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建构了适用于测量中国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现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总体匮乏;内部结构严重失衡;维持型特征突出,发展型特征较弱;脆弱性强、可持续性差。城市贫困家庭可持续生计系统的建构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贫困治理的深入,解决长期贫困问题开始进入到理论研究和贫困治理决策者的视野中,其中贫困家庭代际传递被认为是贫困治理的关键。为了缓解我国城市贫困家庭代际传递,也为了推进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需要建立综合的政策体系。本文基于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视角的讨论,重新对缓解我国城市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政策进行了目标定位,从而提出要推动目前单一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成综合的生活支持制度,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家庭分类救助(五类补助金制度)+贫困家庭救助服务"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对贫困问题将成为今后反贫困的重点。在回顾和梳理相对贫困内涵和贫困视角转换的基础上,利用2018年CFPS数据分析中国相对贫困家庭的多维剥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相对贫困家庭面临较为严重的多维剥夺,其中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主要被剥夺维度是教育、健康和劳动能力,城市则是教育、健康和住房,同时,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多维剥夺程度显著高于城市;(2)相对贫困家庭不仅受户主、家庭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影响,还与村庄(社区)特征、户籍制度等结构因素相关;(3)多维剥夺与非多维剥夺以及城乡相对贫困家庭之间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中国相对贫困治理需要根据贫困剥夺维度和影响因素精准施策,尤其要重点关注遭受多维剥夺的相对贫困家庭。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3,(6):15-15
为深入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杨心理念,按照民政部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开展“民政为民’主题实践月活动的通知》要求,2015年1月50日上午,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党支部和国际合作司党支部,由司领导亲自带队,步行到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入户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和社区积极分子,并为每户赠送了慰问品及慰问金。  相似文献   

5.
《社区》2013,(4):15
为深入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按照民政部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开展"民政为民"主题实践月活动的通知》要求,2013年1月30日上午,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党支部和国际合作司党支部,由司领导亲自带队,步行到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入户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和社区积极分子,并为每户赠送了慰问品及慰问金。  相似文献   

6.
城市贫困家庭劳动人口在就业市场上大多数处于失业状态,这种状态颇受正式与非正式的就业支持网络影响.根据长沙市雨花区两个街道的就业支持网络实证研究,借以探索如何构建城市贫困家庭劳动人口的就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湖南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本省长沙、株州、郴州、永州、湘潭、衡阳、岳阳、怀化、常德、邵阳等10个市和耒阳、道县、慈利、淑浦、湘乡、新化等6个县的265户城乡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贫困家庭生活艰难,子女上学更难,部分家庭子女因此而失学,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因贫失学现象十分突出。一、贫困家庭教育负担重 (一)教育开支占年收入的50%以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与社会排斥有着紧密的相关性。作为弱势群体,我国城市贫困家庭在医疗保障方面遭受到了制度性的社会排斥,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保障与支持,这使他们面临着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弱势地位。必须积极弥补医疗保障制度的缺漏,建构医疗救助制度,以便有效地消除制度性社会排斥,解决贫困家庭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低保家庭的资产状况及其社会政策意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低保家庭存在家庭资产少、收不抵支和住房条件不平衡等问题,为保障城市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应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并建立起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救助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2,(19):64-64
关心群众生活,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疾苦,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针对社区内失业人员较多、贫困户多的实际情况,城区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城市解困工作的新路子:一是实施社区就业工程。率先在75个社区居委会普遍建立了就业信息窗,及时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仅2001年就有1400人被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介绍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