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凤文化探源     
我们在广漠的时空中漫游七八千年,路遍华夏大地,乃知凤凰因原始先民崇鸟而生,由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的碰撞融合而来,经道德升华而至.凤凰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上早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鸟".中华民族对凤凰的热爱,除龙之外,无它物能及.它和龙一样,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凤、爱凤的民族,凤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凤的形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时期的形象演变,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典型.凤文化的源头是原始先民对于神秘自然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凤文化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即对于我们的民族品格、思维模武及传统哲学思想带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化"话语是毛泽东意识形态表述的平台.毛泽东的"文化--意识形态"观不仅表达了"文化革命"的思想,而且也为文化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针策略指导.强调"文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斗争性是毛泽东意识形态信念的特征,这种强调对中国革命是必需的,但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延续,也给我们的建设事业带来了惨重损失.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反思毛泽东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8世纪中法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长期以来已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大多数论者本着发扬中华文明的善衷,试图通过比较来证明或揭示中国文学对于法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影响,以此确立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这种"影响"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对于处于启蒙时期的法国,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只是作为启蒙的"他性"工具来利用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们对于毛泽东遗产的保存和记忆是带有选择性的,尤其是对"晚年的毛泽东"——他被官方定性为"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西方,我们记得毛的思想对冷战时期左派和1968年这一代人令人激动的冲击,但是我们很少理解其对1970年代以来文化政治格局的影响.70年代以来西方左右翼之间的文化斗争(Cultural Wars)开展得轰轰烈烈,有着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运动和事件.通过考察历史的案例,尝试描绘毛泽东对教育改革、文化和小区的社会运动以及立法变迁的潜在影响.毛的教诲,如自我批评、青年造反、提高觉悟,在西方有着比中国更长久且深远的发展.目前仍在进行的一系列左派辩论,诸如提倡文化正义还是社会正义更为优先的问题.其实亦带有毛泽东思想的色彩.毛泽东思想的输出,无论在文化大革命中还是在文化战争中,对于我们如何全面理解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的变化有着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西方文明是"狼的文明",中国儒学文明是"羊的文明",那么道学文明则是"龙的文明".道学文化是人类唯一保存下来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生态文化,它是人类最初的文化,也必将是人类最后的文化.新道学文化的创立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重构,也是世界上"第二轴心时代"普世文明的发现.我们应以道家的自然生态文化为基础进行现代化诠释和综合创新,将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接纳进来,创立集古今中外文明精粹之大成,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文化,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是21世纪人类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鸡"这个话题,讨论了中西文化对"鸡"的不同看法."鸡"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也存在低级猥亵、平庸愚笨的一面.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cock一词并无好感;对chicken一词褒贬各半,指"胆小的"时候用它,提到他们所喜爱菜名的时候也用它;对hen一词,也常用作贬义,只是对rooster有所偏爱.  相似文献   

7.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侧重。"孝"文化作为精神元素,以旺盛的生命力诠释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由此,探究"孝"文化的内涵,厘清"孝"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重铸民族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形成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学是先秦时期与儒学齐名的"显学",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系统:儒学代表上层社会精英文化,墨学代表下层平民文化.尽管如此,在先秦时代,墨学仍然以其鲜明的特质独树一帜,同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源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它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利益,似乎不入主流,随着汉代"罢黜百家"之后的数千年.  相似文献   

9.
铜马非马——中国旅游图形标志“马踏飞燕”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踏飞燕"是件属于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现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人们往往从其具体形象上认定它是奔马和飞燕的造型.通过分析其历史背景,揭示出它是汉代崇龙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汉代龙凤文化进入和谐的时代写照.其马不是马,而是马龙;飞燕也不是燕子,而是凤.将"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既体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寓意着事业的龙马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是20世纪的一门显学,它是在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对技术"异化"和文化危机的反思.而在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期中国学界文化哲学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及文化哲学范畴内涵的界定以及文化哲学学科体系建构;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哲学的关系的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建设.对近年中国学界文化哲学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分析、认识及反思,无疑对于中国文化哲学学科建设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在学术研究上充满了创新精神.在借鉴西方思想、继承传统文化中,坚持创新,是王国维文学理论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是,"失语症"论者将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病态归罪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替换,而将出路寄托于对传统的回归,这是与客观的历史情理相违背的."失语症"论既缺乏表述的准确性,又缺乏病态判断的确切性,更缺乏医治的疗效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患的是"失创症",医治的良方是创新!  相似文献   

12.
红色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基本颜色。由于人类文化共性的作用 ,在中西文化中 ,红色所代表的意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背景以及地域的差异 ,红色在中西文化中所表达的文化心理和象征意义又有更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就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作一简单比较 ,以期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人学习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历程是不断深化的.最初是经世派提出"师夷长技"口号;接着洋务派继承这一口号,并掀起一个引进西方技术的实际运动;稍后,部分先进分子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背后是发达的格致之学,从而将国人的科技观由感性器物层面发展到"理"与"学"的理论层面.但在整个近代前期,中国人都是在"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框架内提倡学习西方科技的.这表明人们尚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近代科学及科学文化的性质,近代科学思潮尚处于萌发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中。在此分类范畴中,西方文化代表着现代、全新、开放、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认为是滞后的、沉重的、狭隘的,因而是需要变革的。作为这种认知方式的实践,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法律改革总体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大规模移植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深嵌了东方主义逻辑。在法律移植的路径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项,并且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被批判、摒弃。当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习惯于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层面来寻找原因,如中国人的观念、习惯等。但司法实践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因此,法治建设需要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它、摧毁它。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是赛珍珠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抨击西方文明凌驾于中国“他者”之上的姿态,赛氏在其中国题材小说中采取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来构建西方人自我形象的手法。其后期作品《群芳亭》即以中国主人公吴太太的视角来解读夏小姐、安德雷两位西方传教士,典型体现了赛氏借“他者”之镜反观自身的创作手法,这对强势文化来说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崇的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17.
茅盾小说与"红楼"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楼”情结是茅盾经久的“图像仓库”的土壤。但这种情结不是板块式地嵌入的 ,而是经由转化、挪移、重组化合而生成的。这种历史的承传 ,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负面的。同时 ,这种对民族文化的吸取是在与中外艺术的多元交糅的关系中 ,融通建构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认为它已经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分析了“和”文化对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认为“和”文化构成了古代朝贡体系的文化基础,但在近代外交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和”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智力源泉;指出“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论海洋文化及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视角解读“文化”的含义,海洋文化有祈求、合作和先进的特点。海洋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洋文化将引导和鼓舞我们的民族拓展新的生存空间,使我们的海洋实践提升到文化自觉的水准,并使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新振奋起来,达到现代的水平,在和世界各族人民一起建设和谐世界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