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住房需求模型对安徽17个地市的城镇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住房需求函数存在地区差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对住房需求有显著影响,而房价和居民人均储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影响程度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小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城市发展重点要向小城市倾斜,构建以市场为主的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体系。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的微观数据,以新古典住房经济学需求理论为支撑,基于居民视角从自用与租赁、消费与改善投资两个维度构建住房需求模型,深入分析江苏省小城市住房需求结构及城镇化因素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同时,将所得结论与大城市住房需求现状进行对比,从政策上引导江苏省小城市住房市场与大城市住房市场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城市居民居住需求和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制度出发,探讨了我国住房保障领域出现的问题,并对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提出政策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和剩余收入法的不同适用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时序变动、区域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无法在住房市场中实现其住房需求;中等收入及以下各阶层住房支付能力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持续扩大;中国城镇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各收入阶层与相应住房类型匹配性不完善,中低收入阶层城镇居民面临着较严重的住房压力.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安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其影响程度作了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研究发现,近年来居民收入与城镇化率对住房需求的促进作用明显,对房价增长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住房需求增加,而由于住房需求的刚性特点使得房价对住房需求的调节作用有限;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1-2010年天津市城镇住宅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城镇居民住宅的有效需求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根据天津市的历史资料以及现状 ,结合经济增长以及人口的变动 ,用回归分析法 ,建立数学模型 ,对 2 0 0 1~ 2 0 10年天津市城镇住宅市场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并通过恩格尔系数 ,对天津市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例进行了预测 ,从而对住宅市场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立场,运用随机变参CAPM模型研究投资者在各住房子市场的风险和收益率,判断各子市场的住房投资在住房总投资中比例的变化趋势.研究认为:江西省住房供应结构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住房子市场不同的收益和风险所致,提出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所区别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住房价格不断上涨,宏观调控效果不甚理想,这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为稳定住房市场价格,实现住房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增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供求的基本平衡;致力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推进各类市场的协调发展;努力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住房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住宅具备了商品性,住宅业逐渐形成,个人开始代替集团成为住房消费的主体,形成了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但我国住房市场在消费主体的有效需求,住房供给结构,政策法律保障,住房金融发展,市场发育及相应服务体系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加大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努力从本国和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经验,探寻中国住宅业发展的对策,提高中国居民的住房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t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分配、住房环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面积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家庭住房面积越大,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与没有产权房的人相比,拥有产权房能显著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居住空间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居住环境越好,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因此,为了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增加人民福祉,需要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住房供应,保障人民基本住房需求;公平分配居住空间,维护社会和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老年住宅市场的形成是我国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房地产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以广州为例,影响老年宜居住宅需求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宅面积、人口老龄化水平、城市住宅价格、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为释放和满足老年宜居住宅需求,应该形成由政府部门、公共机构、房地产企业、家庭和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主体模式,并构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老年住宅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居民居住的多样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带来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大规模的城市住宅建设所形成的单一性、集合性的住宅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住宅发展的阻碍。文章讨论了城市居民居住行为的变迁对城市住宅的新要求,认为现代城市住宅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能留给城市居民住宅改进发展的弹性空间,以适应不同人群对住宅功能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不仅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催生地产泡沫,也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供求缺口过大、过度投机、土地财政和卖方垄断是造成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供给体系、抑制投机、完善分税制、制定与实施反垄断政策是现阶段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会通过财富分配效应、消费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起到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本文使用1999—2010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括商品房价格在内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多因素模型,验证住房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商品房价格尤其是商品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中国商品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商品住宅的价格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更大。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抑制商品房价格尤其是商品住宅价格的过快上涨,这必将有助于平抑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为例, 考虑购房刚性需求, 选取影响税额的因素, 得出刚性需求下个人房产税总额的测度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由税额影响因素组成的自变量组合共同预测因变量, 经过模型的初步分析和修正, 得到税额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通过测度模型发现:住宅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户数和土地出让面积对个人房产税的影响效果显著;前3项因素对税额的影响效果为正, 而土地出让面积为负。上海市人均60平方米免税面积、0.6%为适用税率的个人房产税方案, 使得测度模型满足购房刚性需求;基于模型中影响因素与税额之间的作用机理, 改变供需, 即可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城乡基本公共产品需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时期,人们对满足吃穿的温饱需求已开始转为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为了更好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充分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有必要了解城乡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并对其进行比较,以居民需求导向为依据,建立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人口结构的广义视角回顾其对住房需求影响的研究进展,国外的研究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深度上都领先于国内,国内的研究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还需加强。以往学者的实证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且主要集中在对住房需求数量的影响,几乎没有涉及对住房结构的影响。因此,未来应加强人口结构中其他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且拓展人口结构对住房结构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农民工等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落脚之地。开放改革之初,由于正式住房市场短缺,进城的农民工不得不救助于非正式住房市场,城中村应时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城中村本身的管理问题及其土地蕴藏的巨大级差地租,全国上下都陷入一场“赶超型”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而作为城中村居住主体的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坚持城中村改造方向的同时,制定了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房发展目标,但目标仍然偏低,这决定了城中村作为城市主要的廉租房市场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