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之后,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离"制度建构主义"转向制度演化理路的倾向.梳理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表明,"制度建构主义"及与之匹配的新古典范式难以容纳意识形态等重要的现实因素、难以为理解长期变迁过程、制度的多样性等提供理论支点.是诺斯理论转向的基本原因.而这一转向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演化理路在制度研究中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诺斯新制度经济史学制度变迁理论和一般模型的概括和分析,总结了诺斯新制度经济史学制度变迁理论的成就。虽然诺斯的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其理论中仍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新制度经济史学制度变迁理论形成对制度变迁一般规律的认识,也给其纳入主流经济学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3.
4.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动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主义在经济史学方面的代表。他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制度变迁动力的多元论者,但又视人口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动力。本文对诺斯关于制度变迁动力的解释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说明诺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一元动力论的批评,即过分强调技术进步、缺少解释技术进步速率的理论,是缺少根据的。本文以有关史实证明,诺斯以人口增减为基本动因对所谓“两次经济革命”的解释是不成立的;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始终对马克思的一元论唯物史观提供着坚实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诺斯是社会制度变迁理论或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本文比较了两人的不同分析框架及其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力与途径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对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这一理论虽有贡献,但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缺乏充分的说服力.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决定力量是技术的长期积累和进步,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态势的反应,其调整是一个适应性过程。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者曾对"诺斯第二悖论"的破解与分析存在一定的争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争论其根本在于对新制度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交易费用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新制度经济学视交易费用为制度成本,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将降低交易费用,然而经验分析表明从长期经济发展来看宏观交易费用不断上升,于是掀起学者们对"诺斯第二悖论"的探讨。制度是社会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那么交易费用的产生就与社会的权力结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当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变化时,交易费用才会发生改变,也才有制度变迁的空间。笔者从单笔交易费用和总量交易费用两个层面详细分析了权力、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交易费用的改变来评判制度变迁的效率性是不合适的,而所谓的"诺斯第二悖论"能够通过权力结构的分析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论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人物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传入中国后很快为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该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介绍制度和制度变迁这两个概念;然后阐述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谈该理论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管制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的安排.诺斯的制度变迁框架为分析内部控制管制变迁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运用这个框架,可以从产权、国家与意识形态三维度对中美两国内部控制管制变迁进行理论分析.从产权视角看,内部控制信息产权经历了由私有产品变为俱乐部产品,再转为公共产品的过程,该产权的界定提高了社会福利;从国家视角看,内部控制管制均由第一和第二行动集团推动,均衡点是各利益集团政治博弈的结果;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内部控制管制受制于意识形态的约束,同时知识存量的发展也构成了管制变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阶段的周期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制度变迁的阶段周期理论提出的初步假说是: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制度僵滞、制度创新和制度均衡三个阶段所组成的周期。制度变迁的三个不同阶段,都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主导的。在制度僵滞阶段是独占型利益集团主导,在制度创新阶段是创新型利益集团主导,在制度均衡阶段是分享型利益集团主导。因而,制度变迁就是一个由主导型利益集团推动的阶段周期演进过程。在上一个周期完成后,又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嵌入性与制度演化——一个关于制度演化理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制度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模型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制度的起源和演化。制度演化问题必须重新考虑 ,一种新的模型设想是从经济行为和社会网络的嵌入关系出发 ,以哈耶克的秩序理论为基础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实践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价值论”是相对于从存在观点出发的单纯客体价值论和从意识观点出发的单纯主体价值论提出来的。单纯客体价值论认为 :价值源于客体 ,从根本上说 ,“价值”是个属性范畴。单纯主体价值论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认为价值源于主体 ,物的价值是人赋予的 ,没有人 ,物自身则毫无价值 ,从根本上说 ,“价值”是个功能范畴。实践价值论认为 :价值源于实践 ,价值的实质在于实践活动中的人和物、人和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特别是由这种作用、影响所产生的效应、效益所具有的意义等 ,因此从根本上说 ,价值是标志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之间所具有的作用、影响、效应、意义的关系范畴。价值标准是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影响的大小或程度。价值实现的场所、过程 ,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效率的争论 ,试图对其建立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从公共选择学派的“同意一致性”原则出发 ,建立逻辑上一致的判断标准 ,同时利用这一标准对石油工业三次大的制度变迁的效率进行分析 ,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 ,也对这一标准进行了实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国家与社会对立统一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其廉价政府的主张,并分析了廉价政府实现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廉价政府应具有还权政府、民主政府、低薪政府、普选政府和放权政府等特征。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它对于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廉价政府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古希腊思想学家的探索到当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者的回答,西方对制度的经济分析形成了一个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美国旧制度主义产生之前,西方的制度分析往往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体现出对社会结构以及人在社会中的命运的关怀。美国旧制度主义者则将社会的各种规则纳入制度分析,强调制度的动态演化过程。自科斯开始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则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为基础,强调交易过程有关变量对经济绩效的关键作用,弥补了新古典主义的理论缺陷,增强了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个人理论"从批判以往哲学家对"个人"问题不合理的论断着手,指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物与社会发展目的的一致性。从而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先导,它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是树立文化自信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然而,实践中的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多头管理、人力财力保障不足和权利归属不清等问题。归根结底为传统村落保护制度不健全,体现在法律法规之间矛盾、政策之间冲突、权力配置失衡和地方政府激励偏差等方面。用“实践—制度”的框架分析表明,传统村落保护同时面临着实践困境与制度缺陷。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是基于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制度设计,根本路径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难点是增强各类制度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在内容上包括国家起源理论、"诺思悖论"、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国家与制度创新和国家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这一理论对中国政府改革与实践的启示意义是:政府与规则的创建密不可分;要从制度的需求和供给方面发挥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发挥政府的作用,努力消除"诺思悖论";充分发挥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