辨察力,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才能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全球化态势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中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捍卫祖国统一;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有利于在国际社会日益凸显政权合法性中保持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全球化竞争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着西方国家延续冷战思维、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我国硬实力支撑力量相对薄弱带来的挑战.全球化视野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符合人类共同利益要求的文化发展方向;创新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世界认同感;积极主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全球化态势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中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捍卫祖国统一;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有利于在国际社会日益凸显政权合法性中保持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全球化竞争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着西方国家延续冷战思维、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我国硬实力支撑力量相对薄弱带来的挑战.全球化视野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符合人类共同利益要求的文化发展方向;创新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世界认同感;积极主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条件下,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相互交汇、借鉴的同时,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强势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面临挑战。我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只有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坚持民族文化主导。高校德育要加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国革命文化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5.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延伸对国家文化安全观及其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三者间的关系,树立积极的文化安全观念,采取有效的维护安全手段,是大力发展中华文化、参与世界文化建设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和因特网的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愈来愈频繁,也给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中国文化,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保留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7.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而西方一些国家实行文化霸权主义,给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造成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危机、文化信息安全危机、文化资源安全危机、文化市场安全危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大幅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积极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教育主体,在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随着世界多元文化和西方发达国家各种思潮的涌入,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受到了冲击,导致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失落,在文化活动中表现出文化自卑和文化自大两种不良倾向.因此,大学生应树立起文化自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主流文化,正确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以创新的姿态推动我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是我国赢得国际竞争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新媒体技术等多方面的冲击。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状况,我国应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手段促进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表现为:利用经济强势植入西方价值观,借助网络传播侵蚀我国意识形态,通过文化殖民颠覆我国意识形态。因此,夯实我国牢固的经济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完善网络保障体系,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是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文化等国家软力量的增强也为我国崛起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化安全屏障,但西方文化和本土庸俗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制约影响中国崛起的文化安全因素。因此,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力,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为新世纪中国的崛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大学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当前,在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大学固有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正面临着被逐步消解的危险,大学的精神家园正面临着种种困惑和危机。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措施,努力加强大学文化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是以网络文化安全作为治理的对象。西方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战略建立在“规则取向”的国际战略文化理念基础之上,同时国家至上原则在网络空间治理中表现为积极倡导“网络主权”。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过程应透明、民主,治理目标应致力于追求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发展,以此回应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互联网自由”理念,强化国家主权在网络时代的国际地位。我国要想在全球网络文化安全治理领域成为积极而有影响力的行为体,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国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面临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部分人群心理不和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信息网络的发展既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遇 ,同时又产生了网络文化的全球趋同性与民族特性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水平、技术手段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使我们面临着西方网络文化的严重冲击。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保护我国民族文化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一部分,意识形态一经确立就会对文化发展起到规制作用。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选择和意识形态认同上同西方的对抗并未终结,中国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的主要对象。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文化安全的必然,也是中国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和灵魂,是保证中国文化安全最重要的思想武器。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时代 ,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始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 ,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应对挑战 ,我们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 ,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 ;坚持文化发展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增强文化安全意识 ,维护文化主权 ;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 ;进一步规范、完善中外文化产业交流机制 ;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入侵,严重危及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党和政府依据时局适时采取有效举措以应对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广大群众积极发挥文化建设的热情,我国文化建设显现了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