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周易>的义理演化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周易>从单纯卦象符号到卦爻辞产生、从原始的八卦发展为六十四卦,其义理是在由自然秩序向人伦秩序逐渐展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结穿越了不发达的神道思想阶段,进入了人道思想兴盛的阶段,而由原始氏族制度所产生的人伦观念(家族伦理观念)也没有因个体私有制的形成而解构,也进入了人道思想兴盛的阶段.崇拜自然和崇尚人伦两种文化情结,在东周时期产生的<易传>中得到了和谐的交融,从而形成了<周易>独特的既崇拜自然、又崇尚人伦的伦理文化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上古卜书<周易>的文学价值是自在的,最早对这一点予以关注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但是,此前人们对<文心雕龙>与<周易>的关系多有曲解,比如认为<文心雕龙>在结构上与<周易>同构、在语言使用上对<周易>多有称引、附会等等,这些并未构成<文心雕龙>对<周易>的文学观照.<文心雕龙>对<周易>的文学观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修辞原则与修辞技巧的观照;文本建构与谋篇布局的观照;情感内蕴及情感表述方式的观照;形象思维与形象表述方式的观照.  相似文献   

3.
扬雄创作<太玄>有其深刻的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背景.<太玄>仿象<周易>,吸收秦汉以来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与当时社会所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结合,构建了一个无比庞杂而又自成条贯的哲学思想体系.扬雄继承并发展了其师严君平"引<易>入<老>"的学术特点,他的<太玄>兼赅儒道,对后来的魏晋玄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损益思想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上帝观念"、"天命思想",包括损人益天与损天益人两个重要阶段.从损益思想角度考察,<易传>与<老子>有相似的一面,都重视"反"的功能和作用,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易传>思想明显有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易传>在解<损>、<益>两卦时,<彖辞>侧重上下,<象辞>侧重己人、过善,从而将<老子>、<论语>等所探讨的天人之间的损益观念,吸收融会并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更加突出修养论.随着后世学术史的演进,<易传>与<老子>的相互结合与分辨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生态美学价值无疑是丰富而多面的.鉴于当今生态美学之建构,<周易>有四个基本的思想光点值得注意,即生命、变化、和谐与系统.从这四点出发,我们发现了这样三条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即:生命-生态-生态美;变化-和谐-生态美;个体-系统-生态美.  相似文献   

6.
<周易>所有的卦象都是由阴阳两仪组成的,都是以天地之文而喻人之文,表达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生态美学整体论思想.从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周易>,可以有文艺美学、生命美学和生态美学的三种解读方式.相比较而言,生态美学的角度更能贴近<周易>美学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全貌.文艺美学的解读、生命美学的解读,也都可以上升到生态美学层面.  相似文献   

7.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是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虽然<周易>是一部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辩证思想的光辉著作,但辩证思维、辩证思想与辩证逻辑(科学)是根本不同的;<周易>中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根本不是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在距今2500-3000年的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根本不具有创建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的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只有辩证思维、辩证思想,没有辩证逻辑科学.  相似文献   

9.
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醒目的现象.妾没有妻的名分、地位,也不享有妻的一切权利、待遇,这一现象严格说来是宗法制度走向成熟的产物,其转折是在殷末周初.对这一事物的阐释,见诸史籍,最早且相对完整的观念形态表达是<周易>.文章探讨了<周易>中"妾"的功能、价值及其存在意义的诸种观念.  相似文献   

10.
<周易>本是一本占卜用书,但长期以来有人利用其儒家经典的神圣光环,利用其预测和臆测的占卜方式来迷惑世人.歪曲了<周易>的本来面貌,故意夸大其神秘性.加上<周易>成书年代久远而不确定的神秘性,卦象符号因为抽象而显现的神秘性,卦爻辞因臆测而显现的神秘性,儒家的经典化而戴上的神圣光环,使得<周易>神乎其神.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周易>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